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研究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 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这课文时,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引出疑问,如(1)课文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3)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不盲目、有目的读书。
2. 勾画、摘录法。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 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童趣》一文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写出如此逼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都是作者的丰富想象。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符合小孩子的现实处境和他当时的心理,但学生只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未必能够体会到“展开合理理想象”写作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给学生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4. 默读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默读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如阅读《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又浅显易懂的,多采用默读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文特色。阅读课外中长篇小说,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读法,学会这种默读法,要靠平时经常训练,认真训练。读书的速度快了,获得的知识多了,写作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
5. 笔记法。初中生阅读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克服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要做笔记。做读书笔记是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
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列表式。如《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读书笔记可列表如下:学生对于这类阅读课文,只要通过自学做到列表笔记,即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达到训练目的。同样,如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可做这样的列表笔记: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书中写什么,你喜欢书里的什么。对于课内的,笔记一般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列表,而对于课外的,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列表,只要有收获即可 。(2)提要式。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重点内容归纳出来,并写上点滴感受,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文字要简明扼要。 (3)摘录式。 摘录内容包括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4)卡片式。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摘抄在卡片上,然后分门别类排列在一起,以便今后查找使用。这几种读书笔记,只要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他们一定会掌握得很好,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责任编辑 邹韵文
1. 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这课文时,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引出疑问,如(1)课文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3)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不盲目、有目的读书。
2. 勾画、摘录法。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 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童趣》一文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写出如此逼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都是作者的丰富想象。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符合小孩子的现实处境和他当时的心理,但学生只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未必能够体会到“展开合理理想象”写作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给学生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4. 默读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默读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如阅读《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又浅显易懂的,多采用默读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文特色。阅读课外中长篇小说,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读法,学会这种默读法,要靠平时经常训练,认真训练。读书的速度快了,获得的知识多了,写作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
5. 笔记法。初中生阅读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克服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要做笔记。做读书笔记是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
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列表式。如《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读书笔记可列表如下:学生对于这类阅读课文,只要通过自学做到列表笔记,即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达到训练目的。同样,如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可做这样的列表笔记: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书中写什么,你喜欢书里的什么。对于课内的,笔记一般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列表,而对于课外的,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列表,只要有收获即可 。(2)提要式。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重点内容归纳出来,并写上点滴感受,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文字要简明扼要。 (3)摘录式。 摘录内容包括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4)卡片式。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摘抄在卡片上,然后分门别类排列在一起,以便今后查找使用。这几种读书笔记,只要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他们一定会掌握得很好,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