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而不同 乐享阅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j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本身是与文本对话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如读《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每个读者因为所处时代及阅读境遇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大不相同。
  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是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探讨“阅读”本质时所阐述的,也正是我读完这本书时的感受。
  在读此书之前,我大约看过20余篇有关群文阅读的论文,近百节相关课例,进行群文阅读设计5次,撰写有关论文5篇,但开始有意关注群文阅读也就是近3年来的事情,群文阅读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神秘,相关概念略知一二却不知其渊源;模仿的过程中初现其形而神却较远。
  当然,看这本书时,也与我这样的阅读境遇有关。看完该书后,脑袋里一半是云,清晰而美丽,一半是迷雾,不明方向,所谓云里雾里恐怕正是这样的阅读感受。下面我从收获与迷惑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源流细长,基础深厚
  当群文正式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前时,许多教学形式已有了群文阅读的影子,它们有很多名字:“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教学”“海量阅读”“班级读书会”“主题式阅读”等,这些教学方式几乎在我以前的教学经历中都用到过,特别是“主题式阅读”,我就常常带着学生就一个作家的许多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比较统整,往往在教学名家作品时还会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当时就感觉到这样有阅读深度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与我的学生都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本书将这些阅读教学形式与群文阅读一起进行梳理,发现了许多共通之处,同时作者也是在告诉我们:群文阅读不是某种突然创生出来的新的形式,而是在各种流派基础上的整合、梳理、提升。我很敬佩作者能够通透地看清每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的利与弊,能够“取长补短”地对群文阅读进行设计便充分凸显出了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对学生核心素养、高阶思维、深度学习能力等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思想与能力的提升以及与这个时代阅读背景的契合。
  于我而言,在明白一件事的价值与意义之后方能够进行更好的行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未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二、明确内涵,博闻强识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是于泽元教授第一次对群文阅读所作出的内涵界定。其中“议题”“课堂结构”等是我初期进行群文閱读学习所关注的焦点。读罢此书,我对这些核心成分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整理了相关笔记。
  【议题】
  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
  【议题类型】
  1.内容议题:角色议题、主题议题、情节议题、场景议题。
  2.形式议题:文体形式议题、内容形式议题、思维形式议题。
  【课堂结构的文本处理程序分类】
  1.一篇带多篇:精读一篇,适合共有结构的群文。
  2.群文共读:最大化的阅读量,理想而富有挑战性。
  3.群文共享:不同的学生读不同的文本。
  4.交叉结构:一篇带多篇 群文共读、一篇带多篇 群文共享。
  【群文阅读课型体系及区别】
  在这些课型中我发现了一些之前设计课例的影子,比如“举三反一”“求同存异”是最常见的。而“以文解文”“审美赏析”等课型却见得不多,但在作者的文字中也感受到了它们的妙处以及重要性。
  三、实践应用,推陈出新
  本书作者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为两类:
  1.工具类策略:可视化策略、批注策略、信息锚定策略、KWL策略。
  其中批注策略于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引导性,即引导学生批注感兴趣的内容;标注与议题有关的内容;标注他人理解的信息;标注有创意的想法等。
  2.教学组织策略:文学圈策略、六顶帽子策略、世界咖啡策略、任务策略、对话策略、任务策略、文本接龙策略。
  其中文学圈策略中对讨论小组的角色分工让人耳目一新,“研讨会主席、文艺指路人、绘图小天工、联结小天使、单词小灵通、摘要小灵通、追踪小灵通、文本大神探”这些角色不同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角色分工,让我们看到的是与群文阅读相匹配的有特色的词语,虽陌生但新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学策略于我而言相对陌生,更多的是不解,我不明白这些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当然作者也明确了一些教学策略是尚未有课例进行实践的,还处于理论状态之中。同时我也看到书中的许多理论,如群文阅读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等都是我不甚理解的,仿佛离开了实践之土的花儿于我而言都是“雾里看花”。莎士比亚曾说过“创造性是看到旧的东西会萌生新的想法”,也许这本书中诸多我不明白之处正是处于理想状态中的课堂,当有一天我的阅读境遇发生变化时对此书的理解又会有不同。当然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阅读本书也是我与文本对话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为了读明白此书我也运用了大量的阅读技巧,如批注式阅读、摘要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分享交流式阅读,最后到此篇阅读心得,也发现在这个与文本、与他人、与自我交流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及理解框架在发生变化即进行建构式的阅读,正是在这样一个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多种阅读策略对于阅读理解起到了帮助作用,阅读教学就应当让阅读实实在在地发生,并且让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旃檀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布置作业时,一提到“作文”二字,全班学生就愁眉苦脸的情景。  关于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过不少答案,然而具体到实踐中,不少人仍然为之困惑。深入研究之后,我发现习作教学的关键症结在于“为教而教,为写而写”——作为教者,我们很少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直面学生的真正疑难,指导他们经历完整的“写”的过程;作为学生,他们也很少经历基于生活
笔顺,指书写每个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和方向,是人们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1997年国家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教学笔顺的依据。笔形,指笔画的形状,楷书汉字主笔形有五种,其排列顺序为“一(横)、丨(竖)、丿(撇)、丶(点)、乛(折)”,被称作“札字法”。除丿(撇)外,與主笔形对应的附笔形有四种:“(提)”归于横,“亅(竖钩)”归于竖,“乀(捺)”归于点,不同的折笔笔形如“(弯钩)、(撇
【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先生。全文共有20个自然段,配有两幅小插图。全文以两只小蟋蟀青头和红头为主角,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两个要好的伙伴捉迷藏,结果藏在草堆的红头被牛吞进了肚子里,在青头沉着冷静的帮助下,最终脱险,成功逃出牛肚子。故事为读者形象地呈现出一对患难之交,让读者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课文的第1
在“学科育人”的价值取向下,语文教学不应囿于知识表层,而应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淬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价值世界,锻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素养表现型”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试图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表现”中进步,在“表现”中品味美好的语文生活。  一、把握学生课堂表现的性质  课堂表现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外在显现。当外在的“教”策动了内
当前,儿童阅读研究已经从意义探讨转到实践策略层面,因为我们逐渐认识到,童年时期的阅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儿童阅读在教师心目中的分量越重,美好的书籍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拥有一席之地才会越有可能。正因为这种认识,促使我和我的学生在爱阅读的路上幸福前行。2007年9月,在古朴厚重的怀籀园中,我们迎来了籀园小学的第一批学生。领着他们站在这钟毓灵秀的菁菁校园中,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促使我进一
【教学内容】  教研组在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雾在哪里》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段式结构”的写话指导教学。  【教材解读】  《雾在哪里》以相同的段式结构来组织课文,先写雾说了什么,再写雾怎么做,最后写雾这么做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本单元课文以想象为主题,单元安排的写话同样要求发挥想象,写清楚谁在干什么,后来怎么样了,十分注意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基于教材特点,本次“段式结构”打破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8个生字。  2.学习“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描写颜色的词语。  3.通过品读文章语言,感知火烧云多彩绚烂、变化多端、变化之快的特点,感悟语言之美。  4.借助文本语言,初步整合文本信息,介绍火烧云。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语言,感知火烧云特点:多彩绚烂、变化多而快。  2.难点:尝试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字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字词教学贯穿始终。“基础过关课二”偏重于“基础过关课一”没有过关字词的二次过关。针对“基础过关课一”的教学情况,根据本班学生在课堂上认读和书写本单元字词时的情况,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教学的需要,初步实现字、词、句的联系,着重引导学生朗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为主题读悟课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型采用以学生读为主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关注学生喜不喜欢习作,对习作有没有兴趣,研究哪些习作内容、教学方式、评价语言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助力学生习作,比关注学生写了多少字、写得怎么样重要得多。让儿童站在习作课堂的中央,始终从儿童的角度思考习作教学,就能变“习作”为“喜作”。这既是策略,更是目标。  一、设置让儿童感兴趣的习作内容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想象题材是中
和师父于永正老师通电话时,他随口问我:“刘杰,你在忙什么呢?”我说:“在写教学随笔呢。”然后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质量还要再提高……”于老师爽朗地笑了,说:“先不管写得怎么样,剜到篮里就是菜!”挂上电话,想到师傅说的“剜到篮里就是菜”这句朴实的大白话,我感到非常亲切,颇有共鸣。  我曾经这样请教于老师:“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哪件事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于老师说:“我上初一时,南开大学刚毕业的李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