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并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这无疑给传统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实践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教与学由于互动变得那么和谐,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了彼此的情感、体验,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变得快乐无比。
一、选择实践活动内容及设计活动过程时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原则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活动以激发儿童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乐意参与,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2.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形式与内容都不应拘于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包容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开放性原则不仅指课堂应利用开放题开展教学,而且其教学方式也应是开放性的。
3.活动性原则。
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4.实用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要体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特点,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
二、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的注意点
1.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
现代心理学认为: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会抑制人的思维。教师一定要利用情感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创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环境,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营造表扬激励的氛围。学生要有所“创造”,前提是有所“发现”,“发现”是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优良的最显著的标志。教师要鼓励“发现”,培养学生的“发现敏感”,珍视学生质疑的火花、瞬息即逝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原型”,采撷“生活实例”,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后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在第一个实践活动环节里,我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同学描述了发生在小白兔身上的一个小故事:“一天,一只小白兔独自到一片大森林里玩耍,由于玩得高兴,回家时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小兔都要哭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兔找到回家的路呢?”接着我出示了数字迷宫(如图):
说明:这个数字迷宫,是用10以内的数组成的一个数字迷宫,要求学生按照1,2,3,…的顺序走,以此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数字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有多种走法。
教師设计问题情境时,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既可以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又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富有情境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
(2)创设生活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有的问题情境虽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可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编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一个商店的真实情景。活动课运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售货员和顾客,向同伴推销自己的商品,用合理的价格买回一些自己有用的物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与计算方法。
3.加强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工具、途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算一算,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在学生个体尝试探究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再由小组代表进行组际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甚至争辩,充分显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过程。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交流时还可以采用集体相互探究或师生相互释疑的形式。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争辨,敢于创新,并适时点拨、归纳。
4.采用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整合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使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了发展;让同伴参与评价,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辨别、学会评价;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基础,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也关心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历程,家长评价能促使家长主动全面地了解孩子,引导家长科学地辅导孩子学习。为了便于交流及综合各方面的评价,我设计了下面这张表格(放入档案袋中保存):
看看我的表现吧!
实践活动:测量大比拼?摇时间:10月11日?摇姓名:×××
说说我自己:让学生自己对活动中的学习行为、习惯、兴趣、倾向、学习收获、对数学学习的感受等进行真实的反思和自我监控,找出不足,改善学习。
大家评评我:主要评价学生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求异思维、对集体任务完成的贡献大小等。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共同参与。教师在组织学生互评时,要引导学生加强信息沟通,更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点、缺点,充分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
家长心中的我: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在家中进行,这就需要依靠家长的力量给予适当评价,同时也拉近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
老师眼中的我: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
多元化的评价使评价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而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进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体验、感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选择实践活动内容及设计活动过程时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原则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活动以激发儿童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乐意参与,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2.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形式与内容都不应拘于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包容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开放性原则不仅指课堂应利用开放题开展教学,而且其教学方式也应是开放性的。
3.活动性原则。
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4.实用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要体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特点,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
二、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的注意点
1.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
现代心理学认为: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会抑制人的思维。教师一定要利用情感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创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环境,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营造表扬激励的氛围。学生要有所“创造”,前提是有所“发现”,“发现”是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优良的最显著的标志。教师要鼓励“发现”,培养学生的“发现敏感”,珍视学生质疑的火花、瞬息即逝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原型”,采撷“生活实例”,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后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在第一个实践活动环节里,我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同学描述了发生在小白兔身上的一个小故事:“一天,一只小白兔独自到一片大森林里玩耍,由于玩得高兴,回家时迷路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小兔都要哭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兔找到回家的路呢?”接着我出示了数字迷宫(如图):
说明:这个数字迷宫,是用10以内的数组成的一个数字迷宫,要求学生按照1,2,3,…的顺序走,以此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数字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有多种走法。
教師设计问题情境时,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既可以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又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富有情境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
(2)创设生活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有的问题情境虽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可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编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一个商店的真实情景。活动课运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售货员和顾客,向同伴推销自己的商品,用合理的价格买回一些自己有用的物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与计算方法。
3.加强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工具、途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算一算,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在学生个体尝试探究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再由小组代表进行组际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甚至争辩,充分显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过程。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交流时还可以采用集体相互探究或师生相互释疑的形式。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争辨,敢于创新,并适时点拨、归纳。
4.采用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整合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使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了发展;让同伴参与评价,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辨别、学会评价;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基础,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也关心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历程,家长评价能促使家长主动全面地了解孩子,引导家长科学地辅导孩子学习。为了便于交流及综合各方面的评价,我设计了下面这张表格(放入档案袋中保存):
看看我的表现吧!
实践活动:测量大比拼?摇时间:10月11日?摇姓名:×××
说说我自己:让学生自己对活动中的学习行为、习惯、兴趣、倾向、学习收获、对数学学习的感受等进行真实的反思和自我监控,找出不足,改善学习。
大家评评我:主要评价学生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求异思维、对集体任务完成的贡献大小等。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共同参与。教师在组织学生互评时,要引导学生加强信息沟通,更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点、缺点,充分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
家长心中的我: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在家中进行,这就需要依靠家长的力量给予适当评价,同时也拉近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
老师眼中的我: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
多元化的评价使评价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而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进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体验、感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