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本节教学力求回归本质,紧扣文本,通过反复朗诵涵咏和多重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曹操对话,师生共同对话,来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和主旨,学习写作手法,获得审美体验,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志向。
本节课要突现两个教学思想:一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学习本诗后能举一反三。二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体验、积淀和建构。曹操是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需要学生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去体验、认识和重新建构一个真实的曹操形象。
【目标预设】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涵咏这首诗,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2.能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来学习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预设】涵咏品赏诗歌,体会思想感情,把握诗人志向。
【难点预设】对诗中诗人志向和形象的准确把握。
【学时预设】一学时。
【教具预设】多媒体适当辅助。
【教法学法预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激趣引导和反复涵咏,通过对话品语言的方法,同时适时使用探究法,课外延展读写结合法,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观赏画像,推知人物,简述对人物的印象:(投影画像)
问:这人是谁?你了解曹操吗?你了解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问:既然曹操是一个诗人,你学过或者读过曹操的那些诗?(《龟虽寿》、《观沧海》)
问:喜欢曹操的诗吗?那么我们今天再学习一首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短歌行》。
二、涵咏欣赏:
1.听读诗歌,感知内容:本诗写了什么内容?(交流感知到的内容)
2.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3.解题:何谓“短歌行”?(投影题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4.再读诗歌,理解诗意。(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5.涵咏诗歌,品味欣赏:
问题一: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为什么?
“忧”。问:紧扣诗句,看诗人忧什么?交流明确:一忧人生短暂、二忧人才难得、三忧功业未成。
补充时代背景(投影影视和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问题二:诗人是怎么将这些忧愁表现出来的?
板书:人生短暂之忧——①比喻。以“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之感慨。
人才难得之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问题三: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是指在诗词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②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郑风·鹿鸣》)以鹿呼唤同伴的声音起兴,写的是古代君臣宴会的场面。——②用典。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明月比喻人才,仿佛在说,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暗喻贤才难得,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问题四: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之忧。
(投影背景)
补充时代背景: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
问题五(探究思考):诗人“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贤才难得应该是“忧”的根源,“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的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以“乌鹊南飞”暗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盼——天下归心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无所依托,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功业未就之忧: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比喻、用典)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问题六:请你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交流)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板书:全诗着眼点:忧?摇全诗落脚点:志
6.诵读诗歌,深度思考
问题七:能写出如此优美诗章的人,能轻易用奸臣、奸雄、枭雄评价吗?换言之,一个奸臣、奸雄、枭雄,能写出如此忧国忧民、追念人才的优美诗篇吗?在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作业预留】学了这首诗,你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以《我心目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个性认识和理解。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本节教学力求回归本质,紧扣文本,通过反复朗诵涵咏和多重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曹操对话,师生共同对话,来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和主旨,学习写作手法,获得审美体验,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志向。
本节课要突现两个教学思想:一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学习本诗后能举一反三。二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体验、积淀和建构。曹操是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需要学生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去体验、认识和重新建构一个真实的曹操形象。
【目标预设】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涵咏这首诗,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2.能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来学习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预设】涵咏品赏诗歌,体会思想感情,把握诗人志向。
【难点预设】对诗中诗人志向和形象的准确把握。
【学时预设】一学时。
【教具预设】多媒体适当辅助。
【教法学法预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激趣引导和反复涵咏,通过对话品语言的方法,同时适时使用探究法,课外延展读写结合法,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观赏画像,推知人物,简述对人物的印象:(投影画像)
问:这人是谁?你了解曹操吗?你了解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问:既然曹操是一个诗人,你学过或者读过曹操的那些诗?(《龟虽寿》、《观沧海》)
问:喜欢曹操的诗吗?那么我们今天再学习一首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短歌行》。
二、涵咏欣赏:
1.听读诗歌,感知内容:本诗写了什么内容?(交流感知到的内容)
2.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3.解题:何谓“短歌行”?(投影题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4.再读诗歌,理解诗意。(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5.涵咏诗歌,品味欣赏:
问题一: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为什么?
“忧”。问:紧扣诗句,看诗人忧什么?交流明确:一忧人生短暂、二忧人才难得、三忧功业未成。
补充时代背景(投影影视和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问题二:诗人是怎么将这些忧愁表现出来的?
板书:人生短暂之忧——①比喻。以“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之感慨。
人才难得之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问题三: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是指在诗词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②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郑风·鹿鸣》)以鹿呼唤同伴的声音起兴,写的是古代君臣宴会的场面。——②用典。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明月比喻人才,仿佛在说,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暗喻贤才难得,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问题四: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之忧。
(投影背景)
补充时代背景: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
问题五(探究思考):诗人“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贤才难得应该是“忧”的根源,“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的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以“乌鹊南飞”暗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盼——天下归心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无所依托,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功业未就之忧: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比喻、用典)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问题六:请你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交流)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板书:全诗着眼点:忧?摇全诗落脚点:志
6.诵读诗歌,深度思考
问题七:能写出如此优美诗章的人,能轻易用奸臣、奸雄、枭雄评价吗?换言之,一个奸臣、奸雄、枭雄,能写出如此忧国忧民、追念人才的优美诗篇吗?在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作业预留】学了这首诗,你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以《我心目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个性认识和理解。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