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采用分层教学的设想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与之前有明显差异,为了更好的教学,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提出分层教学的构想,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 改革;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引 言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必修数学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具备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还能为以后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一大批优生都被本科院校录取,使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先前大幅下降,新生数学成绩高低悬殊,知识面、自控能力、思想素质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院采用的是应用数学和经济数学代替高等数学,但是受地域的影响,分数相差悬殊,其中有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对数学没兴趣.如果统一教学,就会出现“吃不饱”和“跟不上”的现象,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总会出现“几个人的课堂”的现象.
  另外,从我校历年期末考试成绩的总体情况来看,本门课程的不及格率高居榜首,而且每年都有毕业生因为数学没通过而拿不到毕业证(还要回学校补考).原因如下:第一,课程本身逻辑性强.一旦有一个知识点脱节,其他只是可能就学不会,比如,要充分理解导数的定义就必须学好极限的概念,而极限的概念是大学数学中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同学觉得它比较难理解,这样就对导数的学习造成困难;第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学基础差,对数学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到了“谈数学色变”的地步;到了大学,教师一般是上完课就走,不会再像高中那样督促学生学习,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这样的生活,就会觉得无所事事,再加上学生自住性较差,所以就很难自觉学习,本来就不喜欢数学的他们越来越不喜欢;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跟我们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是统一教学,统一计划,统一进度,不可能因为某些学生听不懂而停下来重讲,这样就很难让所有学生都跟上进度,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不再去学.另外,教师也并没有真正了解现在学生的特点,上课时,很多教师都是按照自得的方法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很少与学生生互动,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
  要改变这一局面,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必须客观地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尽而产生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分层教学就是将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基本一致的学生分在一起,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而且能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我院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设想
  首先进行专业分层,机电,计算机,建筑工程理科类学生分为一层,课堂上采用《应用数学》教程;会计,工商管理,国贸文科类学生分为一层,课堂上采用《经济数学》;其次,对学生进行分层,将上面两类学生分别打乱,在大一入学初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根据成绩将每个专业层次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每个层面的比例分别是10 % 、70 % 和20 % (这样分符合了正态分布);分层以后尽量采用小班教学(不合班).另外,对理科类和文科类的的相同层面采用相同教材,相同的进度和相同的试卷;期末考试时,不同层面的教学班根据各教学的内容,教学进度分别命题,每个层面的不及格率控制在10 % 以内.
  各专业各层教学的对象和目标分别如下所述.
  A层教学:
  对象:数学基础较好(包括理科和文科),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学生
  要求和目标:对于理科的学生,一定要将应用数学讲解的彻底,明了,根据应用数学的重难点认真讲解,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并适当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文科的学生,根据经济数学的重难点要求讲解清晰,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其他知识,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参与数学建模.
  B层教学:
  对象:本层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部分,他们的基础一般,但又想学习.
  要求和目标:不论理科还是文科,都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加强授课质量,加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C层目标:
  对象:数学基础较差或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
  要求和目标:在依据教学大纲上课时,要边回顾中学的知识边讲课,边讲边练,以便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渐渐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学到知识.
  当然,以上分层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先试行两个周,如果两个周以后,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调换,也就是说如果A层次的学生甲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可以调到B或C层次,而B层次的学生乙觉得自己的能力较强可以调到A层次,以此类推.
  四、总 结
  分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但是,分层教学跨了专业和年级,打破了原有班级的界限,比以前会更难管理,并且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做起来并非易事,要求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以及基础部各老师的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 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多样化的数学练习、教辅书的合理运用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指导学生课后的数学活动,帮助他们能更好的利用好课堂下的这段时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 数学兴趣;多样化练习;教辅用书;数学阅读  目前高中学生得到教学知识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老师的传授,二是学生的自我积累及发展.江苏省2010年出台的“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政策,为
【摘要】让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数学的价值的体现.让学生在经历或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顾中,才能获得数学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的进步和发展.本文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阐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和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创新;实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
【摘要】 数学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画图解题技巧可以说是引导学生攻克解题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常用、最便利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形成画图思维,掌握画图技巧,有助于学生形成灵活思维的能力和活学活用的数学学习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低段;画图策略;思维发展;兴趣提升  当前来说,伴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成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与第一定义是等价关系. 可以做数学推理的起点. 但是,在以第二定义为题材高考题的标准答案中,总是避简就难,对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运用它解题简单,用几例解题示范,希望能对数学学习有所裨益.  一、第二定义中的焦半径公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例1 (2014全国卷新课标Ⅱ理科20题)设F1,F2分别是椭圆C: = 1(a > b > 0)的左右焦点,M是x上一点且 MF2
【摘要】 常言道,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动力”. 数学学科是以判断、归纳、推理为主要思维手段的基础性学科.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针对创新理念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认为应当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情感意识教化,让初中生愿意创新;二是积淀数学解析技能,让初中生能够创新;三是巧借案例发散特性,让初中生有效创新.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改;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说、爱问、爱动、爱玩,童心十足. 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他们易于以自我为起点进行数学知识的构建,他们乐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理解,他们需要不断地激励和表扬来维持课堂学习. 然而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人化”的意味很浓,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古语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作为低年级教师平时教学中做到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言行保持童化,以儿童视角钻研
孩子进入中年级,一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升入三年级以来,许多家长忧心忡忡:低年级我的孩子的成绩都很优秀,怎么到了三年级下降许多呢?这简直就是“高台跳水”. 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低年级时都挺优秀的,也很听话,为什么到了中年级,孩子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总也不听话了呢?是老师教得有问题,还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和马鞍期,身心正发生一系列变化,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
【摘要】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都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数学试卷的分数在高考总分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对学生来说,学好数学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本文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教师利用追问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相应的分析,对如何提高追问教学的效率给予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追问教学;高效方法;措施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引
【摘要】 低年级学生爱表现自己,喜欢表达但是不善于倾听,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倾听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并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倾听能力  课堂学习是小学生校园学习的主要方式. 只有学会听课,善于听课,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增长智慧. 但是不和谐的镜头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标准(2011年)》新增加了三个关键词,之一就是“模型思想”,并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 “模型思想”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明显亮点,人们对其内涵、组成、教育意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数学模型、融入模型思想,仍值得研究. 本文略提几点想法,求教于大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