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展开的,尤其是历史人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学生才能走进历史人物内心,体验历史人物的真情实感,真正领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有效展开历史人物教学,活化历史人物,特别是结合史料,呈现历史人物经典图片、历史故事、人物言论等,使学生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历史人物,增强课堂的熏陶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熏陶价值
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学习历史我们就会接触到各类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加强历史人物教学,还原历史事实,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历史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历史人物经典图片、故事、言论等,展现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高贵品质、正确价值观念等,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
一、 呈现经典图片,展现人物关键事件
历史教材中尤其是近现代史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相关的图片资料丰富,这为历史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教师从众多图片史料中获取经典图片,直观图片非常生动形象,冲击学生视觉,学生直接感知到历史人物事迹,拉近学生与人物的距离。这比教学时教师单纯滔滔不绝的讲述效果好得多,学生轻易融入课堂,对所学人物的关键事迹掌握更加透彻,课堂教学实效显著。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上,周恩来总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教学展开后,为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周恩来总理为外交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这一时期,周恩来出席外交活动的几张典型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掌握我们国家当时的外交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使用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印度和缅甸总理会谈的图片;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教师使用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讲话的图片,课堂人物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利用一些经典图片,学生一看就知道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是什么事件,让学生由图片联想记忆事件、人物,更简单,也更能感知到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二、 精选历史故事,凸显人物高贵品格
学生在学习历史人物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为强化历史人物教学,精选历史故事,将历史人物化成可感、触动学生心灵的事物,历史人物鲜活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产生情感共鸣,真正给学生带去启迪,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塑造。
如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课时,这节教材,学生要学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早期探索,尤其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中,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历史人物,但当讲戊戌变法的失败之时,讲“戊戌六君子”的壮烈牺牲时,教师着重讲谭嗣同为变法献身的故事,谭嗣同被捕入狱后,在狱中给康有为、梁启超写过两封绝命信,表达出为祖国变法献身的决心以及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在临刑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诗句。经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引起学生强烈反响,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自然凸显出谭嗣同不怕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也深刻认识到,变法不可能一帆风顺,由此使学生的情感认知得到升华。这样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更到位,激起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的决心,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历史人物教学时,有时涉及的历史故事比较多,教师精心筛选,选出能够给学生带来反思、感触的故事,比如本节案例采用谭嗣同的故事,以悲剧的结尾,深化出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灵受到洗礼。
三、 搜集人物言论,渗透人物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经典图片、历史故事,强化历史人物教学,其实历史人物言论也是教学切入教学点。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搜集人物言论,渗透历史人物价值观念,特别是引用具有警示性、寓意深刻的历史人物的原话,更应该让学生去重点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历史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精神,而且学生的體会更加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相关内容时,这节教材,学生将学习到民族英雄戚继光,课堂教学时,教师为渗透戚继光正确的价值观念,除了讲授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主要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戚继光的伟大之外。教师预设课堂教学内容时,认识到戚继光除了是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因此,教师搜集三则相关的诗句,比如:“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等,让学生读诗句,分析这些诗句反映戚继光怎样的高贵品质,学生通过诗句更进一步认识戚继光,感受到戚继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诗句的熏陶,使学生全面认识戚继光,教师不用多说,自然给学生带去心灵震撼,课堂达成预期目标。
历史人物的原话,能够使学生更直接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教师为让学生领悟戚继光的爱国情怀,使用戚继光的诗句,学生在课堂表现更加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圆满完成,课堂教学深入、有内涵。
四、 结束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历史课堂更加注重历史人物教学,强调对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塑造。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目标,呈现经典图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原话,使历史人物更加丰富、饱满,逐步实现历史人物教学,学生受到历史人物感染,有所悟,有所体会,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增强课堂教学熏陶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志成.新课程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探讨[J].江西教育,2016(8).
[2]叶晓婷.多维视角下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研究[J].新教师,2017(5).
[3]刘予雪.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1).
作者简介:
梁永胜,贵州省兴仁市,贵州省兴仁市潘家庄镇姑屯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熏陶价值
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学习历史我们就会接触到各类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加强历史人物教学,还原历史事实,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历史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历史人物经典图片、故事、言论等,展现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高贵品质、正确价值观念等,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
一、 呈现经典图片,展现人物关键事件
历史教材中尤其是近现代史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相关的图片资料丰富,这为历史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教师从众多图片史料中获取经典图片,直观图片非常生动形象,冲击学生视觉,学生直接感知到历史人物事迹,拉近学生与人物的距离。这比教学时教师单纯滔滔不绝的讲述效果好得多,学生轻易融入课堂,对所学人物的关键事迹掌握更加透彻,课堂教学实效显著。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上,周恩来总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教学展开后,为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周恩来总理为外交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这一时期,周恩来出席外交活动的几张典型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掌握我们国家当时的外交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使用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与印度和缅甸总理会谈的图片;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教师使用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讲话的图片,课堂人物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利用一些经典图片,学生一看就知道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是什么事件,让学生由图片联想记忆事件、人物,更简单,也更能感知到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二、 精选历史故事,凸显人物高贵品格
学生在学习历史人物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为强化历史人物教学,精选历史故事,将历史人物化成可感、触动学生心灵的事物,历史人物鲜活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产生情感共鸣,真正给学生带去启迪,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塑造。
如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课时,这节教材,学生要学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早期探索,尤其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中,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历史人物,但当讲戊戌变法的失败之时,讲“戊戌六君子”的壮烈牺牲时,教师着重讲谭嗣同为变法献身的故事,谭嗣同被捕入狱后,在狱中给康有为、梁启超写过两封绝命信,表达出为祖国变法献身的决心以及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在临刑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诗句。经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引起学生强烈反响,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自然凸显出谭嗣同不怕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也深刻认识到,变法不可能一帆风顺,由此使学生的情感认知得到升华。这样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更到位,激起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的决心,课堂教学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历史人物教学时,有时涉及的历史故事比较多,教师精心筛选,选出能够给学生带来反思、感触的故事,比如本节案例采用谭嗣同的故事,以悲剧的结尾,深化出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灵受到洗礼。
三、 搜集人物言论,渗透人物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经典图片、历史故事,强化历史人物教学,其实历史人物言论也是教学切入教学点。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搜集人物言论,渗透历史人物价值观念,特别是引用具有警示性、寓意深刻的历史人物的原话,更应该让学生去重点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历史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精神,而且学生的體会更加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相关内容时,这节教材,学生将学习到民族英雄戚继光,课堂教学时,教师为渗透戚继光正确的价值观念,除了讲授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主要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戚继光的伟大之外。教师预设课堂教学内容时,认识到戚继光除了是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因此,教师搜集三则相关的诗句,比如:“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等,让学生读诗句,分析这些诗句反映戚继光怎样的高贵品质,学生通过诗句更进一步认识戚继光,感受到戚继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诗句的熏陶,使学生全面认识戚继光,教师不用多说,自然给学生带去心灵震撼,课堂达成预期目标。
历史人物的原话,能够使学生更直接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教师为让学生领悟戚继光的爱国情怀,使用戚继光的诗句,学生在课堂表现更加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圆满完成,课堂教学深入、有内涵。
四、 结束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历史课堂更加注重历史人物教学,强调对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塑造。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目标,呈现经典图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原话,使历史人物更加丰富、饱满,逐步实现历史人物教学,学生受到历史人物感染,有所悟,有所体会,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增强课堂教学熏陶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志成.新课程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探讨[J].江西教育,2016(8).
[2]叶晓婷.多维视角下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研究[J].新教师,2017(5).
[3]刘予雪.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1).
作者简介:
梁永胜,贵州省兴仁市,贵州省兴仁市潘家庄镇姑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