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24日朝鲜宣布,计划進行第三次核试验。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在反美对决战中,朝鲜不掩饰将继续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以及進行更高水平核试验以瞄准宿敌美国”。谴责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称六方会谈和“9·19”共同声明不再存在,以后不会再有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对话。2013年2月12日上午10时57分,朝鲜進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爆炸当量预计为1万吨。朝鲜官方对于此次核试验的评价为“非常完美”。
朝鲜中央通讯社2009年5月25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当天再次“成功地進行了地下核试验”。公报说,这次朝鲜核试验是“应科技人员的要求”進行的,也是“千方百计加强自卫的核遏制力的一项措施”。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力和操纵技术方面有了新的提高,進一步加强了核武器的威力,解决了不断发展核技术的科技问题。公报表示,朝鲜的核试验“将对保卫国家和民族自主权,保证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和平稳定做出贡献”。据悉试爆发生于当地时间2009年5月25日大约上午9时50分(UTC 9)。试爆地点位于金策市东北75公里,距离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地点北方数公里。据韩国估计此次爆炸当量达到1千至2千吨TNT炸药。
在2006年10月9日上午,朝鲜就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试验,称百分百靠朝鲜人民的智慧和科技,能给朝鲜军队和人民带来幸福。政府声明:没有诸如核泄漏等危险。
朝鲜不断進行核试验,挑战着各个大国的底线,究竟意欲何为?
核技术研究较早,技术相当成熟
其实,朝鲜研究核技术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60年代初,朝鲜就已经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朝鲜相继建成了6个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6座铀矿、3座二氧化铀转化厂、1座天然铀燃料元件制造厂、1座核电试验堆和1个核废物贮存场,朝鲜国内已探明可开采的铀储量达400万吨,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其安全。由于各执己见,双方在核问题上的争端便从此而产生。
1991年12月31日,朝鲜同韩国在板门店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鲜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协定》,并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進行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尽管上世纪朝鲜在无核化问题上签署了一大批协定和条约,但是朝鲜对于这些协定和条约的约束力非常不在意,加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对朝鲜的极不信任,导致整个九十年代,朝鲜几乎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核策略,并通过这些改变获取谈判的筹码,以获取援助和利益。
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放弃怀疑朝鲜还在继续从事核武器的开发。美国国防情报局从1997年底起注意上宁边以北40公里处金昌里的地下设施以及其他十多个设施。2002年1月以降,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更多疑点,当时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在2002年10月访朝期间,拿出了朝鲜進口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的证据。朝方先是否认,隔日改口承认“确有此事”,并表示“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承认其推進浓缩铀开发计划。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02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用的重油。
核爆似乎是与大国博弈的筹码
从1995年起,朝鲜提出了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的“先军政治”。一般认为,“先军政治”是朝鲜针对苏联解体后的安全局势迅速恶化的反应。这个解释固然不错,但并不全面,
“先军政治”的提出其实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陷入低增长甚至衰退以后,朝鲜面临资源硬约束,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各项事业的需求,必须排出各项事业的优先顺序,确保优先考虑的事业得到充分的资源投入。出于对抗外界压力的考虑,军事理所当然成为最优先的选项。这是提出“先军政治”的根本原因。
先军政治的提出和陆续实施,使得朝鲜把核武器研发和实验上升为国家意志。在经济长期陷入低增长甚至是严重衰退之后,核试验成为朝鲜与大国進行博弈的筹码。
首次核试验成功之后,按理来说,朝鲜官方和民间应该是大肆庆祝才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朝方此后一连十几天都保持低调,没有如惯例那样在国内大肆庆祝,也未发表文章加以庆贺。而此时的平壤市则一切如常,金日成广场上的学生在不辞辛苦地排练“阿里郎”团体操,大街上的车辆依旧按着靓丽女交警的指挥有序通行,川流不息……
时隔11天,在国际社会和各大国都一一相继表态后,朝鲜终于打破沉默。2006年10月20日,平壤举行10万军民参加的庆祝大会,高度评价此次核试验的“伟大意义”。朝劳动党中央书记崔泰福发表讲话,认为核试验既是“合法的”又是“被逼的”。朝鲜人民武力部副部长金正阁大将称,核试验成功“狠狠地打击了美帝及其追随势力”。
从这里不难看出,尽管核试验首次成功,但是朝鲜仍然对各方反应有所顾忌,而终于下决心公布出来,完全处于政治上与大国博弈的考量。第一次核试验之后,六方会谈紧急启动,对于朝鲜的支援方案也紧急出炉并付诸实施。因此,此次核试验,朝鲜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原本欲强硬制裁朝鲜的美日韩等国,在会谈之后,也纷纷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加入“安抚”的行列。
粮食成为核实验的筹码?
与之前的军事摩擦相比,朝鲜更倾向于选择核武器作为更多的谈判筹码,获取必要的粮食援助。因为军事摩擦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目,局部摩擦造成的效果往往很差,并不能给朝鲜带来很大的利益。当然,偶尔两种手段交替使用,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核试验不一样,因为核武器的威力毋庸置疑,一旦爆发核战争,全球都有可能会卷進来,所有国家都在所难免。因此更能牵动世界的神经。在获取国际援助的谈判中,加大筹码。
另外,金正恩刚刚上台,需要些大动作,形成国内的凝聚力,也需要受到国际的关注。2012年,朝鲜要宣布建成强盛大国,其中就包括军事大国。至于粮食,朝鲜一直都缺粮。加上近年朝鲜官方公布的信息透露,朝鲜境内频繁发生水旱以及台风灾害,更有消息称朝鲜“连军队都缺粮”。
对朝援助团体“好朋友们”透露,朝鲜是把粮食分为四等级進行配给的。也就是党中央机关、各级党委员会成员和居住在平壤中心地区的居民为供应第一位,军队和跟军队有关的人员为第二位,特级企业(大企业)员工为第三位,一般居民为第四位,而占到总人数约40%的农民阶层人口约800万人,不在粮食配给之列。因此,在朝鲜官方看来,只要上述四类人不缺粮,就没有问题。
有分析认为,实际上朝鲜对美国提供的食品援助并不在意。如果美国给它提供24万吨的食品,朝鲜也乐意接受,但是不提供的话也无所谓。因为朝鲜向美国一开始提出这种援助的时候,希望援助大米还有玉米这些可储存的一些粮食,但是美国担心这些东西被作军用,所以给的都是一些儿童、老人需要的不能保存的食品。对于这种不利于先军政治的援助,朝鲜兴趣索然,我行我素,不在意美日等国的警告我行我素地進行核试验,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粮食这样的物资,对朝鲜来说当然越多越好。不过如果缺粮,这些年,朝鲜人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也熬过来了,显然,军事强国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朝鲜中央通讯社2009年5月25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当天再次“成功地進行了地下核试验”。公报说,这次朝鲜核试验是“应科技人员的要求”進行的,也是“千方百计加强自卫的核遏制力的一项措施”。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力和操纵技术方面有了新的提高,進一步加强了核武器的威力,解决了不断发展核技术的科技问题。公报表示,朝鲜的核试验“将对保卫国家和民族自主权,保证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和平稳定做出贡献”。据悉试爆发生于当地时间2009年5月25日大约上午9时50分(UTC 9)。试爆地点位于金策市东北75公里,距离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地点北方数公里。据韩国估计此次爆炸当量达到1千至2千吨TNT炸药。
在2006年10月9日上午,朝鲜就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试验,称百分百靠朝鲜人民的智慧和科技,能给朝鲜军队和人民带来幸福。政府声明:没有诸如核泄漏等危险。
朝鲜不断進行核试验,挑战着各个大国的底线,究竟意欲何为?
核技术研究较早,技术相当成熟
其实,朝鲜研究核技术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60年代初,朝鲜就已经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朝鲜相继建成了6个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6座铀矿、3座二氧化铀转化厂、1座天然铀燃料元件制造厂、1座核电试验堆和1个核废物贮存场,朝鲜国内已探明可开采的铀储量达400万吨,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其安全。由于各执己见,双方在核问题上的争端便从此而产生。
1991年12月31日,朝鲜同韩国在板门店草签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鲜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协定》,并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進行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尽管上世纪朝鲜在无核化问题上签署了一大批协定和条约,但是朝鲜对于这些协定和条约的约束力非常不在意,加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对朝鲜的极不信任,导致整个九十年代,朝鲜几乎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核策略,并通过这些改变获取谈判的筹码,以获取援助和利益。
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放弃怀疑朝鲜还在继续从事核武器的开发。美国国防情报局从1997年底起注意上宁边以北40公里处金昌里的地下设施以及其他十多个设施。2002年1月以降,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更多疑点,当时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在2002年10月访朝期间,拿出了朝鲜進口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的证据。朝方先是否认,隔日改口承认“确有此事”,并表示“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承认其推進浓缩铀开发计划。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02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用的重油。
核爆似乎是与大国博弈的筹码
从1995年起,朝鲜提出了一切以军事工作为先,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的“先军政治”。一般认为,“先军政治”是朝鲜针对苏联解体后的安全局势迅速恶化的反应。这个解释固然不错,但并不全面,
“先军政治”的提出其实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陷入低增长甚至衰退以后,朝鲜面临资源硬约束,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各项事业的需求,必须排出各项事业的优先顺序,确保优先考虑的事业得到充分的资源投入。出于对抗外界压力的考虑,军事理所当然成为最优先的选项。这是提出“先军政治”的根本原因。
先军政治的提出和陆续实施,使得朝鲜把核武器研发和实验上升为国家意志。在经济长期陷入低增长甚至是严重衰退之后,核试验成为朝鲜与大国進行博弈的筹码。
首次核试验成功之后,按理来说,朝鲜官方和民间应该是大肆庆祝才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朝方此后一连十几天都保持低调,没有如惯例那样在国内大肆庆祝,也未发表文章加以庆贺。而此时的平壤市则一切如常,金日成广场上的学生在不辞辛苦地排练“阿里郎”团体操,大街上的车辆依旧按着靓丽女交警的指挥有序通行,川流不息……
时隔11天,在国际社会和各大国都一一相继表态后,朝鲜终于打破沉默。2006年10月20日,平壤举行10万军民参加的庆祝大会,高度评价此次核试验的“伟大意义”。朝劳动党中央书记崔泰福发表讲话,认为核试验既是“合法的”又是“被逼的”。朝鲜人民武力部副部长金正阁大将称,核试验成功“狠狠地打击了美帝及其追随势力”。
从这里不难看出,尽管核试验首次成功,但是朝鲜仍然对各方反应有所顾忌,而终于下决心公布出来,完全处于政治上与大国博弈的考量。第一次核试验之后,六方会谈紧急启动,对于朝鲜的支援方案也紧急出炉并付诸实施。因此,此次核试验,朝鲜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原本欲强硬制裁朝鲜的美日韩等国,在会谈之后,也纷纷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加入“安抚”的行列。
粮食成为核实验的筹码?
与之前的军事摩擦相比,朝鲜更倾向于选择核武器作为更多的谈判筹码,获取必要的粮食援助。因为军事摩擦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目,局部摩擦造成的效果往往很差,并不能给朝鲜带来很大的利益。当然,偶尔两种手段交替使用,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核试验不一样,因为核武器的威力毋庸置疑,一旦爆发核战争,全球都有可能会卷進来,所有国家都在所难免。因此更能牵动世界的神经。在获取国际援助的谈判中,加大筹码。
另外,金正恩刚刚上台,需要些大动作,形成国内的凝聚力,也需要受到国际的关注。2012年,朝鲜要宣布建成强盛大国,其中就包括军事大国。至于粮食,朝鲜一直都缺粮。加上近年朝鲜官方公布的信息透露,朝鲜境内频繁发生水旱以及台风灾害,更有消息称朝鲜“连军队都缺粮”。
对朝援助团体“好朋友们”透露,朝鲜是把粮食分为四等级進行配给的。也就是党中央机关、各级党委员会成员和居住在平壤中心地区的居民为供应第一位,军队和跟军队有关的人员为第二位,特级企业(大企业)员工为第三位,一般居民为第四位,而占到总人数约40%的农民阶层人口约800万人,不在粮食配给之列。因此,在朝鲜官方看来,只要上述四类人不缺粮,就没有问题。
有分析认为,实际上朝鲜对美国提供的食品援助并不在意。如果美国给它提供24万吨的食品,朝鲜也乐意接受,但是不提供的话也无所谓。因为朝鲜向美国一开始提出这种援助的时候,希望援助大米还有玉米这些可储存的一些粮食,但是美国担心这些东西被作军用,所以给的都是一些儿童、老人需要的不能保存的食品。对于这种不利于先军政治的援助,朝鲜兴趣索然,我行我素,不在意美日等国的警告我行我素地進行核试验,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粮食这样的物资,对朝鲜来说当然越多越好。不过如果缺粮,这些年,朝鲜人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也熬过来了,显然,军事强国才是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