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智障学生由于先天性智力缺陷,思维直观、反应迟钝等特点,使他们对这门学科时常缺乏兴趣,师生互动少,往往造成教师难以教下去或教学效率低。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培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培智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常常表现出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课堂参与度低、注意力极不稳定、学习效果差等特点。因此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当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积极鼓励赞美,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补偿缺陷,让培智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往往更受兴趣的支配。由此看来,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是激发培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实际操作,生活教育
数学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中。但是培智学生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在特殊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最先接触的数学活动就是数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在学数数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就是几个数字而已,对于他们来说就更加没趣了。所以,要想教学生数数,必须提供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多开展操作活动,多参与实践行动,让学生每说一个数都用手触摸一次教具,数到最后的教具上用手画圈说出总数,帮助他们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物品的总数。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教学生数数,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存在于我们身边,让他们觉得学数学是一件简单有趣的事。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力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例如:一次复习圆形的数学教学活动,我是这样开始的:“小朋友,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商店,里面有好多的玩具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的兴致来了,都好奇地望着我,似乎在说:“有些什么呢?快快带我们去吧!”幼儿思维的机器开动了。教室里的气氛安静且带点神秘。我慢慢掀开预先精心设计制作的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一幅色彩鲜艳童话般的画面。我欢快地说:“玩具店到了,这里的汽车、气球、布娃娃、手枪、小动物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小朋友快找一找,哪些是圆形的呀?”学生的兴趣很高,都认真地观察讨论起来:气球是圆形的、汽车轮子是圆形的、布娃娃的脸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复习圆形的目的很快地实现了。
(三)开展游戏,快乐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培智儿童也不例外,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学生数数教学游戏化,把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他们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的知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在玩游戏活动“老鹰抓小鸡”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点数“老鹰”抓到几只“小鸡”,这就让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接触了数的概念,也学习了手口一致的点数。在游戏活动中,教学生学数数,可以让学生玩的开心,学的积极快乐,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数学活动。
二、结合音乐教学,感受数学魅力
培智学生大多喜爱音乐,他们时常忽略教师命令式的语气,如果在话语中加上节奏,或者直接运用儿歌教学,充分利用音乐中显性的数学因素,充分挖掘音乐中隐性的数学因素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更容易接受。有些歌曲的歌词也蕴含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如:歌曲《苹果》歌词为:“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其中就蕴含了“1”和“许多”的关系。在一堂复习数字1~10的课上,纯粹的讓学生读数字、认数字显得枯燥无趣,但是如果加入了奥尔夫音乐,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小手握拳做火车开动状,嘴里跟老师念着“我的火车快快开,我的火车快快开,我的火车快快开,火车几点开?”随着音乐的暂停,根据老师手里的数字卡片,说出“火车X点开。”数字都读完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形式多样的音乐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感兴趣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巩固数学、运用数学,实现音乐教育与数学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积极鼓励赞美,建立数学信心
对学生的表扬因人而异,有时不能太过,有时却需要夸大些。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差些,反应慢些,作为教师不能太急。正如有些没有语言的学生,手指灵活度又不够,点数时可以伸出一根手指头顺利完成,但当表达数量时,却仍是伸一根手指头,教师与家长无数次的帮助他伸出代表正确数量的手指头后,慢慢地,他能够自己独立地伸出手指头表示数量。面对这样的学生,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不断地肯定这些长处,以此激励他们,使他们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
像得五角星、插小红旗等表扬方法在数学活动中应用,也能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如年龄较大的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因此可以在数学活动中规定一些奖励的办法,使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他们每一次得到五角星或小红旗时都会因胜利而欢呼雀跃,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情绪愉快,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途径。将课堂与生活链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所学的知识在第一时间内得以运用;将课堂与音乐链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多彩的艺术气息,获得比教材本身更多的知识;将课堂与赞美链接,让课堂不断掀开新的篇章,充满不朽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培智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常常表现出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课堂参与度低、注意力极不稳定、学习效果差等特点。因此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当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积极鼓励赞美,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补偿缺陷,让培智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往往更受兴趣的支配。由此看来,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是激发培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实际操作,生活教育
数学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中。但是培智学生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在特殊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最先接触的数学活动就是数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在学数数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就是几个数字而已,对于他们来说就更加没趣了。所以,要想教学生数数,必须提供实物,多运用直观教具,多开展操作活动,多参与实践行动,让学生每说一个数都用手触摸一次教具,数到最后的教具上用手画圈说出总数,帮助他们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物品的总数。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教学生数数,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存在于我们身边,让他们觉得学数学是一件简单有趣的事。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力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例如:一次复习圆形的数学教学活动,我是这样开始的:“小朋友,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商店,里面有好多的玩具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的兴致来了,都好奇地望着我,似乎在说:“有些什么呢?快快带我们去吧!”幼儿思维的机器开动了。教室里的气氛安静且带点神秘。我慢慢掀开预先精心设计制作的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一幅色彩鲜艳童话般的画面。我欢快地说:“玩具店到了,这里的汽车、气球、布娃娃、手枪、小动物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小朋友快找一找,哪些是圆形的呀?”学生的兴趣很高,都认真地观察讨论起来:气球是圆形的、汽车轮子是圆形的、布娃娃的脸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复习圆形的目的很快地实现了。
(三)开展游戏,快乐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培智儿童也不例外,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学生数数教学游戏化,把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他们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的知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在玩游戏活动“老鹰抓小鸡”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点数“老鹰”抓到几只“小鸡”,这就让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接触了数的概念,也学习了手口一致的点数。在游戏活动中,教学生学数数,可以让学生玩的开心,学的积极快乐,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数学活动。
二、结合音乐教学,感受数学魅力
培智学生大多喜爱音乐,他们时常忽略教师命令式的语气,如果在话语中加上节奏,或者直接运用儿歌教学,充分利用音乐中显性的数学因素,充分挖掘音乐中隐性的数学因素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更容易接受。有些歌曲的歌词也蕴含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如:歌曲《苹果》歌词为:“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其中就蕴含了“1”和“许多”的关系。在一堂复习数字1~10的课上,纯粹的讓学生读数字、认数字显得枯燥无趣,但是如果加入了奥尔夫音乐,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小手握拳做火车开动状,嘴里跟老师念着“我的火车快快开,我的火车快快开,我的火车快快开,火车几点开?”随着音乐的暂停,根据老师手里的数字卡片,说出“火车X点开。”数字都读完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形式多样的音乐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感兴趣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巩固数学、运用数学,实现音乐教育与数学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积极鼓励赞美,建立数学信心
对学生的表扬因人而异,有时不能太过,有时却需要夸大些。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差些,反应慢些,作为教师不能太急。正如有些没有语言的学生,手指灵活度又不够,点数时可以伸出一根手指头顺利完成,但当表达数量时,却仍是伸一根手指头,教师与家长无数次的帮助他伸出代表正确数量的手指头后,慢慢地,他能够自己独立地伸出手指头表示数量。面对这样的学生,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不断地肯定这些长处,以此激励他们,使他们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
像得五角星、插小红旗等表扬方法在数学活动中应用,也能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如年龄较大的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因此可以在数学活动中规定一些奖励的办法,使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他们每一次得到五角星或小红旗时都会因胜利而欢呼雀跃,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情绪愉快,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途径。将课堂与生活链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所学的知识在第一时间内得以运用;将课堂与音乐链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多彩的艺术气息,获得比教材本身更多的知识;将课堂与赞美链接,让课堂不断掀开新的篇章,充满不朽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