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兔子撞上树桩》是一篇关于“等待”的话题作文,出现在高考模拟卷中。作为考场作文,该文却先后被《作文报》、《作文评点报》、《三峡青年》、《双语作文》、《作文导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刊载,这实属不易。作为学生临场发挥之作,该文没有生动华丽的语言,没有使用新颖的材料,也没有运用什么特殊的艺术手法,但文章却令人百读不厌。不少编辑打电话询问文章的写作过程,交谈阅读的感受。那么,该文为何能被反复转载,其魅力与秘密在哪里呢?下面引用原文,并作适当评点。
当兔子撞上树桩
熊雄
农夫说他很可怜,在树桩上整整坐了半个世纪,却只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巧置叙述角度,开门见山,以自白的形式演绎成语故事,交代缘起。)我说他很幸运,连兔子能撞死在树桩上这种类似天方夜谭的事情被他碰到,同时又被几家知名电视台采访。既出了名又饱了眼福,这种事天下又有几个能碰得到。(契入新的社会环境,宕开笔墨,赋予新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在那儿白等半个多世纪,这世上也没有几个人能这么矢志不移。(笔锋逆转,似褒实贬。)记得树桩对我说:“那家伙真蠢,像猪一样,人家兔子早被他吓跑了。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兔子横冲直撞。弄掉我几颗门牙!我还可以多活几年。”(恰当运用拟人手法,活化情境。)我惊诧于树桩对农夫的看法,农夫也真是的,可以一边等一边干农活,兔子又不是撞的你,人家撞的是树桩,农夫耗在等待上的时间太多了,大可不必这样,说不定一边干活,一边有兔子撞来。(叙述角度巧妙,将自己置于冷静旁观的位置,不偏不倚,闪现理性的光彩。)就算十天搭上一次,一年也有三十六次半啊?就算兔肉十元一斤,一只兔子十斤,兔毛、兔皮五元一斤,那也是不错的一笔额外收入……(貌似冗长累赘,实则在为“等”所具有的价值张本。)你坐在那儿兔子哪敢来,又荒废了农田,按照现在的法律,荒废农田可是违法的。(再次契入实际生活,赋予强烈的现实意义,寓庄于谐。)
接着我又碰见了兔子,兔子不屑一顾的神色坦荡心底:“这农夫真蠢,天天坐在那儿,我们想撞死都死不成,许多想自杀的兄弟都埋怨他。兔子自杀只有这么一种方式,切断了唯一的自杀去路,兄弟们恨不得用兔牙啃死他,他也太不争气了,农田也不种了,我们现在想死也死不成了。我看他以后靠什么过日子,过不了几天,妻子也要跑了,儿子也离家出走了,他这样等下去两败俱伤,你去帮忙劝劝他,叫他不要等了。”(前呼后应,再次运用拟人手法,转换视角,直接陈述兔子的自白,给人新的认识和启迪。)
我找了农夫,这次他又换了个树桩,他人已经饥瘦不堪,显然营养没跟上,成天啃点野菜,纤维素过度的表现。(善于联想,适度夸张,增强诙谐、幽默。)我开始劝导他:“树桩和兔子们叫你不要再往下等了,它们说等与不等对你来说有很大的差别。”农夫半信半疑,于是我把兔子和树桩的话对他说了一遍,农夫终于开豁了。我又问他:“你妻呢?”“跟别人跑了。”“你儿子呢?”“自己跑了。”“那也太可怜了,照他们说的做,保证没问题。”农夫照着办了。(“我”身临其境,穿针引线,巧于缝合,比较反思,自然引出话题。)
几年后,农夫找到我,叫我去做他开办的兔肉、兔皮、兔毛加工厂的技术顾问,我问他怎么回事。原来他照兔子和树桩说的办了,结果平均一天撞死八只兔子。这几年捡兔子纯收入已逾千元,于是干脆投资办厂,更有奔头。(观照现实生活,暗合社会潮流,有机融合,联想自然,合理延伸,趣味盎然。)
看来,这个世界等还真不是个办法!(卒章显旨,暗扣话题,首尾圆合,阐发简明,一言蔽之。)
通读全文,我们发现它的确有不少亮点,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一)有的放矢,深究底里,现实性强。文章的个性之一就在于,针对性十分明确,针对性较强,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其中富含的时代气息和实际的生活意义。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本文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有的放矢,使“农夫”成为社会中“等、靠、要”等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结尾“看来,这个世界等还真不是个办法”卒章显志,照应话题。古人云:“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什么样的实际和什么样的需要才是最有意义的呢?从所有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来看,就是要尽量针对现实的实际和现实的需要构思行文才最有意义。我们在构思时必须加强文章的针对性,即明确三大要素:要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谁而写。一言以蔽之,抓住话题的实质,联系现实生活洞析其本质和意义,使文章闪现理性认识的光辉。
(二)特色鲜明,幽默风趣,寓庄于谐。文章的个性之二就在于,写出了作者自己的东西,发表了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思想和观点,抒写了自己真实的自然的个性的情感和体验。拟人化运用得当,语言诙谐、幽默。将树桩、兔子拟人化,使它们以人的身份和口吻叙述,叙述的角度新颖,颇有趣味,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令人忍俊不禁,亦庄亦谐。
(三)巧于嫁接,贵在创造。文章的个性之三就在于,由此及彼,勤于联想。善引亦是创造。守株待兔的寓言家喻户晓,然而,作者却将话题“等待”巧妙融入寓言之中,源于寓言,而不囿于寓言,赋予“等待”新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话题作文,拥有丰富典型的作文材料更好,但问题在于,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我们很难实现。更多的是对于已有的材料进行挖掘和创造。从不同的立场观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褒贬色彩出发,联系历史和现实,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和人性,并有意识地进行加工、改造、组合、嫁接,从原有的材料和观点发掘出新的价值和意义,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使枯木绽新绿的理想境界。
[作者通联:湖北枝江一中]
当兔子撞上树桩
熊雄
农夫说他很可怜,在树桩上整整坐了半个世纪,却只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巧置叙述角度,开门见山,以自白的形式演绎成语故事,交代缘起。)我说他很幸运,连兔子能撞死在树桩上这种类似天方夜谭的事情被他碰到,同时又被几家知名电视台采访。既出了名又饱了眼福,这种事天下又有几个能碰得到。(契入新的社会环境,宕开笔墨,赋予新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在那儿白等半个多世纪,这世上也没有几个人能这么矢志不移。(笔锋逆转,似褒实贬。)记得树桩对我说:“那家伙真蠢,像猪一样,人家兔子早被他吓跑了。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兔子横冲直撞。弄掉我几颗门牙!我还可以多活几年。”(恰当运用拟人手法,活化情境。)我惊诧于树桩对农夫的看法,农夫也真是的,可以一边等一边干农活,兔子又不是撞的你,人家撞的是树桩,农夫耗在等待上的时间太多了,大可不必这样,说不定一边干活,一边有兔子撞来。(叙述角度巧妙,将自己置于冷静旁观的位置,不偏不倚,闪现理性的光彩。)就算十天搭上一次,一年也有三十六次半啊?就算兔肉十元一斤,一只兔子十斤,兔毛、兔皮五元一斤,那也是不错的一笔额外收入……(貌似冗长累赘,实则在为“等”所具有的价值张本。)你坐在那儿兔子哪敢来,又荒废了农田,按照现在的法律,荒废农田可是违法的。(再次契入实际生活,赋予强烈的现实意义,寓庄于谐。)
接着我又碰见了兔子,兔子不屑一顾的神色坦荡心底:“这农夫真蠢,天天坐在那儿,我们想撞死都死不成,许多想自杀的兄弟都埋怨他。兔子自杀只有这么一种方式,切断了唯一的自杀去路,兄弟们恨不得用兔牙啃死他,他也太不争气了,农田也不种了,我们现在想死也死不成了。我看他以后靠什么过日子,过不了几天,妻子也要跑了,儿子也离家出走了,他这样等下去两败俱伤,你去帮忙劝劝他,叫他不要等了。”(前呼后应,再次运用拟人手法,转换视角,直接陈述兔子的自白,给人新的认识和启迪。)
我找了农夫,这次他又换了个树桩,他人已经饥瘦不堪,显然营养没跟上,成天啃点野菜,纤维素过度的表现。(善于联想,适度夸张,增强诙谐、幽默。)我开始劝导他:“树桩和兔子们叫你不要再往下等了,它们说等与不等对你来说有很大的差别。”农夫半信半疑,于是我把兔子和树桩的话对他说了一遍,农夫终于开豁了。我又问他:“你妻呢?”“跟别人跑了。”“你儿子呢?”“自己跑了。”“那也太可怜了,照他们说的做,保证没问题。”农夫照着办了。(“我”身临其境,穿针引线,巧于缝合,比较反思,自然引出话题。)
几年后,农夫找到我,叫我去做他开办的兔肉、兔皮、兔毛加工厂的技术顾问,我问他怎么回事。原来他照兔子和树桩说的办了,结果平均一天撞死八只兔子。这几年捡兔子纯收入已逾千元,于是干脆投资办厂,更有奔头。(观照现实生活,暗合社会潮流,有机融合,联想自然,合理延伸,趣味盎然。)
看来,这个世界等还真不是个办法!(卒章显旨,暗扣话题,首尾圆合,阐发简明,一言蔽之。)
通读全文,我们发现它的确有不少亮点,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一)有的放矢,深究底里,现实性强。文章的个性之一就在于,针对性十分明确,针对性较强,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其中富含的时代气息和实际的生活意义。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本文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有的放矢,使“农夫”成为社会中“等、靠、要”等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结尾“看来,这个世界等还真不是个办法”卒章显志,照应话题。古人云:“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什么样的实际和什么样的需要才是最有意义的呢?从所有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来看,就是要尽量针对现实的实际和现实的需要构思行文才最有意义。我们在构思时必须加强文章的针对性,即明确三大要素:要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谁而写。一言以蔽之,抓住话题的实质,联系现实生活洞析其本质和意义,使文章闪现理性认识的光辉。
(二)特色鲜明,幽默风趣,寓庄于谐。文章的个性之二就在于,写出了作者自己的东西,发表了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思想和观点,抒写了自己真实的自然的个性的情感和体验。拟人化运用得当,语言诙谐、幽默。将树桩、兔子拟人化,使它们以人的身份和口吻叙述,叙述的角度新颖,颇有趣味,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令人忍俊不禁,亦庄亦谐。
(三)巧于嫁接,贵在创造。文章的个性之三就在于,由此及彼,勤于联想。善引亦是创造。守株待兔的寓言家喻户晓,然而,作者却将话题“等待”巧妙融入寓言之中,源于寓言,而不囿于寓言,赋予“等待”新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话题作文,拥有丰富典型的作文材料更好,但问题在于,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我们很难实现。更多的是对于已有的材料进行挖掘和创造。从不同的立场观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褒贬色彩出发,联系历史和现实,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和人性,并有意识地进行加工、改造、组合、嫁接,从原有的材料和观点发掘出新的价值和意义,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使枯木绽新绿的理想境界。
[作者通联:湖北枝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