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团体辅导方式,其实施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表演阶段、分享阶段或讨论阶段,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解决个体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分享经验感受、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等大有裨益。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分享协作
校园心理剧是基于心理剧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预防性团体心理辅导,它将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各自典型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并以戏剧、小品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我们应用校园心理剧,就是由学生自发地将心理问题,如冲突、困扰和烦恼等,借助舞台,通过小品表演、情景对话或者是角色互换等方式编成小剧本再现出来。我校在近十年来一直进行团体辅导,而且每年高一、高二的第二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校园心理剧展演活动,3月至6月期间,学生创作、排练、参演、感悟。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校园心理剧的团体辅导模式与平时的心理课程实施相结合,通过不断扩大其活动内容,持续营造积极氛围,达到教育目的。
一、学校注重心理课程建设
一是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预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我校主要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行为表现、分析讨论、内心独白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心理变化,领会其中的道理。多年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心理辅导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程,组织学生在各种模拟场景中进行活动和学习成为学校特色教育之一。
二是开展脑思维训练活动,使那些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学生,通过大脑思维训练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
三是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辅导方法的培训课程。如“课堂中的教育机智”“心理案例的书写”“如何管理情绪”“情绪对别人的影响”“木桶理论的启示”等。
二、拓展心理教育的渠道和内涵
课堂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专业的心理教师不仅会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識,而且会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如一些有益的互动和交流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课堂无法涉及学生更广泛的生活内容,这限制了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不断扩散积极的心理教育效应
在初始年级进行校园心理剧表演活动,不仅可以让来自不同学校的新生更近距离地了解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并融入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编写和表演心理剧,挑战自我、重新思考、重新评价,大多数新生可以明显改善因学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意识等潜在的心理谜题,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感受、分享各种情感与感悟,使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情,使之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
校园心理剧对学生和学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施中也要注意把握几个“度”。
1.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
辅导教师在心理剧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决定了心理剧演出的水平和对学生的心理自助功效,不是哪个教师都能胜任此项工作,他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头脑清晰、有敏锐的目光和极强应变能力的心理辅导教师,从人物刻画、角色体验、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否则会对人际交往团体的成员造成伤害。
2.要营造一种非批判的氛围
校园心理剧是通过具体和生动的形象再现,让学生明白道理走出困惑。演员要自然地、真诚地、创造性地扮演角色,还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演员来发挥自己的角色,鼓励他们去探索与尝试。所以,校园心理剧的排演要注意:一是参与排演者不是为了表演而作秀;二是演员在表演和分享讨论中得到的启发;三是观众是否有感悟和体验。
3.要注重表演后的交流与分享
心理剧表演中的“演员”和“观众”大多是有同样问题冲突的人,在参与、观看的过程中,对同一情境的体验却是不同的,演出后要让“演员”分享表演角色带来的情感共鸣和体验的收获,还要邀请“观众”参与交流,把观众的情感拉进情节中,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使心理教育和辅导的目标在分享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4.要关注校园心理剧的定位
校园心理剧的主题要围绕“原生态”的学校生活,内容取自学生的现实问题,目的是促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积极态度的养成,但剧中成员们的感受,除了有积极的,还会有一些负面的情感体验被表现出来,在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确保校园心理剧的有效定位。
总之,校园心理剧拓展了学生心理教育的内涵。它以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又高于生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其他心理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辅导功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分享协作
校园心理剧是基于心理剧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预防性团体心理辅导,它将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各自典型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并以戏剧、小品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我们应用校园心理剧,就是由学生自发地将心理问题,如冲突、困扰和烦恼等,借助舞台,通过小品表演、情景对话或者是角色互换等方式编成小剧本再现出来。我校在近十年来一直进行团体辅导,而且每年高一、高二的第二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校园心理剧展演活动,3月至6月期间,学生创作、排练、参演、感悟。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校园心理剧的团体辅导模式与平时的心理课程实施相结合,通过不断扩大其活动内容,持续营造积极氛围,达到教育目的。
一、学校注重心理课程建设
一是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预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我校主要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行为表现、分析讨论、内心独白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心理变化,领会其中的道理。多年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心理辅导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程,组织学生在各种模拟场景中进行活动和学习成为学校特色教育之一。
二是开展脑思维训练活动,使那些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学生,通过大脑思维训练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
三是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咨询辅导方法的培训课程。如“课堂中的教育机智”“心理案例的书写”“如何管理情绪”“情绪对别人的影响”“木桶理论的启示”等。
二、拓展心理教育的渠道和内涵
课堂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专业的心理教师不仅会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識,而且会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如一些有益的互动和交流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课堂无法涉及学生更广泛的生活内容,这限制了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不断扩散积极的心理教育效应
在初始年级进行校园心理剧表演活动,不仅可以让来自不同学校的新生更近距离地了解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并融入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编写和表演心理剧,挑战自我、重新思考、重新评价,大多数新生可以明显改善因学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意识等潜在的心理谜题,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感受、分享各种情感与感悟,使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情,使之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
校园心理剧对学生和学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施中也要注意把握几个“度”。
1.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
辅导教师在心理剧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决定了心理剧演出的水平和对学生的心理自助功效,不是哪个教师都能胜任此项工作,他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头脑清晰、有敏锐的目光和极强应变能力的心理辅导教师,从人物刻画、角色体验、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否则会对人际交往团体的成员造成伤害。
2.要营造一种非批判的氛围
校园心理剧是通过具体和生动的形象再现,让学生明白道理走出困惑。演员要自然地、真诚地、创造性地扮演角色,还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演员来发挥自己的角色,鼓励他们去探索与尝试。所以,校园心理剧的排演要注意:一是参与排演者不是为了表演而作秀;二是演员在表演和分享讨论中得到的启发;三是观众是否有感悟和体验。
3.要注重表演后的交流与分享
心理剧表演中的“演员”和“观众”大多是有同样问题冲突的人,在参与、观看的过程中,对同一情境的体验却是不同的,演出后要让“演员”分享表演角色带来的情感共鸣和体验的收获,还要邀请“观众”参与交流,把观众的情感拉进情节中,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使心理教育和辅导的目标在分享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4.要关注校园心理剧的定位
校园心理剧的主题要围绕“原生态”的学校生活,内容取自学生的现实问题,目的是促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积极态度的养成,但剧中成员们的感受,除了有积极的,还会有一些负面的情感体验被表现出来,在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确保校园心理剧的有效定位。
总之,校园心理剧拓展了学生心理教育的内涵。它以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又高于生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其他心理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辅导功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