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生本共情 优化教学效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共情技术”也被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共情式”教学呢?它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师生共情)或引导学生完全融入教学内容所阐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生本共情),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笔者在此就生本共情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认识。
  一、设身处地,与人共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一言以蔽之,所有这些要求,都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围绕这些要求,苏教版教材编入了诸如《皮诺曹的鼻子》(一年级上册)、《我不耍赖皮》(三年级上册)、《抄袭害了谁》(四年级上册)、《我是独生女(子)》(五年级下册)等内容。这些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进入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就能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自救自护、遵守规则和道德判断的意识和能力。
  如在《面对欺负和威胁》(四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面对高年级同学的威胁,田刚会怎么办”这一问题时,这样问学生:“如果你遇到跟田刚同样的威胁时,你会怎么办呢?或者说,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呢?”以此拉近教学内容跟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就轻而易举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对教材中给出的几种做法(拨打110报警,吓跑他们;先跟他们“打成一片”麻痹他们,再想办法寻求帮助;放学时,约几位同学一起走),学生都有选择。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出了其他的方法,如利用强壮的身体,勇敢地跟他们斗争;把这件事报告给老师……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了切身的体会,也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展开想象,与物共情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不说话的“朋友”》(三年级下册)、《从一滴水说起》(四年级上册)、《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六年级下册)等就属于这类教材。但其中的公物、自然资源等都是呆板的、无血无肉的物体,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对此,教师就应采取一些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童话故事、课本剧等),以优化教学效果。与物共情,就是教师把机械、呆板的物当成有感觉、会思考、能表达的活生生的人,以人的感受来教育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如《不说话的“朋友”》(三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他们保护公用设施的情感,让学生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在教育学生要爱护邮箱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师:如果别人向你肚子里塞进垃圾,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很难受。
  生:我会很恶心。
  师:如果别人在你身上乱刻乱画,你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会很疼。
  生:我会很伤心。
  师:可惜邮箱不像我们人一样会说话。如果会说话,它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生:它也许会说,我给了你们那么多帮助,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呢?
  生:它会说,我是你们人类的朋友,请爱护我吧!
  ……
  这样形象的教学,实现了与物共情,使学生产生了戏剧化的感受,真切地感受到了爱护公物的重要性,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感悟美文,与文共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为达成这一目标,苏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安排了不少介绍祖国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的内容,如《中秋与重阳》(二年级上册)、《我们共同的家》(三年级下册)、《我们为祖国而骄傲》(五年级上册)等。这些文章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美的山川,读来令人精神振奋、倍感自豪,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对这类文章,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其中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隔海相望》(六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侵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包括台湾在内的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发读书的意识。文章从“美丽富饶的宝岛”“历史告诉我们”“两岸情深”几方面进行叙述。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美丽富饶的宝岛”部分的《阿里山之行》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阿里山日出图”:“霞光从东方渐渐出现,将天空染成一片金黄,灿烂夺目……而后天边闪起金光,一轮红日自峰顶腾空而起,冉冉上升,云霞渐渐隐没,万丈光芒四射,照耀着青山翠谷……”多么饱含深情的笔触,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多么令人遐想的意境。这样生动形象的描绘,学生读了,一定能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一定能体会到台湾岛的美丽,从而产生对台湾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生本共情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既是共情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性移植,其实也是对传统的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理解内容的教学方式的重新诠释。教师只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展开想象,实现“共情”——与人共情、与物共情、与文共情,就一定能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运动知识技能有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利用收集的废旧报纸、旧挂历自制彩色“小魔棒”,在低年级课堂教学和大课间活动中,作为轻质活动器材开展各种活动,既经济环保,又安全。  棒操:自编准备活
原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二泉映月》的课后生字表曾将二类字“搀”的拼音标注为“cóng”。于是,不少学生读到“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一句时,都把“搀”字读成了“cóng”音。在惋惜教材的不慎对学生造成误导的遗憾之余,我不禁又在心中琢磨起对这一资源的开发来,于是继续调整原来的教学步骤,增添质疑、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明白:教材也会出错,不要迷信教材,要有主见,
王二小卖西瓜,站在风里乐哈哈。——飘  竹当头,目当肚,一横当屁屁,撇竖当脚走。——算  山上是树木,树木有枝丫,大手抓住它,使劲往上爬。——攀  小时候,学到笔画多的生字就头疼,写错了被罚抄更是头疼。记得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喜欢用儿歌引导我们记忆生字。有些儿歌让人听了哈哈大笑(算),有些生动形象直达字义(攀),有些押韵如顺口溜(飘),总之记忆犹新,终身难忘。实践证明,儿歌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可以活
儿童通过绘画表现内心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表达人之初无邪的情感。在绘画教学中,教师既要保留住学生的纯真童心,又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帮助学生用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将学生的情感需求摆在第一,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童画”世界里自由翱翔。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走进绘画的幻想世界  例如,在《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任。作文教学以其独有的教学内容、训练方式和训练过程,集中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语文技能的运用等方面的情况。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做人。  小学作文的创新,需要遵循新修订的大纲的主要精神,不拘形式地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想写的,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从开始的课程性、任务性,发展到现在的探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鼓动性、鼓励性,一线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一、变“Understand?”为“Any questions?”的奇妙    多次讲完新课,或者讲完一条题目,或者解决了孩子们的一个疑问,或者布置完作业,总会加一句“Understand?”,就在孩子们齐声回答的“Yes”中,老师带着满意离开了。其实多次发现
愉快的假日生活是学生期盼的,而假日作业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实践,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促进技能技巧的形成。那么,设计怎样的假日作业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巩固所学,又能快乐地度过假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增强作业的情趣性,让学生愿意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前,一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读是积累素材的关键  唐代诗圣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简单的话,其意义却耐人寻味。阅读对写作来说,应该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更多的研究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激起兴趣上,忘记了促成兴趣的维持和发展。教学的过程毕竟是漫长的,教学的内容终究是丰富的。本文试从兴趣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性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勾勒。  一、激发:创设氛围,创新导入  高尔基曾经这样谈自己的写作经验:“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优化设计提问内容,掌握课堂提问技巧,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英语课堂艺术性提问的类别与运用  1.激趣式提问  我们还需根据不同的班情和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与辅导。  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结合新课内容,利用前两课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设计了以下问题:  T:Where is the 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