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的写作是我们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记叙文要想打动读者,不仅要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构思新颖,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还应跳动着作者的真情。可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同学写出来的文章却总是内容贫乏单调、语言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没融入自己的情感。如何将人的丰富情感迁移到我们的写作中来,让我们写出来的文章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探讨分析。
关注生活、积累情感
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简直斯涅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我们学语文的源泉,我们学好语文实际上也是为生活服务。我们写作文就是要把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把能让我们有所启发、有所感触的东西记下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及时记下来。教师还要善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生活中我们时时感受亲情的关爱、处处感受友情的温暖,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这些都能唤起我们的激情,只要我们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就定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出具有哲理性的情感。
把握灵感、捕捉情感
写作需要灵感,需要冲动,但“灵感”这东西很怪,稍现即逝,它全像梦中的一个姑娘、转眼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再也想不起来。“灵感”是写作中的最高境界,有了灵感,我们要善于及时把握:抓住灵感,我们平时生活的积累就会奔涌笔下,平时积累的情感就会溃堤般渲泄,就会水到渠成地写出一篇篇美文来。诚然,并非时时有灵感,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时时进入这种状态,灵感的触发还需要适时引导,结合写作要求,寻找以往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时宜行联想,帮助他们培养情感。如话题作文的拟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围绕某一个话题,拟好一个亮的文题,就会像鲜花吸引蜜蜂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从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于是学生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
广闻博览、丰富情感
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情感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学好语文,光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学生、他的生活面不是很宽广,为此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生活的舞台,如:文艺表演、辩论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体验,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人们的写作欲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感人的文章,凡遇到好的句子或语段,随时摘录下来,千古传诵的古诗名篇要求学生多背,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来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名篇名著时能做读书笔记,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悟,久而久
之,学生的情感 就会日渐丰富。
言传声教、激发情感
作文教学与其它教学一样、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想象一个情感贫乏、阅读品味低俗的教师能培养出情感丰富、对写作有足够兴趣的学生。一个教师要使学生习作内容健康、情感丰富、格调高雅,首先他自己必须是一个情感体验丰富、思想健康向上的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平时教学时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文字兼美的文章特别宜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字形象更能拨动他们的情怀。如读余光中的《乡愁》,能让学生感受“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读杜甫的《春望》能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忧国思乡情怀。”读《紫藤萝瀑布》能让学生感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其实,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一草一木、亲人朋友多得很,值得我们动容的人和事俯拾皆是,只要同学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用心撷取生活中的鲜活而多彩的浪花,就一定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能“以情感人”!
汪训文,教师,现居湖北阳新。
关注生活、积累情感
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简直斯涅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我们学语文的源泉,我们学好语文实际上也是为生活服务。我们写作文就是要把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把能让我们有所启发、有所感触的东西记下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及时记下来。教师还要善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生活中我们时时感受亲情的关爱、处处感受友情的温暖,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这些都能唤起我们的激情,只要我们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就定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出具有哲理性的情感。
把握灵感、捕捉情感
写作需要灵感,需要冲动,但“灵感”这东西很怪,稍现即逝,它全像梦中的一个姑娘、转眼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再也想不起来。“灵感”是写作中的最高境界,有了灵感,我们要善于及时把握:抓住灵感,我们平时生活的积累就会奔涌笔下,平时积累的情感就会溃堤般渲泄,就会水到渠成地写出一篇篇美文来。诚然,并非时时有灵感,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时时进入这种状态,灵感的触发还需要适时引导,结合写作要求,寻找以往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时宜行联想,帮助他们培养情感。如话题作文的拟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围绕某一个话题,拟好一个亮的文题,就会像鲜花吸引蜜蜂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从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于是学生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
广闻博览、丰富情感
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情感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学好语文,光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学生、他的生活面不是很宽广,为此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生活的舞台,如:文艺表演、辩论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体验,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人们的写作欲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感人的文章,凡遇到好的句子或语段,随时摘录下来,千古传诵的古诗名篇要求学生多背,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来培养学生对人类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名篇名著时能做读书笔记,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悟,久而久
之,学生的情感 就会日渐丰富。
言传声教、激发情感
作文教学与其它教学一样、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想象一个情感贫乏、阅读品味低俗的教师能培养出情感丰富、对写作有足够兴趣的学生。一个教师要使学生习作内容健康、情感丰富、格调高雅,首先他自己必须是一个情感体验丰富、思想健康向上的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平时教学时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文字兼美的文章特别宜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字形象更能拨动他们的情怀。如读余光中的《乡愁》,能让学生感受“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读杜甫的《春望》能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忧国思乡情怀。”读《紫藤萝瀑布》能让学生感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其实,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一草一木、亲人朋友多得很,值得我们动容的人和事俯拾皆是,只要同学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用心撷取生活中的鲜活而多彩的浪花,就一定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能“以情感人”!
汪训文,教师,现居湖北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