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感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作者从日常教学实践出发,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语文素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从事语文教学近二十年,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很多学生理解词句时咬文嚼字,望文生义;语言表达时生硬断续,词不达意;写作时搜肠刮肚,缺乏文采。总之,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太薄弱。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阅读积累,提高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要想掌握并运用好这门工具,必须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需要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阅读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实践表明:大凡爱看读书的学生,普遍语感能力都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准确。但反思我们的课堂,往往学生读之甚少,或是简单的重复阅读;尽管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书香满屋,但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无暇涉足。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无非是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表达他的旨趣。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所以,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空间和阅读量,对学生的言语器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以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吟咏诵读,增强感知力
  吟咏诵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语文教师要充满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吟咏诵读中享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学习语言文字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可进行示范美读,要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入境。像《春》、《济南的冬天》、《岳阳楼记》等课文,既可教师范读,又可配乐朗诵,还可通过多媒体使音诗画完美融合,让学生进入意境,产生美的共鸣,从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
  诵读重在理解,重在体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对文章的肢解剖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引导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诗歌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自然于心。要使学生通过吟咏诵读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的形象感受、感情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诵读形式要多样,倡导个性。可采取分组读、分角色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诵读前要有明确要求,读中给予充分指导,读后及时进行评价,避免盲目性、简单化,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解,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体验和成功愉悦,这样哪个学生还会说语文“皮厚难啃”?
  三、品味揣摩,训练领悟力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品味、揣摩的重要性,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细细揣摩,解读语意。如小说《孔乙己》中“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有什么潜台词?有什么用意?最后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说“的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些都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品味解读。
  切身体验,感悟意蕴。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验,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拓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是否有过不如意的事,是如何对待的?这样,学生通过回想经历,畅谈感受,理解作者豁达、积极乐观的情怀,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道理,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
  驱遣想象,感受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在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感情共鸣。像《蔚蓝的王国》、《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诗文,教师都可以指导学生驰骋想象感受文学意境。
  四、实践运用,内化语感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味地、执着地、逐句逐段地讲解,讲得有条有理,有滋有味,但学生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从封闭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广阔天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围绕“单元主题”,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和专题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整体的语文教学效应。教师可以通过书报、杂志、影视、广播、网络等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还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开展演讲、专题调查、小记者行动等各种形式活动,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身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更要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应尽的责任,语文教师才算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尽了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
  [2]语文学习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3]徐云知.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4]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
  [5]马鹏举.美文品读(初中卷)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开明出版社,2005.3.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对小学部分特别是五六年级的词汇、语法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各种词汇、语法自然也在教材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逐渐增多且枯燥无味,加上学生对缺少学习方法,以致学困生不断增多。其中英语单词默写,小学英语语法是让师生头疼的事。因此,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摘 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叫自主学习,阐述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时紧、任务重、学生人数多的现状,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学习自主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 英语教学    一、前言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气氛沉闷。虽然教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然而二十几年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解读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日渐丢失往日的本色。语文课堂丢失自身本有的芬芳,那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弥漫应有的芬芳——语文味?语文课堂必须“冗沉削尽留清瘦”,必须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才能积淀民族文化,丰富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味 理性回归    一  语文教学在本该有的轨道
摘 要: 明代著名剧作家汪廷讷的《狮吼记·跪池》一折长久以来以其独特的喜剧魅力征服了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本文从人物塑造、场面描写、细节刻画等方面来分析这折戏的喜剧特色及成因,以便更好地认识其在喜剧艺术上的成就。  关键词: 汪廷讷 《狮吼记·跪池》 喜剧    《狮吼记》是明代剧作家汪廷讷的著名作品,其中的《跪池》一折更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从整部戏来看,《狮吼记》是以“妒妇”为主题,“疗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跨越生词障碍、加强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注意长难句教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 生词 背景知识 长难句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很多高中学生发现在花了很多时间背
摘 要: 有所侧重地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新课导入和内容衔接两个方面谈课堂导语设计与运用的类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语 设计与运用 类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妥帖、精彩、引人入胜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
摘 要: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它的延续和深化。本文通过探讨高中英语课外活动的特点、意义、开展的途径及其注意事项,以及有效地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通过参与,均得以享受学英语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 英语课外活动 特点 意义 途径 注意事项    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
任何艺术是离不开创造、创新的,美术更是如此。所以,我一直不主张上美术课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那样会僵化课堂、抑制思维、扼杀创新。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再好的教法都不能蹈袭,尤其不能重复,凡是生搬硬套他人的,凡是重复自己曾经觉得很好的方法和模式,都不可能第二次获得精彩。然而,从事十几年美术教学,我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过显著的效果。完全否定它舍弃它吗?
“请客”在中国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结婚生子要请客,升职加薪要请客,办红白喜事要请客,求人办事要请客,拉近关系要请客……中国人的社交似乎永远离不开请客。在中国,几个人在一起消费之后,计算每个人应该掏多少钱似乎是一件很伤感情的事情,所以通常都是其中的一人来支付所有的费用。经常可以看到几个中国人为了抢着付钱争得面红耳赤,仿佛不掏钱就吃了亏似的。中国人喜欢请客,而日本人更钟爱AA制。所谓AA制,就是指各人平
一、樱花基本文化  (一)樱花的传说  樱花,是日本的民间国花。对于日本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植物,而饱含更深层次的意义。  日本,是由数千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人口近1.3亿。由于受到地理状况的限制,日本自然资源较为缺乏,火山海啸频发,历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日本能屹立于世界众强国之中,并能占有重要的地位,都是令世人惊叹的。探其究竟,这确是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