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县发起了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旋风,通过在这一段时间的高效课堂教学尝试中,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感触颇深。
我觉得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担当者,学生不愿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课堂上我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承担、学生表演、学生PK、学生展示、学生创作、学生运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适时开展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自读课文时,让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结合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分成两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
采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乐在其中、受益匪浅,真正把被动学习语文变为主动求知,学好语文。
高效之一:有一次给兴趣班的学生上课,准备了一套试卷,课上把试卷发到学生的手中,问:“这套试卷你们多长时间能做完”学生说至少得70分钟,我想这可怎么办,20分钟怎么能讲完,这时脑子里立马又有一个想法,把他们分成组,每三人一组,一组一道题,恰好18道题刚好分完。对,就这么做。方法是:先让他们三个人就分到的题讨论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再讨论如何将给同学们(我的指导是:讲方法讲思路讲答案)。将自己组所讲的题讨论好之后,再将其他的题浏览一遍,比一定都要动笔去写。并告诉他们40分钟后各组选派出代表依次讲解你们的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参与积极,各抒己见。你能看到他们是在真真正正的讨论,真真正正的找方法。
时间到了,他们依次上去讲了他们这道题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及答案,而且有些组同学还归纳了这类型问题的答题方法及技巧等。讲的同学讲得仔细,听的同学听得认真。通过他们的讨论、探究我觉得他们的答案可以说比正确答案还要完整完美。我在下面听得自愧不如。下课铃响了,最后一道题也讲完了,而且可以看得出学生们学得轻松,讲得起劲,听得愉快。(舒心)上完课我也觉得很轻松,心情愉悦。90分钟时间老师说的不到十句话,可以尽管欣赏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也是一种享受、
按照传统课的上法,做这套试卷需要90分钟时间,讲评试卷至少需要40分钟时间。而用这种方法,90分钟做也做了,讲也讲了,而且整节课师生都很轻松愉快,效率又高,我想这大概就是高效课堂吧!
高效之二:
就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大多数师生都觉得枯燥乏味,尤其到了八年级,五、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学生更是觉得乏味。我觉得就其翻译来说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课上把预习时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每组抽签抽号(先让各组组长抽自己组所要讲的内容,再抽有几号来讲解)到黑板前板演展示,老师当场给板演学生打分,这样就调动了所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大部分学生是很想让抽号抽到自己,他们想上去展示自己,所以课下当然准备的很认真。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害怕抽到自己要上去讲,又以防被别的同学的疑问给难住了,讲不好还会给组里拉分,可能组内同学还会指责(组内的帮助这些同学的人也是想尽千方百计的教会他们,以防自己教的人上去给组里拉分),这样一来这一小部分人也不敢滞后,为了上去不拉分,学得也很认真,不懂就问。更有甚者把课文内容的翻译逐字逐句的去扣,课下预习时不会的就拿来问老师,在以前是不会有这种现象的(见学生问数学题,但不见问语文题)。
当然,这种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腻,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课上把课前预习时的疑难字词句和组内同学讨论解决,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解决之后,然后进行诗文对抗赛,比赛(我给他们说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将全班分为两大组(红组和蓝组)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为发问方,可以从另一组中任点一名同学就文中的字词句的翻译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再向另外一组发问。如果回答不准确就有本小组的同学帮助回答,但发言权归另外一组所有,这里面大组中又有小组,小组中又有评比竞争。这种翻译方法和上种翻译方法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能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能促进后面学生的学习。
我觉得这两种翻译方法都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一改过去学习文言文枯燥乏味的局面。真正体现了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通过这样的一种活动给调动起来了。我想这也应该是一种高效课堂的体现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课本剧表演、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我觉得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担当者,学生不愿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课堂上我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承担、学生表演、学生PK、学生展示、学生创作、学生运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适时开展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自读课文时,让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结合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分成两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
采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乐在其中、受益匪浅,真正把被动学习语文变为主动求知,学好语文。
高效之一:有一次给兴趣班的学生上课,准备了一套试卷,课上把试卷发到学生的手中,问:“这套试卷你们多长时间能做完”学生说至少得70分钟,我想这可怎么办,20分钟怎么能讲完,这时脑子里立马又有一个想法,把他们分成组,每三人一组,一组一道题,恰好18道题刚好分完。对,就这么做。方法是:先让他们三个人就分到的题讨论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再讨论如何将给同学们(我的指导是:讲方法讲思路讲答案)。将自己组所讲的题讨论好之后,再将其他的题浏览一遍,比一定都要动笔去写。并告诉他们40分钟后各组选派出代表依次讲解你们的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参与积极,各抒己见。你能看到他们是在真真正正的讨论,真真正正的找方法。
时间到了,他们依次上去讲了他们这道题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及答案,而且有些组同学还归纳了这类型问题的答题方法及技巧等。讲的同学讲得仔细,听的同学听得认真。通过他们的讨论、探究我觉得他们的答案可以说比正确答案还要完整完美。我在下面听得自愧不如。下课铃响了,最后一道题也讲完了,而且可以看得出学生们学得轻松,讲得起劲,听得愉快。(舒心)上完课我也觉得很轻松,心情愉悦。90分钟时间老师说的不到十句话,可以尽管欣赏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也是一种享受、
按照传统课的上法,做这套试卷需要90分钟时间,讲评试卷至少需要40分钟时间。而用这种方法,90分钟做也做了,讲也讲了,而且整节课师生都很轻松愉快,效率又高,我想这大概就是高效课堂吧!
高效之二:
就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大多数师生都觉得枯燥乏味,尤其到了八年级,五、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学生更是觉得乏味。我觉得就其翻译来说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课上把预习时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每组抽签抽号(先让各组组长抽自己组所要讲的内容,再抽有几号来讲解)到黑板前板演展示,老师当场给板演学生打分,这样就调动了所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大部分学生是很想让抽号抽到自己,他们想上去展示自己,所以课下当然准备的很认真。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害怕抽到自己要上去讲,又以防被别的同学的疑问给难住了,讲不好还会给组里拉分,可能组内同学还会指责(组内的帮助这些同学的人也是想尽千方百计的教会他们,以防自己教的人上去给组里拉分),这样一来这一小部分人也不敢滞后,为了上去不拉分,学得也很认真,不懂就问。更有甚者把课文内容的翻译逐字逐句的去扣,课下预习时不会的就拿来问老师,在以前是不会有这种现象的(见学生问数学题,但不见问语文题)。
当然,这种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腻,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课上把课前预习时的疑难字词句和组内同学讨论解决,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解决之后,然后进行诗文对抗赛,比赛(我给他们说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将全班分为两大组(红组和蓝组)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为发问方,可以从另一组中任点一名同学就文中的字词句的翻译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再向另外一组发问。如果回答不准确就有本小组的同学帮助回答,但发言权归另外一组所有,这里面大组中又有小组,小组中又有评比竞争。这种翻译方法和上种翻译方法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能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能促进后面学生的学习。
我觉得这两种翻译方法都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一改过去学习文言文枯燥乏味的局面。真正体现了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通过这样的一种活动给调动起来了。我想这也应该是一种高效课堂的体现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课本剧表演、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