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大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并非牛顿一个人的功劳.像其他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一样,它是天文学、力学、数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已有不少人从事这个问题的研究,如第谷、开普勒.和牛顿同时代的一些科学家,如胡克、哈雷、惠更斯、伦恩等,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也有贡献.正如牛顿本人所说:“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一、第谷的贡献
  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正处在哥白尼日心说挑战托勒蜜的地心说的时代.他认为,要创立一个满意的星体运行理论,必须精确掌握星体的运行位置.第谷的想法得到了丹麦国王的支持,他帮助第谷在哥本哈根海峡的一个小岛上建立了一座完善的天文台——乌伦堡天文台.第谷还对大气的折射效应进行了修正,使他对各行星位置的观测误差仅为2′,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的时代里,真可谓达到了肉眼观察的极限.他把千百年来的行星位置图表中的错误一一纠正了过来,编制了777个星体的位置图表.他编制的星体位置图表,至今仍有使用价值.第谷被后人誉为“星学之王”,并把天上的一颗恒星命名为“第谷星”.遗憾的是,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天体运行学说:除地球以外,所有的行星(当时发现的)都围绕太阳运动,而太阳又围绕静止的地球运动.
  二、开普勒的工作
  开普勒是德国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出身于德国威尔的一个贫民家庭,他智力超群,读书时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他是一位深受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影响的数学家,他坚信上帝是按照完美的数字原则来创造世界的.他对哥白尼日心说描述天体运动的和谐性、简单性十分赞同,他认为这种和谐性一定会有数量的规律性,并把完成日心说当作是自己的终生愿望.1596年发表《宇宙的秘密》一书,提出了一个宇宙模型,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数学才能.后被第谷纳为助手.开普勒仔细整理了第谷留下的观测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三、牛顿的发现
  当开普勒三定律问世后,人们又关心着一个新的课题:是什么原因使天体构成这样一个和谐的结构?1674年,胡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出,引力随离吸引中心的距离而变化.1680年初,在给牛顿的信中,胡克提出了引力反比于距离的平方的猜测,并提醒牛顿注意落体椭圆螺旋线轨迹问题.哈雷和伦恩在1679年按照圆形轨道和开普勒第三定律以及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导出了作用于行星的引力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哈雷于1684年8月从伦敦专程到剑桥大学向牛顿请教,牛顿说他早已完成这一证明,但当时没有找到这份手稿.在这一年的年底,牛顿将重新作出的证明寄给哈雷.在哈雷的热情劝告与资助下,1687年出版了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公布了他力学研究的全部成果.
  牛顿是从直觉和猜测开始他关于引力的思考的.在《原理》第一部分关于向心力的定义的说明中,牛顿描述了从高山顶上平抛一个铅球的理想实验.他设想,当发射速度足够大时,铅球将可能绕地球运动而不再落回地面.接着他指出,月球也可以由于重力或其他力的作用使其偏离直线形成围绕地球的运转.接着,牛顿根据向心力公式和开普勒三定律推导了平方反比关系,得出这个吸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通过同磁力的类比,得出“这些指向物体的力应与这些物体的性质和量有关”,从而把质量引进万有引力定律.在《原理》第二部分的第三章中,牛頓叙述了著名的“月—地检验”,为平方反比关系的正确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明.月球所受引力与地面上物体所受引力遵循相同的规律.牛顿还把他在月球方面得到的结果推广到行星的运动上去,并进一步得出所有物体之间的引力遵循的规律都相同的结论.
  牛顿断言,宇宙的每一个物体都是以引力吸引别的物体,这种吸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称为万有引力.
  四、实践的检验
  牛顿之前,彗星被看成是一种神秘的现象,牛顿却断言,行星的运动规律同样适用于彗星.哈雷根据牛顿的引力理论,对1682年出现的大彗星(即后来命名的哈雷彗星)的轨道运动进行了计算,指出它就是1531、1607年出现的同一彗星,并预言它将于1758年再次出现,这被后来的观测所证实.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把两个小铅球系在一根直杆的两端,用一根细线从中间吊起,然后用两只大铅球靠近小铅球,通过细线的扭曲测量了大球与小球之间的引力大小,从而计算出了引力恒量之值,并计算了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人们对天王星的运动的观测与理论结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偏差.英国青年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各自独立地根据牛顿理论进行了计算,预言了在天王星轨道之外的一个未知行星的质量、轨道和位置.勒维烈将他的计算结果写信告诉了柏林天文台的伽勒,伽勒于1846年9月23日夜间在预定的地点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这就是对天王星的运行产生规则摄动作用的海王星.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深厚、生活性显著、实践性明显的知识学科.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理念标准,通过使用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践学习活动,实现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点与学习技能的有效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纲要中对教师主导特性的发挥和主体特性的运用,提出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要求.“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作为新课改下教师主导特性和学生主体特性有效展示和运用的教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完善,营造一个真正自主、趣味、高效课堂愈来愈成为高中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与此同时,高中物理具有思维逻辑性强、知识转化要求高、题型难度大等学科特点,这为教师的课程教学、学生的知识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是所有高中物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钻研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兴趣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特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广泛的联想,使学生的思维触角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发展,这样不仅能使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在九年级之前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小学自然课程中,仅仅是对化学的一些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一定的化学思维.可见,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化学的入门学习就变得分外重要,如何走好这一步,就成为广大教育者研究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建立“以生为本”的启蒙理念  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主要源于对实验的好奇.对一些抽象的元素符号、化学反应,学生还比较陌生,谈不上学习化学的方法
许多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学生都喜欢玩电脑,而且玩得相当熟练,自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老师上课也应该比较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所有科目中最难做的.究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
一、课堂上的环保教育    在化学课堂上贯穿环保知识,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教材上的环保教育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到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环境主题.分别归述如下:  高一年级,重点讲述氯气、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氨、硝酸盐、亚硝酸
黎里中学屠建平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任教九年级物理学科的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利用每节课45分钟的教学时间可谓是一门“技术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用从网上直接下载的或是不经过教师精心编写的“导学案”不但起不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反而会搅乱学生学习的思维、学习的方向、学习的目标。所以,教师如何精心编写每一份优质的导学案要比如何合理使用一份导学案显得更为重要,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它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数学对人的成长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研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心理主要类型  1.依赖心理  很多学生学習数学存在依赖心理.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而化学科学素养的主要内涵是化学学科观念.化学学科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后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概括性认识,也就是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括性认识.  关于化学学科观念的内涵,国内外学者从多种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最为简明的表述是将化学基本观念分为知识类、方法类和情意类观念三个维度,继而又分为元素观
近年的数学高考试题难度上时难时易,做一份数学试题就是要尽可能地多得分。在做数学试题时如何能得到好的分数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1.正确的答题心态很重要  进考场时,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尽快,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也就是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答题上。不要频频看表,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紧张感。在遇到难题时,尤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做不出来,也切不可产生恐慌的情绪。  2.用好考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