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数学本身的神秘被老师曲解,人为的“神秘”覆盖了数学自身的神秘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原本的神秘,反倒因为教师制造的“神秘”对数学望而却步.
一、教师对数学人为神秘的几种常见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这样或那样的,使着法子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秘美,却往往弄巧成拙,让学生反倒出现害怕或不以为然的现象. 以下是笔者通过观察、归纳出教师对数学人为神秘的几种常见做法:
1. 遮遮掩掩搞“神秘”
这种现象是很多数学老师常犯的,课前不需要让学生事先知道太多,一旦让学生知道了结杲,那么数学的学习过程就缺乏吸引力. 甚至老师们在面对学生已知结果的情况下会不知所措,正是因为这样的顾虑,很多数学老师都不会让学生事先知道今天要上的课程,甚至有意隐瞒,遮遮掩掩地搞“神秘”,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学生上数学课犹如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
2. 虚张声势假“神秘”
“走进神秘的数学王国”、“要不要一起来闯关”……这些都是很多教师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语,其实内容本身并不神秘,说白了就是这节课的练习. 借着“神秘”一词,大张旗鼓地向学生宣扬接下来就是“神秘”环节,学生抱着极高的期望等待老师出示的“神秘”数学题,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学生认为原来数学就是这般神秘感,久而久之,当老师再一次说“让我们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数学王国”时,学生麻木了,数学的神秘美也逐渐被抹杀.
二、学生对“神秘”数学的反馈
作为教师有必要听听学生对教师种种“神秘”的想法. 笔者针对听课班级和自己任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对老师的这份“神秘”买账,根据不同学生的反馈笔者总结了三种情况:
1. 学困生:数学太“神秘”,我们没信心
学困生,碰到稍稍需要动脑的数学题,从理解到内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老师们出示一道名为“神秘”的数学题时,他们则认为,这些题自有聪明人去解决,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让他们想也不想就放弃了.
2. 中等生:数学很“神秘”,我们不敢碰
中等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起先会有兴趣去解决,如果遭遇的题目总是解决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遭遇失败,他们闻“神秘”就失去了勇气,不敢碰触,缺少自己的见解,只能“搭”学优生的顺风车,少了中间痛苦的过程.
3. 学优生:数学不“神秘”,我们没兴趣
学优生在教师眼里常常是解答“神秘”数学题的救星. 然而,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都是发自内心的. 常常看到这些学生在解决了一道“神秘”题之后,很不以为然的冒出一句:原来是这样呀,我还以为有什么大玄机呢!
三、避免人为神秘,让数学更明朗的做法
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1. 课前预习不遮掩
数学课的很多内容其实都可以让学生去事先看一看,有顾虑的老师只考虑到自己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段的学生,他们在多年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那么哪些课最适合学生事先预习呢?笔者认为如果一个知识块在小学的不同阶段有延伸,那么后期延伸的教学内容是最适合学生事先预习的. 例如“计量单位”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的表象以后,再学习分米的表象,掌握了用厘米进行度量后,再学习用分米来度量,彼此之间有类似的结构. 课堂上无需老师不断重复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
2. 课堂提问不设“圏”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很多学生不停地揣测自己的回答是不是合老师的心意,造成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踊跃度从高段到低段不断下降. 老师的神秘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课堂提问上教师的不足,不如细细品味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课堂提问上的做法. 我们常看到他的一个问题岀来后,不是急于想要得到结果,而是静静的等待,等待一只只手举起来,等待每一名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才会拨开云雾看“青山”. 教师没有刻意渲染数学的“神秘”感,每个孩子思考过后看结果,都会真正体会到“原来如此,太神奇了,我怎么没想 到!”数学本身的神秘感油然而生.
3. 适度神秘促进步
教师的很多人为神秘做法无非是要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语言描述的恰到好处,“神秘”的作用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程度,分清楚哪些孩子需要借助这种“神秘”的外在因素激发学习的潜能,哪些孩子更需要数学本身的神秘来吸引其迷上数学的奥秘. 课堂上教师走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旁边悄悄地说不同的话: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准确答案就算你厉害”;“別小看这道题,老师做的时候也出错过”……
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情况,哪些知识可以神秘,哪些知识没有必要神秘. 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暗藏着隐蔽问题的数学题,如“一个长方体烟囱,长2米,宽3米,高40分米,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平方米铁皮要230元,需要多少钱购买?”此时一句“看仔细啰,这题可是有很多暗藏机关的”,教师恰到好处的一句“神秘”之语会让学生更仔细的审题解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 我们应借助教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神秘美,适时适度地运用人为神秘让数学学习中的师生互动更加有效. 切记,别让数学太“神秘”而把学生拒之于数学王国的大门外!
一、教师对数学人为神秘的几种常见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这样或那样的,使着法子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秘美,却往往弄巧成拙,让学生反倒出现害怕或不以为然的现象. 以下是笔者通过观察、归纳出教师对数学人为神秘的几种常见做法:
1. 遮遮掩掩搞“神秘”
这种现象是很多数学老师常犯的,课前不需要让学生事先知道太多,一旦让学生知道了结杲,那么数学的学习过程就缺乏吸引力. 甚至老师们在面对学生已知结果的情况下会不知所措,正是因为这样的顾虑,很多数学老师都不会让学生事先知道今天要上的课程,甚至有意隐瞒,遮遮掩掩地搞“神秘”,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学生上数学课犹如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
2. 虚张声势假“神秘”
“走进神秘的数学王国”、“要不要一起来闯关”……这些都是很多教师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语,其实内容本身并不神秘,说白了就是这节课的练习. 借着“神秘”一词,大张旗鼓地向学生宣扬接下来就是“神秘”环节,学生抱着极高的期望等待老师出示的“神秘”数学题,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学生认为原来数学就是这般神秘感,久而久之,当老师再一次说“让我们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数学王国”时,学生麻木了,数学的神秘美也逐渐被抹杀.
二、学生对“神秘”数学的反馈
作为教师有必要听听学生对教师种种“神秘”的想法. 笔者针对听课班级和自己任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对老师的这份“神秘”买账,根据不同学生的反馈笔者总结了三种情况:
1. 学困生:数学太“神秘”,我们没信心
学困生,碰到稍稍需要动脑的数学题,从理解到内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老师们出示一道名为“神秘”的数学题时,他们则认为,这些题自有聪明人去解决,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让他们想也不想就放弃了.
2. 中等生:数学很“神秘”,我们不敢碰
中等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起先会有兴趣去解决,如果遭遇的题目总是解决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遭遇失败,他们闻“神秘”就失去了勇气,不敢碰触,缺少自己的见解,只能“搭”学优生的顺风车,少了中间痛苦的过程.
3. 学优生:数学不“神秘”,我们没兴趣
学优生在教师眼里常常是解答“神秘”数学题的救星. 然而,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都是发自内心的. 常常看到这些学生在解决了一道“神秘”题之后,很不以为然的冒出一句:原来是这样呀,我还以为有什么大玄机呢!
三、避免人为神秘,让数学更明朗的做法
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1. 课前预习不遮掩
数学课的很多内容其实都可以让学生去事先看一看,有顾虑的老师只考虑到自己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段的学生,他们在多年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那么哪些课最适合学生事先预习呢?笔者认为如果一个知识块在小学的不同阶段有延伸,那么后期延伸的教学内容是最适合学生事先预习的. 例如“计量单位”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的表象以后,再学习分米的表象,掌握了用厘米进行度量后,再学习用分米来度量,彼此之间有类似的结构. 课堂上无需老师不断重复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
2. 课堂提问不设“圏”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很多学生不停地揣测自己的回答是不是合老师的心意,造成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踊跃度从高段到低段不断下降. 老师的神秘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课堂提问上教师的不足,不如细细品味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在课堂提问上的做法. 我们常看到他的一个问题岀来后,不是急于想要得到结果,而是静静的等待,等待一只只手举起来,等待每一名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才会拨开云雾看“青山”. 教师没有刻意渲染数学的“神秘”感,每个孩子思考过后看结果,都会真正体会到“原来如此,太神奇了,我怎么没想 到!”数学本身的神秘感油然而生.
3. 适度神秘促进步
教师的很多人为神秘做法无非是要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语言描述的恰到好处,“神秘”的作用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程度,分清楚哪些孩子需要借助这种“神秘”的外在因素激发学习的潜能,哪些孩子更需要数学本身的神秘来吸引其迷上数学的奥秘. 课堂上教师走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旁边悄悄地说不同的话: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准确答案就算你厉害”;“別小看这道题,老师做的时候也出错过”……
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情况,哪些知识可以神秘,哪些知识没有必要神秘. 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暗藏着隐蔽问题的数学题,如“一个长方体烟囱,长2米,宽3米,高40分米,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平方米铁皮要230元,需要多少钱购买?”此时一句“看仔细啰,这题可是有很多暗藏机关的”,教师恰到好处的一句“神秘”之语会让学生更仔细的审题解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 我们应借助教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神秘美,适时适度地运用人为神秘让数学学习中的师生互动更加有效. 切记,别让数学太“神秘”而把学生拒之于数学王国的大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