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越教材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层次,亦是“用教材教”的最大亮点。反思十年来新课程实施的情况,我们发现不少人并未把握“超越教材”这个命题的真谛。有人认为,“超越教材只属于教师”,似乎没有学生的份。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未把握问题的精髓。强调“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借助教材这个工具,引领学生自主地学。超越教材的真谛更在于:它既意味着教师卓有成效地二次开发教材,创造性地导学;同时也意味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善于利用自身的经验、智慧和灵性,直接参与对教材的开发,从而彰显生命的价值,演绎“学”的精彩。
超越教材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超越呢?
一、注重生命体资源与文本资源的互补
教师是生命体资源的载体。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艺术,既尊重、欣赏、彰显学生的经验,又融入自己的生命叙事,使课堂流光溢彩。
【案例片段】(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师:冰雪是我们的伙伴,同学们都满怀激情地拥抱了白雪,还非常牵挂雪花的命运。老师想知道,雪花的命运会怎样?它会变成什么?请大家说说。
生1:雪会变成冰。
师:会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冰?
生1:白天雪融化后,晚上会变成冰。
生2:我知道雪是空中的水蒸气在气温下降时变成的,当温度升高后,雪就变成了水。
师:说得好!
生3:雪会变成冰,落在树上的雪会变成冰挂。
师:你看见过吗?
生3:看见过。冰挂实在太美了!我很喜欢看。
师:你真会欣赏。
生4:雪会变成晶莹剔透的窗花。
师:你家的窗户朝北吧?
生4:老师,您怎么会知道?
师:老师是猜的。因为冬天的北风很凶。
生5:雪花会变成春天。
师:有这么变的吗?
生5:雪化了,冬天过去了,春天不就来了。
师:很有想象力!你的发言激活了我的思想。我也说一句:雪花会变成馒头。
(生哄堂大笑)
生6(用逗乐的语调):老师,您是肚子饿了吧。
(笑声更响)
师:这是第二节课,老师的肚子还饱饱的。同学们不相信吧,雪花真的与粮食有关。
众生(情绪激昂):有什么关系?我们想听听!
师:老师的童年是在江北农村度过的。家乡的冬天多雪。大雪过后,大人们总把院坝、地沟里的雪铲起来运到庄稼地里。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地里雪花堆得厚,明年枕着馒头睡。”爷爷的话总能应验。头年雪大,第二年就能丰收。因为雪不仅能使麦地保持水分,还能冻死地里的害虫。这是我童年经历过的事,记得特别牢。
超越教材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超越呢?
一、注重生命体资源与文本资源的互补
教师是生命体资源的载体。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艺术,既尊重、欣赏、彰显学生的经验,又融入自己的生命叙事,使课堂流光溢彩。
【案例片段】(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师:冰雪是我们的伙伴,同学们都满怀激情地拥抱了白雪,还非常牵挂雪花的命运。老师想知道,雪花的命运会怎样?它会变成什么?请大家说说。
生1:雪会变成冰。
师:会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冰?
生1:白天雪融化后,晚上会变成冰。
生2:我知道雪是空中的水蒸气在气温下降时变成的,当温度升高后,雪就变成了水。
师:说得好!
生3:雪会变成冰,落在树上的雪会变成冰挂。
师:你看见过吗?
生3:看见过。冰挂实在太美了!我很喜欢看。
师:你真会欣赏。
生4:雪会变成晶莹剔透的窗花。
师:你家的窗户朝北吧?
生4:老师,您怎么会知道?
师:老师是猜的。因为冬天的北风很凶。
生5:雪花会变成春天。
师:有这么变的吗?
生5:雪化了,冬天过去了,春天不就来了。
师:很有想象力!你的发言激活了我的思想。我也说一句:雪花会变成馒头。
(生哄堂大笑)
生6(用逗乐的语调):老师,您是肚子饿了吧。
(笑声更响)
师:这是第二节课,老师的肚子还饱饱的。同学们不相信吧,雪花真的与粮食有关。
众生(情绪激昂):有什么关系?我们想听听!
师:老师的童年是在江北农村度过的。家乡的冬天多雪。大雪过后,大人们总把院坝、地沟里的雪铲起来运到庄稼地里。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地里雪花堆得厚,明年枕着馒头睡。”爷爷的话总能应验。头年雪大,第二年就能丰收。因为雪不仅能使麦地保持水分,还能冻死地里的害虫。这是我童年经历过的事,记得特别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