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 快乐作文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难,难写作。一提到写作学生就害怕,一写作就存在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材料雷同,情感空洞。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作文教学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全体语文同仁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让孩子感悟生活,快乐作文,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入手,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寻觅写作素材,积累素材,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取材,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挥笔。
  一、培养兴趣——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快乐地去表达。所以我每学期一开始,就会讲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给学生听,如郑渊洁、杨红樱、黄蓓佳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儿童作家的小时候的写作趣事,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畅销的儿童读物,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二、用心观察——从快乐中寻找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无话可说转变为有话可说和从无事可写变为有事可写?我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周围的景色,从而更好去感受生活。我们要让他们能在“平常”中挖掘到写作需要的“宝藏”。例如指导学生写四年级下册习作1《春游》时,在作文前,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提出这次春游的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春游,春游的地方由小组自己决定,小组成员也可以单独行动(跟随父母或朋友),去的地方可以是某处景区、公园或其他地方等等。学生们表现的是兴趣盎然,激动万分。正是由于教师在写作前以快乐引路,才使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好素材。
  三、善于搜索——从快乐中寻求思路
  学生有了素材后,再组织他们进行分组交流和共同讨论,寻找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再适时引导,从而获得写作共同点。例如写《我最敬佩的人》,即向大家展示身边的一些高尚品德的人和事。这次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孩子们亲眼见到的,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还可以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事。可没想到的是有些学生对身边的人缺乏认识或了解(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家人),本来有一些感人的素材很值得写,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或写什么。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会适时结合当学期学校的主题教育,如举办“真爱无限,感恩无痕”的中队主题会,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再为学生提供可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有价值的好素材都从脑海中搜索出来,然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提炼出怎样写的路子,最后再拟草稿。
  四、学会倾诉——在快乐中相互交流
  我曾回顾自己小时候的作文训练,都是在老师规定同一要求和同一时间下完成的。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发展。因为其思维受到压制,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写作思路也很难打得开,再加上时间的约束,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
  前不久我看到了“放纵拟草”一说,令我感触很多。所谓“放纵拟草”,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我非常赞同这一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我努力去指导学生,在掌握第一素材的基础上,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起草。在“自由”中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五、交换批改——在快乐中追求进步
  改变教学观念,已势在必行。即将教师的个人批改行为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谷子有了苗才能合理地剔留。”作文更是这样。教学时,我一般会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通过让学生本人依据教师在草稿练习本上的批语进行深层次再加工,把遗忘或被忽视的情节再加上。第二步,同学之间传阅批改。学生从打草稿到自我修改,将文章的语言文字、段落结构等都已经做了很多遍的琢磨,容易产生满足感,所以不妥和不通之处就很难再被发现。而我让学生交换批阅的目的就是让旁人去点破自己的不通和不妥之处。在教学中,我见到了学生平时难有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的神情。
  其实,作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师范者和指导者的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他们常用而又很重要“调、删、改、补”等方法,让他们掌握在草稿上下一番功夫的真本领。当然,教师还应在学生积极修改时给予他们及时、恰当、到位的表扬。
  总之,快乐作文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够用心去感受写作的新鲜和有趣,从而进一步爱上写作。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会观察、倾诉和批改等本领,真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活泼、主动地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模式的全面展开,小学体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不仅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成功渗透德育教育,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队合作  
【摘 要】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作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依据,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我教育;爱国主义;道德修养;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二学段要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告诉我们: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崔峦说:“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地,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根据平时的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文化广场去看奶奶打腰鼓。场边的大树上挂着许多黄灯笼,像一个个大桔子,闪烁的霓虹灯把大树装扮得绰约多姿。大树下有许多老年人在打腰鼓,奶奶也在里面欢快地跳着。  奶奶是领队。“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清脆的鼓点,奶奶背着腰鼓,拿着鼓槌,右手一扬,左手一敲,后面的老人们也跟着打了起来。她们时而蹲,时而站,时而扭,时而跳,这边手一扬,那边脚一抬,跳的花样可真不少。队伍后面,许多小朋
在如今教育大发展的事期,各种教育铺天盖地而来,各个方面的教育面面俱到,但是纵观教育,不难发现家庭用餐是常常被教育忽略的角落,然而,作为中国的传统教育,餐桌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餐桌是一个社会缩影,在小小餐桌上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受用一生。因此,作为家庭餐桌文化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加强重视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行为品质的影响。在此,笔者就在家庭用餐中如何体现餐桌文化,如何利用传统的餐桌
【摘 要】 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是学生英语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否同教师的反馈效果密切相关。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优化学生英语作文的批改,即在作文批改中,巧妙的使用符号,为作文修改“画脸”;用各式的评语或直接指出错误或启发思维或激励鼓舞,给作文修改“添谱”;创新使用不同的批改方式,让作文修改“变形”,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水平。  【关键词】 英语书面表达;批改;改革;
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在这个关键时期,兴趣特别重要。然而很多小学生对英语是比较陌生的,同时也不是很感兴趣,学习有较大难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听说英语的语言氛围,刺激学生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和交际,以达到快乐学习,喜欢学习的目的,这样对培养和提高他们以后的英語学习兴趣也很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具体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和他人那里学来得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每个人都
【摘要】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好问的求知热情给予尊重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趣教学  小学英语是学校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英语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听说
【摘 要】 初学图形与几何时,要尽可能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等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  【关键词】 情境;感知;操作;理解  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执教了苏科版七年级下册《6.4平行》一课。在多次研讨交流的过程中,让我感悟至深的是:初学图形与几何时,要尽可能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