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成海滴水穿石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生到普高阶段,其知识储备日渐丰富,综合能力已经有很大提高,具备开展经典阅读的基础。此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其发展阈限。同时,还能在过程中发现特长生,引导其向文学、国学研究方向发展,拓展聋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而从长远来看,聋生对国学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够帮助聋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融入社会。
  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典阅读的现状如何?开展经典阅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主要方法有哪些?实践成果又如何呢?本文将一一进行分析论述。
  一、经典阅读的概念及内涵
  笔者认为,经典阅读,即指对历史及国学著作等先贤著作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它区别于庞杂、广泛的课外阅读,其客体读本的层次、内容、思想价值更高,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经典阅读,是注重积累的,有目的的引导式阅读。
  经典作品,注重对经典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摹与刻画对人生智慧、行为准则的解读和剖析。阅读这类作品,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求个性化的解读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典阅读是一种增效工具,它既能够丰富阅读者的知识,又能够使得阅读者的行为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聋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分析
  1.聋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笔者设定随机问卷调查,了解本校普高一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分析如下92.1%的学生,在是否有阅读习惯的选项中选择了“是”在阅读数量统计栏目,在阅读兴趣选项中,65.7%的学生选择了枯燥,只有16.9%的学生选择感兴趣,而17.4%的学生选择一般在笔者专门列出的15本经典书籍中,只有13.8%的学生选择的阅读数量超过5本.在阅读程度选项中,63.4%的学生选择了“翻翻而已”,14.6%的学生选择”完整读过”,12.8%的学生选择“读过超过一遍”,9.2%的学生选择“认真读过并做笔记”:在阅读方式上,84.3%的学生选择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阅读书籍,只有15.7%的学生选择到学校阅览室定期借阅书籍。
  2.经典阅读现状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聋生经典阅读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很多,概括来讲,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方面,兴趣缺失是主因。聋生因为听力缺失,对平面化的文字读本没有真切的体验,而对动态信息媒介的接受程度却比较高,很多聋生将课业外时间都交给了IPAD、手机,他们观看的内容多以影音作品为主。另外,现代社会,外界的诱惑很多,电子游戏,各种交友软件已经让聋生们乐此不疲,对阅读经典书籍已经提不起太大兴趣。其次,对经典书籍的内容缺乏了解,对其价值了解不透,也是经典读物被忽略的重要原因。经典书目有的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因为和聋生的生活较远,再加上聋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能达到读懂经典的程度,很多聋生对阅读经典读物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排斥。第三,聋生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缺陷,由于缺乏健听人的系统教育,其学习偏重聋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几乎只是一笔带过或者仅仅作为课外读物,往往被聋校师生忽略。
  客观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无外乎阅读设施、课业计划两个方面的原因。目前,聋校虽然设有阅览室或小型图书馆,但其规模和书目数量及种类远不及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有限。另外一方面,图书馆在选择图书种类上更偏重于特殊教育专业的书籍,而其他方面的书籍则相对较少,经典著作在图书馆藏书总量中的比例也偏低。此外,课堂教学方面,教师缺乏对阅读经典著作的引导,除正常的专业技能教学和基础学科知识教学外,阅读课程的比例较低,相应聋生在课堂中获得的阅读机会较少。
  针对主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聋校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开展积极有效的经典阅读教育和普及工作。
  三、开展聋生经典阅读的建议和办法
  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使得聋生不能像健听人一样通过声音、视频的方式接收信息,这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及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只有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帮助他们克服障碍,进而推进经典阅读的普及工作。
  1.班级增设国学经典图书书架,动员家长做好经典阅读的养成教育
  在班级中,要增设专门的书架,摆放国学经典书籍。在班级中设置“经典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学生取阅的情况,教师通过登记掌握整个班级经典阅读的情况,并及时加以跟踪讲评,利用晨间谈话或下午第一节课课前5分钟,让学生汇报前一天或当天阅读的内容,在班级中形成阅读的风气。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根据班级的任务和孩子的兴趣购买相应的经典读物。当然,如果能做通家长的工作,请家长抽出时间陪同孩子阅读,这不但对于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经典读物的习惯有很大帮助,还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2.校内开展“经典阅读PK”
  在校内,校方还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经典阅读普及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规定一定数量的必读经典书目,如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文化苦旅》《心有欢喜过生活》《平凡的世界》,定期组织经典閱读竞赛,并设立相应的奖励,鼓励聋生参与。如“经典阅读读后感大赛”“经典书本内容我知道”“经典书本中的人物~经典书籍故事”等,树立聋生的荣誉感,激发其阅读兴趣。荣誉感的树立,也是激发聋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在聋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彼此带动,共同提升。
  3.教师夯实经典阅读功底,开设名家名作的专题阅读课
  作为聋校语文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知识储备,主动阅读和钻研经典国学、历史著作,对著作要做到深入的了解和领会,并形成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读过,还要读好、读精、读透。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同阅读,并与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有了教师的参与,对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的帮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组织专门的名家名著阅读课,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出色的想法予以表扬和鼓励,更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他文献
有效的作文教学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服务。什么是写作素养?广泛地说,写作素养包括写作的理论知识、表达技巧、写作思维和应试技巧。我们的作文教学通常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把写作理论化、体系化、模式化、公式化,对应相应的写作理论、表达技巧、写作思维和应试技巧。但对学困生来说,这一套做法貌似训练有素,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原因非常简单,这一套东西并不能内化为学困生的真正写作能力。写作素养
学生在阅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对于杜十娘抱匣沉江之举都扼腕叹息,吁嘘不已,转而对小说“安排”杜十娘沉江香消感到不舍和不解。有学生说:“老师,杜十娘若是不死,该多好!她那么有钱,那么美貌,那么聪明乖巧,完全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比如出家为尼、重操旧业、独立创业、隐居再活……”还有学生说:“十娘为尼,且看陌上心花暖暖开,待雾散月明,尘埃落定,心念一清净,笑逐颜开落红绡……”学生的愿望是良好的,问题是,
语文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质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位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掌握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基本知识。  一、语文课程知识  对语文课程理解与实施的知识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志。语文课程知识应当包括语文课程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四个方面的内容。  1. 语文课程计划  在九年义务教
文言文是以“文言”这种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都处于模式单一的状态,大多老师多采用“读、译、背”的教学形式,常常只注重对字词句的要求,而缺乏对文言文自身生命力的关注,缺乏对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文化力的提升。  在江苏特级教师李旭东老师提出的“本真语文”的主张中,认为语文教育的“文”有着多元的含义:文是文字,文是文章,文是文学,文是文化。所以“文化力”就是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能力
谈到背书,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死记硬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了。然而我认为学习语文最基本、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诵,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为什么我们的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抓耳挠腮、面带窘相?为什么我们的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究其原因还是他们读背熟记的东西太少了。也就是说,写作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平时积累的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缺一不可,但面对高考,只有读和写才是最重要的。读和写又以“写”为重中之重。综观高考语文试卷及评分细则,阅读题的解读要求规范作答,學生需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基本作答形式,表意不完整连贯的答案酌情扣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11分就需要学生按照题意要求写三句或一段“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的文字;作文60分,占据超过语文试卷总分1/3,要求内容充实、语言优
小学是人生学习的启蒙时期,中学则是学生接受知识,储备知识的良好时期。初中语文作为教学中三大学科之一,对学生陶冶情操,丰富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外国文学作品,不失为实现多样文化發展,汲取世界文化营养的有效策略,如何将策略落实到位,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授,组织学生学习,既是学生
随着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盛行,刘震云的小说深受大众欢迎。他的三十多部小说均打上了新写实主义的烙印,其小说往往运用朴实的语言,融入了反讽艺术,极大地还原了生活的原貌,浸透着浮华世相下小人物人生历程的苦味。  以《一地鸡毛》为例,它是刘震云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小林原是踌躇满志的大学生,但在社会环境的冷酷磨砺下,小林最终变得市侩。该小说描写了小林与妻子小李、查水表的瘸腿老头、单位的副局长老张和党小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文本中的语言,失去了“语言文字”的品味,只是“套板”地解读课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必须研读语言,忠于文本,摒弃“套板解读”,才能回归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上,才能让语文充满生命力。  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以往的古典诗文教学,我们的老师几乎都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积累、特殊句式的判定和翻译上,对诗词的讲解也只停留在语意分析上,很少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今,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积极反思以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