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尝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段是写段的一项基本功的训练。
一、突破读段关,为读写迁移做准备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可以看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抓好读段的训练,才能实现读段向写段的迁移。
1、结合理解词句,提高遣词造句能力。读懂一段话,首先要读懂段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通过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清句子之间的前后顺序及其联系,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把这些句子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这些句子都是为了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这段话的意思就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应把重点词语的理解与事物的表达结合起来,分步进行训练:①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揣摩各类词语的感情色彩,领略它们在表达事物中的作用。②通过反复朗读、欣赏,记忆好词佳句和各种句式,不断丰富写作基本材料。③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在句子中准确用词,合理搭配词语。
2、抓住中心句。学生学懂一段话,首先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定的中心组句成段。因此,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段话的重点句子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中心句有时出现在段的开头。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第四自然段写西沙群岛鱼多,就采用中心句在段末的写法。这段话用三句话来写,第一句写鱼成群结队,第二句话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鱼的形状、颜色、种类的多。第三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中心句出现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指导学生写段较为容易。
3、理清句子关系。加强组句成段训练,段的中心句不明显,甚至找不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关系,找出暗含的中心意思。《翠鸟》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用了四句话描写翠鸟捕食活动,第一、二句写小鱼逃不了翠鸟锐利的眼睛。第三、四句话写翠鸟捕鱼动作迅速。分析句子内容后,可以用“引线串珠”法,指导学生归纳中心,说说这段前两句话与后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它们都围绕着哪方面的内容写的,从而使学生知道:鱼出现了,翠鸟才有可能发现并捕鱼,捕鱼后才会出现苇杆和水波的变化,这四句话之间都是围绕着翠鸟如何迅速捕捉小鱼这一先后顺序写,通过分析,学生就能认识到这四个句子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如果少写一句或不按顺序写,就会出现条理紊乱、意思不明的现象,如果多写则累赘,语言表达就不简练。学生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训练,无形中接受了句子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写一段话应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组句成段这一知识。
二、读写结合起来,促进读段向写段迁移
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和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它们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还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段上来,教学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选择特色段,找准结合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虽然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但一篇文章有很多段,不是每一个段都适合读写训练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寻找读写结合因素,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如教学《鸟的天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站在树枝上叫、有飞起来、有在扑翅膀”,让学生明白这段是以鸟声、鸟影、鸟形、鸟色、鸟的动作写出鸟的动态,要求学生以这种手法,写一种你喜爱动物的动态。
2、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围绕单元训练重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读和写的训练,就能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观察小动物,运用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可抓住它的外形及捕食、休息、嬉戏等生活习性写一片断。有个同学写“壁虎”捕食:“灯光下壁虎静静地趴在墙上,一动也不动,像贴着的一小块水泥。”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把“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迁移到“写”上来,做到学以致用了。
3、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找准结合点。何谓兴奋点?即本文中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点,学生乐于动笔。俗语说得好: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别出新裁,这些兴奋点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教师必须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读段和写段自然迁移。如教完第七单元《父亲的菜园》、《中彩的那天》、《成双年青》这几篇写父亲的文章,我提出下次习作来写爸爸,要求学生感受一个真实的父亲,从小事中感受父爱。学生们记录的事,虽小而平凡,但这是孩子的真情流露,是读向写的自然迁移,我由衷感到高兴。
总之,读段与写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它,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法,从而满足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才能促使中年级段的读写有效结合,实现读写自然迁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胡和同,教师,现居福建平和。
一、突破读段关,为读写迁移做准备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可以看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抓好读段的训练,才能实现读段向写段的迁移。
1、结合理解词句,提高遣词造句能力。读懂一段话,首先要读懂段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通过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清句子之间的前后顺序及其联系,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把这些句子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这些句子都是为了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这段话的意思就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应把重点词语的理解与事物的表达结合起来,分步进行训练:①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揣摩各类词语的感情色彩,领略它们在表达事物中的作用。②通过反复朗读、欣赏,记忆好词佳句和各种句式,不断丰富写作基本材料。③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在句子中准确用词,合理搭配词语。
2、抓住中心句。学生学懂一段话,首先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定的中心组句成段。因此,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段话的重点句子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中心句有时出现在段的开头。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第四自然段写西沙群岛鱼多,就采用中心句在段末的写法。这段话用三句话来写,第一句写鱼成群结队,第二句话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鱼的形状、颜色、种类的多。第三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中心句出现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指导学生写段较为容易。
3、理清句子关系。加强组句成段训练,段的中心句不明显,甚至找不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关系,找出暗含的中心意思。《翠鸟》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用了四句话描写翠鸟捕食活动,第一、二句写小鱼逃不了翠鸟锐利的眼睛。第三、四句话写翠鸟捕鱼动作迅速。分析句子内容后,可以用“引线串珠”法,指导学生归纳中心,说说这段前两句话与后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它们都围绕着哪方面的内容写的,从而使学生知道:鱼出现了,翠鸟才有可能发现并捕鱼,捕鱼后才会出现苇杆和水波的变化,这四句话之间都是围绕着翠鸟如何迅速捕捉小鱼这一先后顺序写,通过分析,学生就能认识到这四个句子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如果少写一句或不按顺序写,就会出现条理紊乱、意思不明的现象,如果多写则累赘,语言表达就不简练。学生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训练,无形中接受了句子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写一段话应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组句成段这一知识。
二、读写结合起来,促进读段向写段迁移
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和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它们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还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段上来,教学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选择特色段,找准结合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虽然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但一篇文章有很多段,不是每一个段都适合读写训练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寻找读写结合因素,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如教学《鸟的天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站在树枝上叫、有飞起来、有在扑翅膀”,让学生明白这段是以鸟声、鸟影、鸟形、鸟色、鸟的动作写出鸟的动态,要求学生以这种手法,写一种你喜爱动物的动态。
2、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围绕单元训练重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读和写的训练,就能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观察小动物,运用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可抓住它的外形及捕食、休息、嬉戏等生活习性写一片断。有个同学写“壁虎”捕食:“灯光下壁虎静静地趴在墙上,一动也不动,像贴着的一小块水泥。”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把“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迁移到“写”上来,做到学以致用了。
3、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找准结合点。何谓兴奋点?即本文中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点,学生乐于动笔。俗语说得好: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别出新裁,这些兴奋点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教师必须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读段和写段自然迁移。如教完第七单元《父亲的菜园》、《中彩的那天》、《成双年青》这几篇写父亲的文章,我提出下次习作来写爸爸,要求学生感受一个真实的父亲,从小事中感受父爱。学生们记录的事,虽小而平凡,但这是孩子的真情流露,是读向写的自然迁移,我由衷感到高兴。
总之,读段与写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它,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法,从而满足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才能促使中年级段的读写有效结合,实现读写自然迁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胡和同,教师,现居福建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