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本身是与文本对话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如读《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每个读者因为所处时代及阅读境遇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大不相同。
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是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探讨“阅读”本质时所阐述的,也正是我读完这本书时的感受。
在读此书之前,我大约看过20余篇有关群文阅读的论文,近百节相关课例,进行群文阅读设计5次,撰写有关论文5篇,但开始有意关注群文阅读也就是近3年来的事情,群文阅读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神秘,相关概念略知一二却不知其渊源;模仿的过程中初现其形而神却较远。
当然,看这本书时,也与我这样的阅读境遇有关。看完该书后,脑袋里一半是云,清晰而美丽,一半是迷雾,不明方向,所谓云里雾里恐怕正是这样的阅读感受。下面我从收获与迷惑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源流细长,基础深厚
当群文正式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前时,许多教学形式已有了群文阅读的影子,它们有很多名字:“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教学”“海量阅读”“班级读书会”“主题式阅读”等,这些教学方式几乎在我以前的教学经历中都用到过,特别是“主题式阅读”,我就常常带着学生就一个作家的许多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比较统整,往往在教学名家作品时还会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当时就感觉到这样有阅读深度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与我的学生都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本书将这些阅读教学形式与群文阅读一起进行梳理,发现了许多共通之处,同时作者也是在告诉我们:群文阅读不是某种突然创生出来的新的形式,而是在各种流派基础上的整合、梳理、提升。我很敬佩作者能够通透地看清每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的利与弊,能够“取长补短”地对群文阅读进行设计便充分凸显出了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对学生核心素养、高阶思维、深度学习能力等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思想与能力的提升以及与这个时代阅读背景的契合。
于我而言,在明白一件事的价值与意义之后方能够进行更好的行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未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二、明确内涵,博闻强识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是于泽元教授第一次对群文阅读所作出的内涵界定。其中“议题”“课堂结构”等是我初期进行群文閱读学习所关注的焦点。读罢此书,我对这些核心成分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整理了相关笔记。
【议题】
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
【议题类型】
1.内容议题:角色议题、主题议题、情节议题、场景议题。
2.形式议题:文体形式议题、内容形式议题、思维形式议题。
【课堂结构的文本处理程序分类】
1.一篇带多篇:精读一篇,适合共有结构的群文。
2.群文共读:最大化的阅读量,理想而富有挑战性。
3.群文共享:不同的学生读不同的文本。
4.交叉结构:一篇带多篇 群文共读、一篇带多篇 群文共享。
【群文阅读课型体系及区别】
在这些课型中我发现了一些之前设计课例的影子,比如“举三反一”“求同存异”是最常见的。而“以文解文”“审美赏析”等课型却见得不多,但在作者的文字中也感受到了它们的妙处以及重要性。
三、实践应用,推陈出新
本书作者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为两类:
1.工具类策略:可视化策略、批注策略、信息锚定策略、KWL策略。
其中批注策略于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引导性,即引导学生批注感兴趣的内容;标注与议题有关的内容;标注他人理解的信息;标注有创意的想法等。
2.教学组织策略:文学圈策略、六顶帽子策略、世界咖啡策略、任务策略、对话策略、任务策略、文本接龙策略。
其中文学圈策略中对讨论小组的角色分工让人耳目一新,“研讨会主席、文艺指路人、绘图小天工、联结小天使、单词小灵通、摘要小灵通、追踪小灵通、文本大神探”这些角色不同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角色分工,让我们看到的是与群文阅读相匹配的有特色的词语,虽陌生但新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学策略于我而言相对陌生,更多的是不解,我不明白这些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当然作者也明确了一些教学策略是尚未有课例进行实践的,还处于理论状态之中。同时我也看到书中的许多理论,如群文阅读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等都是我不甚理解的,仿佛离开了实践之土的花儿于我而言都是“雾里看花”。莎士比亚曾说过“创造性是看到旧的东西会萌生新的想法”,也许这本书中诸多我不明白之处正是处于理想状态中的课堂,当有一天我的阅读境遇发生变化时对此书的理解又会有不同。当然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阅读本书也是我与文本对话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为了读明白此书我也运用了大量的阅读技巧,如批注式阅读、摘要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分享交流式阅读,最后到此篇阅读心得,也发现在这个与文本、与他人、与自我交流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及理解框架在发生变化即进行建构式的阅读,正是在这样一个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多种阅读策略对于阅读理解起到了帮助作用,阅读教学就应当让阅读实实在在地发生,并且让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旃檀小学)
责任编辑
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是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探讨“阅读”本质时所阐述的,也正是我读完这本书时的感受。
在读此书之前,我大约看过20余篇有关群文阅读的论文,近百节相关课例,进行群文阅读设计5次,撰写有关论文5篇,但开始有意关注群文阅读也就是近3年来的事情,群文阅读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神秘,相关概念略知一二却不知其渊源;模仿的过程中初现其形而神却较远。
当然,看这本书时,也与我这样的阅读境遇有关。看完该书后,脑袋里一半是云,清晰而美丽,一半是迷雾,不明方向,所谓云里雾里恐怕正是这样的阅读感受。下面我从收获与迷惑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源流细长,基础深厚
当群文正式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前时,许多教学形式已有了群文阅读的影子,它们有很多名字:“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教学”“海量阅读”“班级读书会”“主题式阅读”等,这些教学方式几乎在我以前的教学经历中都用到过,特别是“主题式阅读”,我就常常带着学生就一个作家的许多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比较统整,往往在教学名家作品时还会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当时就感觉到这样有阅读深度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与我的学生都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本书将这些阅读教学形式与群文阅读一起进行梳理,发现了许多共通之处,同时作者也是在告诉我们:群文阅读不是某种突然创生出来的新的形式,而是在各种流派基础上的整合、梳理、提升。我很敬佩作者能够通透地看清每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的利与弊,能够“取长补短”地对群文阅读进行设计便充分凸显出了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对学生核心素养、高阶思维、深度学习能力等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思想与能力的提升以及与这个时代阅读背景的契合。
于我而言,在明白一件事的价值与意义之后方能够进行更好的行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未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二、明确内涵,博闻强识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是于泽元教授第一次对群文阅读所作出的内涵界定。其中“议题”“课堂结构”等是我初期进行群文閱读学习所关注的焦点。读罢此书,我对这些核心成分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整理了相关笔记。
【议题】
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
【议题类型】
1.内容议题:角色议题、主题议题、情节议题、场景议题。
2.形式议题:文体形式议题、内容形式议题、思维形式议题。
【课堂结构的文本处理程序分类】
1.一篇带多篇:精读一篇,适合共有结构的群文。
2.群文共读:最大化的阅读量,理想而富有挑战性。
3.群文共享:不同的学生读不同的文本。
4.交叉结构:一篇带多篇 群文共读、一篇带多篇 群文共享。
【群文阅读课型体系及区别】
在这些课型中我发现了一些之前设计课例的影子,比如“举三反一”“求同存异”是最常见的。而“以文解文”“审美赏析”等课型却见得不多,但在作者的文字中也感受到了它们的妙处以及重要性。
三、实践应用,推陈出新
本书作者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为两类:
1.工具类策略:可视化策略、批注策略、信息锚定策略、KWL策略。
其中批注策略于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引导性,即引导学生批注感兴趣的内容;标注与议题有关的内容;标注他人理解的信息;标注有创意的想法等。
2.教学组织策略:文学圈策略、六顶帽子策略、世界咖啡策略、任务策略、对话策略、任务策略、文本接龙策略。
其中文学圈策略中对讨论小组的角色分工让人耳目一新,“研讨会主席、文艺指路人、绘图小天工、联结小天使、单词小灵通、摘要小灵通、追踪小灵通、文本大神探”这些角色不同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角色分工,让我们看到的是与群文阅读相匹配的有特色的词语,虽陌生但新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学策略于我而言相对陌生,更多的是不解,我不明白这些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当然作者也明确了一些教学策略是尚未有课例进行实践的,还处于理论状态之中。同时我也看到书中的许多理论,如群文阅读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等都是我不甚理解的,仿佛离开了实践之土的花儿于我而言都是“雾里看花”。莎士比亚曾说过“创造性是看到旧的东西会萌生新的想法”,也许这本书中诸多我不明白之处正是处于理想状态中的课堂,当有一天我的阅读境遇发生变化时对此书的理解又会有不同。当然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阅读本书也是我与文本对话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为了读明白此书我也运用了大量的阅读技巧,如批注式阅读、摘要式阅读、思维导图式阅读、分享交流式阅读,最后到此篇阅读心得,也发现在这个与文本、与他人、与自我交流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及理解框架在发生变化即进行建构式的阅读,正是在这样一个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多种阅读策略对于阅读理解起到了帮助作用,阅读教学就应当让阅读实实在在地发生,并且让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旃檀小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