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小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成长危机已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校表现得自卑封闭、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和性格孤僻、内向、厌学、不愿与人交流。这一系列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他们的成长将受到极坏的影响,甚至走上歧途。根据近几年来对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我总结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
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不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所以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班主任应特别注意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家访力度,向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和疏导,减轻他们的压力,消除思想包袱,使其能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班上有一个留守孩叫易子浩,原来性格活泼,成绩优秀,但在学期后阶段我发现他上课经常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经过了解情况得知由于上次单元测试成绩不够理想,他妈妈吓唬他:“如果下次考试成绩不能提高,妈妈就不带你,我也去你爸那儿打工。”由此,他每天回家时,只要没有看到妈妈,第一句话就向奶奶问妈妈的去处,整天担心妈妈会抛弃他,同爸爸一起到外地去打工,造成了心理上的过度紧张,所以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了他奶奶的一番话后,我耐心地跟他摆事实,讲道理,打消他的疑虑。之后,他上课能专心听讲,主动发言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对于绝大多数性格孤僻、任性,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因为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班主任必须以爱为基础,用爱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慈爱和温暖,从而消除师生隔阂与对立的情绪,使师生的情感逐渐融合,建立情感联系,培养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使其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倡导大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还可以用“结对”的方法,组织一部分先进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班级集体的感情与班级融为一体。例如:去年,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期间,班上有一个孤儿,平时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有一次班会课时,我简要地把他的家庭情况讲给大家听,呼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伸出援助之手,尽可能地从生活上、学习上多帮助他。没想到我上完班会课后,就有一个学生主动把自己所获的“三好学生”的精美奖品送给他。其他同学也纷纷送礼物,道祝福。短短几分钟他的课桌上就堆了很多的礼物,他被这种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由自主地走上讲台给大家深深地鞠躬,泣不成声地说:“我真诚地谢谢大家,将来我决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从此,他好像换了一个人,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学习上也更加勤奋、刻苦了。
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部分不够理想,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由于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或疏于管理,无法在学习上进行帮助和指导,部分儿童自控能力又差,无人督促学习,加上环境的影响导致厌学,有的甚至迷上网络游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丧失信心,萎靡不振。作为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点滴进步,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点或好的“苗头”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切忌单一地进行横向对比,而不注意纵向对比,老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把留守儿童当作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精心雕琢使它放射光芒。只有通过耐心的帮助、辅导,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摆脱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四、发挥集体力量,争取多方支持
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光靠班主任一人孤军奋战,难免势单力薄。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发挥班级中各种集体的力量,主动争取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而又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来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班主任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帮助他们;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学习上给他们更多地指导;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感,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的心态,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敖阳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
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不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所以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班主任应特别注意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家访力度,向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和疏导,减轻他们的压力,消除思想包袱,使其能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班上有一个留守孩叫易子浩,原来性格活泼,成绩优秀,但在学期后阶段我发现他上课经常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经过了解情况得知由于上次单元测试成绩不够理想,他妈妈吓唬他:“如果下次考试成绩不能提高,妈妈就不带你,我也去你爸那儿打工。”由此,他每天回家时,只要没有看到妈妈,第一句话就向奶奶问妈妈的去处,整天担心妈妈会抛弃他,同爸爸一起到外地去打工,造成了心理上的过度紧张,所以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了他奶奶的一番话后,我耐心地跟他摆事实,讲道理,打消他的疑虑。之后,他上课能专心听讲,主动发言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对于绝大多数性格孤僻、任性,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因为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班主任必须以爱为基础,用爱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慈爱和温暖,从而消除师生隔阂与对立的情绪,使师生的情感逐渐融合,建立情感联系,培养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使其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倡导大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还可以用“结对”的方法,组织一部分先进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班级集体的感情与班级融为一体。例如:去年,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期间,班上有一个孤儿,平时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有一次班会课时,我简要地把他的家庭情况讲给大家听,呼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伸出援助之手,尽可能地从生活上、学习上多帮助他。没想到我上完班会课后,就有一个学生主动把自己所获的“三好学生”的精美奖品送给他。其他同学也纷纷送礼物,道祝福。短短几分钟他的课桌上就堆了很多的礼物,他被这种场景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由自主地走上讲台给大家深深地鞠躬,泣不成声地说:“我真诚地谢谢大家,将来我决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从此,他好像换了一个人,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学习上也更加勤奋、刻苦了。
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部分不够理想,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由于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或疏于管理,无法在学习上进行帮助和指导,部分儿童自控能力又差,无人督促学习,加上环境的影响导致厌学,有的甚至迷上网络游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丧失信心,萎靡不振。作为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点滴进步,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点或好的“苗头”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切忌单一地进行横向对比,而不注意纵向对比,老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把留守儿童当作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精心雕琢使它放射光芒。只有通过耐心的帮助、辅导,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摆脱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四、发挥集体力量,争取多方支持
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光靠班主任一人孤军奋战,难免势单力薄。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发挥班级中各种集体的力量,主动争取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而又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来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班主任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帮助他们;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学习上给他们更多地指导;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感,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的心态,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敖阳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