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中的意境创造和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6014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5-02
  意境本是诗歌及其他文学形式语言创作的术语,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调。意境是在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相互转化、升华的意蕴式形象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义的至高境界。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并隐藏着中国文化、审美、美学奥秘在内的更广的艺术空间。“意”是画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意,“境”是生活物象的客观反映,意境是由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意境常常作为衡量作品分量的一个标准,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造的一个产物,是境与景的统一。意境作为艺术创作的结果,必然体现创作过程中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意境又是绘画的精髓,在绘画中意境尤为重要,它是绘画者在构思、想象、创作美的画面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丹青引》中描写曹霸画马,有过“意匠惨淡经营中”的佳句。说明运思立意乃是绘画的关键。
  绘画中的意境,指的是通过严密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在绘画中形成一种境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使画幅中的景物动静相宜,物态情趣盎然,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从而达到绘画中情境交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绘画主题得以充分表現的效果,使画面如同诗句一样,形成一种美妙的境界而感染读者。一幅绘画作品如果没有意境,就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人产生共鳴。
  绘画中的意境创造,往往表现于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浓淡、景物的隐现等各个方面,这就如同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一样,“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诗文讲究含蓄有致,留有余味,供人们去咀嚼;绘画也最忌直接的合盘端出,使景物一览无余,没有韵味,没有留给人们想象的余地。我国古代文论中很早就有“隐秀”之说。隐:就是追求文外之重者,即诗文中含于言辞以外的情境,也是表面一层意思之外,有丰富曲折的意趣蕴藏其中,供人们自己去体味、去挖掘。秀:指的是秀美的语言,将暗示的内容暗示出来,做到内明而外润,使其韵味在欣赏者自己的思索中去体味和想象出来。
  意境在一幅绘画作品中,不仅是事物单纯外在形象的描绘,还是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有境界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读者领略体会。意境是通过绘画作品可以看出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浮想联翩,心灵上产生共鸣,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是比直观给人以更多更深的东西。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的就是画与诗在意境方面的共同之处,诗中的画意与画中的诗意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余味无穷,越看越有韵味,越有琢磨的余地。
  中国绘画要真实地反映意境,画家必须掌握娴熟的造型手段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另外还要具备较高艺术素养,不具备这些是画不好画的,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而势不穷,中国绘画是情景交融的艺术,正如王国维所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意境,否则谓之无意境。”又如齐白石老人的《十里蛙声》,画面只有几个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却让人联想到十里溪流悦耳热闹的蛙鸣。人们在欣赏画面艺术美的同时,可以引发出无穷的意趣。有位画家曾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片红、黄变色,跌落树下的树叶,这是以诗的简练和含蓄,抒写了一幅优美的《秋声赋》。这样的空白中一片树叶,却使人联想到衰草连天,落叶飘飞的秋天的景色了,使画面产生了更加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效果。这正是中国画所讲究的“意境”,以意境取胜的表现。
  我在中国画论中曾看到有位画家说过:“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诗论中也讲“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德其真矣。”无论是诗还是画,真,是指既有真景物,又有真感情,情景交融,主观的构想与客观的景象相融合,方能曲尽其妙。画家往往正是在面对客观的实体,又经过画家自己的“惨淡经营”——构思、想象等一系列形象思维的功夫之后,才能画出气韵生动、情景丰富的图景。简而言之,画家如果在绘画中不会驰骋自己的想象,创设出丰富的艺术境界,那么他的画只能是呆板滞凝的图案线条,无法达到“宛然如真”的艺术效果了。
  正因为中国画中讲究意境的创造,因此,画家笔下的景物,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画面景物超越于实在景物。如郑板桥画竹,是取“胸中之竹”。这说明绘画者在参照实物作画时,又会不自觉地加进画家的主观意识,使画面的形态与实际事物取得神似的效果,而又较之于实物有某些夸张的因素。而这种因素的形成,就是画家运用个人的主观艺术意识,创造出画面意境的表现。中国画家面对着实际景物——自然之景,很讲究入画与否的问题,这就要求绘画者对自己目光所及的范围中的实际物体进行选择、过滤、加工、提炼等活动。所以,,中国画家们虽然不排斥实物写生,但更重视孕育成熟后的忆写,这样就更易于绘画者在绘画时主客观的结合,更易于画面的意境创造。
  绘画中的意境创造来源于客观生活,但不只是客观生活的照搬,而是画家感受过的生活,画家只有不断的探索,深入生活,捕捉生活的本质现象,才能对生活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获得艺术上的新生机。
  绘画中的意境是美的结晶,也是进一步进行创造、发现美的重要手段。因此,绘画中的意境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绘画者来说,无疑是构自己艺术生命的关键所在,也是绘画者应致力于追求的,只有在画面上达到意境的成功,绘画才更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片段化日益严重,长臂猿种群隔离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云南金平芭蕉河的2
对现代海底和古代沉积岩(物)中的甲烷成因碳酸盐岩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组成及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对沉积型重晶石矿床中分布的甲
摘要:当今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中学进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这就需要在青少年阶段对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性都很强,能够在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中发挥巨大的优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古典诗歌教学的巨大作用,颇具教育意义。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构建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古典诗歌;中学生;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1引言  在中学阶段是
摘要:改进政治课多媒体教学水平,应从端正教学态度,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书,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入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采用适量课件,从而促使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关键词: 政治课 多媒体 改进  【分类号】G633.2;G434多媒体教学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将原本枯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实现外部经济集聚优势的重要制度空间。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施手段,在加快建立全国新体制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陕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规划编制、建设实施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本文研究总结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自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模式。首先,本文梳理了杨
摘要:当前足球新政下,分析探讨各校如何切合实际,开展课程研讨,学情分析,创编符合本校发展的足球校本教材,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更好的在低年级时启蒙学生足球,培养学生足球兴趣,为国家培养输送优质足球后备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足球教学 兴趣培养  【分类号】G843  当前国家出台新的足球改革方案,对校园足球推进工作有很大的提高促进作用。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感触颇多。我校足球教学工作开
【摘要】当前教育信访案件大量发生,若教育信访主体都能恪守相关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则教育信访事件将减少。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失当和失范,民众的教育权利意识不断提升,而且通过法制途径反应诉求的方式未能满足上访者等情况又促使教育纠纷和矛盾不断增加和升级。通过归纳分析当前教育信访的生成原因,探索规范途径,从而使当前教育信访工作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法制化。  【关键词】教育信访 生成原因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高中地理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之一。高中地理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 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4-0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给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指引了方向。成长记录袋评价具有传统的纸笔测验等评价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图厘清这种教育评价方式的概念,分析其特点及优缺点,以期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