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写作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倡导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我是小主编”活动,通过“主编来约稿”“主编来审稿”“主编来定稿”三个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创设一种逼真的环境和氛围,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改进习作课堂教学,解决习作教学“为谁写”“为何写”和“判断写得好不好”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主编”来约稿,激发读者意识 课堂中习作情境可以虚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写作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倡导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我是小主编”活动,通过“主编来约稿”“主编来审稿”“主编来定稿”三个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创设一种逼真的环境和氛围,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改进习作课堂教学,解决习作教学“为谁写”“为何写”和“判断写得好不好”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主编”来约稿,激发读者意识
课堂中习作情境可以虚拟,但习作内容一定要有生活元素,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主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寻找“发光点”,班刊来约稿
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小学生更是如此。班级的各类“编辑部”,可随时寻找学生身上的长处,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为习作教学引入“活水”。
【案例1】
今年开学伊始,教师以“班刊主编”的身份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教研组在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雾在哪里》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段式结构”的写话指导教学。 【教材解读】 《雾在哪里》以相同的段式结构来组织课文,先写雾说了什么,再写雾怎么做,最后写雾这么做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本单元课文以想象为主题,单元安排的写话同样要求发挥想象,写清楚谁在干什么,后来怎么样了,十分注意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基于教材特点,本次“段式结构”打破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8个生字。 2.学习“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描写颜色的词语。 3.通过品读文章语言,感知火烧云多彩绚烂、变化多端、变化之快的特点,感悟语言之美。 4.借助文本语言,初步整合文本信息,介绍火烧云。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语言,感知火烧云特点:多彩绚烂、变化多而快。 2.难点:尝试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字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字词教学贯穿始终。“基础过关课二”偏重于“基础过关课一”没有过关字词的二次过关。针对“基础过关课一”的教学情况,根据本班学生在课堂上认读和书写本单元字词时的情况,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教学的需要,初步实现字、词、句的联系,着重引导学生朗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为主题读悟课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型采用以学生读为主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关注学生喜不喜欢习作,对习作有没有兴趣,研究哪些习作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语言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助力学生习作,比关注学生写了多少字、写得怎么样重要得多。让儿童站在习作课堂的中央,始终从儿童的角度思考习作教学,就能变“习作”为“喜作”。这既是策略,更是目标。 一、设置让儿童感兴趣的习作内容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想象题材是中
和师父于永正老师通电话时,他随口问我:“刘杰,你在忙什么呢?”我说:“在写教学随笔呢。”然后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质量还要再提高……”于老师爽朗地笑了,说:“先不管写得怎么样,剜到篮里就是菜!”挂上电话,想到师傅说的“剜到篮里就是菜”这句朴实的大白话,我感到非常亲切,颇有共鸣。 我曾经这样请教于老师:“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哪件事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于老师说:“我上初一时,南开大学刚毕业的李晓旭
阅读本身是与文本对话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如读《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每个读者因为所处时代及阅读境遇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大不相同。 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是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探讨“阅读”本质时所阐述的,也正是我读完这本书时的感受。 在读此书之前,我大约看过20余篇有关群文阅读
一、课前展诗气,引“书” 师:同学们,请用一两句话欢迎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生说,师相机点评。)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很有才华,一定读了不少书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嘛!说起“书”,我想起了一首诗。 二、涵泳诗书国,读“书” (出示狄金森的诗《神奇的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带着这种期待,走进“书”的王国,好不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贤中心幼儿园开心农场的葡萄终于成熟了。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采摘和品尝葡萄,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或来到美工活动区用纸黏土“制作葡萄”,或用蜡笔画出葡萄园丰收的景象……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明白了“有播種才有收获”。 摄影报道/赵翠红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群新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是一群动物。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黑板上写着“有趣的动物”。 师: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那你们知道,我们要讨论动物的什么吗? 生:讨论他们的有趣。因为黑板上写的课题是“有趣的动物”。 师:真能干!读书呀,就应像这两位同学一样会倾听,会观察,我们就能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希望今天咱们也能收获很多乐趣。现在就
特级教师周益民认为:“谜语等民间文学样式是一种活体记忆,是生命开端状态的存在,儿童因为它们而在语言中获得一种迥异现实的生命体认,它们是个体源初的精神家园、话语故乡。”确实,谜语源自我国古代民间,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文化产物。它极具吸引力,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暗射所言之物,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儿童开动脑筋,激发智慧。身为母语启蒙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感受谜语中的智慧,领悟谜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