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解要学习的新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在尝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再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指导学生讨论与学习,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
有幸学习了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而且亲自尝试了这种教学法五年时间,在尝试期间我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谈自己试验以来的浅显收获吧!
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解要学习的新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在尝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再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指导学生讨论与学习,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直到学生学会为止。我还知道了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在结构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自学课本,讨论课本为主。尝试教学法一般结构是: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教学的五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为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程序。在第三步骤的新课教学过程中,更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教学过程又分为五个环节:在准备题引入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教学一般用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配合的形式。我在数学教学中,着重采用了尝试教法。在采用尝试教法的过程中,我在讲授新课知识前,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一些准备性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起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过渡,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我主要遵循以下的步骤:
第一: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例题。
尝试题一般同课文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结构,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例题后,去理解和解答尝试题。如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的解比例例1,我按以下程序进行:
1准备题:(多媒体出示)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例题的引入
1.1口算:略(指名回答)(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口算)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的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完成得更好。
1.2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为解比例作准备)
3x=8×15。 x÷15=0.8
师:解方程同学们完成的不错,下面的题目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1.3填空(多媒体出示)8:4=( ):3
师:很好,你计算括号的方法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尝试新知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把( )改成x,就变成了8:4=x:3,比例中含有了未知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比例”。出示后,问:“现在谁会算8:4=x:3这道题呢?”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思考。随后老师又说:“同学们,如果这道题还不会算,请看课本例题怎样算,再来算黑板上这道题,好吗?”出示尝试题已经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需求,这时老师引导学生不会的阅读课本例题就成学生迫切的需要了。学生在自学例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不会的,老师可鼓励学生提问或互相讨论。学生自学或互相讨论课本例题以后,弄清课本例题的解决办法,他们对黑板上的尝试题解答急不可待了。
第二:尝试练习,开展讨论。
尝试练习在一般情况下,要让好、中、差三类的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他学生自行练习。此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练习情况。尝试练习时会出现有对有错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这三类学生的黑板计算和练习情况,让学生互相讨论,提出不同看法。讨论,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质疑问难,教师小结。
学生解答了尝试题,是学生已经直觉地掌握知识的体现。但是,系统的计算理论,还必须让他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进行质疑和系统重点的小结,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知识。
第四:巩固练习,教师总结。
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新学知识是否掌握,同时,也是让学生对新学知识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有其重点,为了巩固和强化这些新知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争取短时间高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知识层次。抓住关键进行练习巩固,练习中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发展延伸题,从有特点的掌握及变化发展的引申中踏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以上面为例,可以分组出示下面练习题:
8:4=x:3 15:x=6:4 x:20=1.5:9
教师的总结应是扼要和概括。如①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②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③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一定很多吧,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收获吧!④本节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掌握什么知识,还要注意些什么,等等。
这节课运用了尝试教法,学生通过自己学会了如何解比例,十分高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接下来例2的学习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
有幸学习了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而且亲自尝试了这种教学法五年时间,在尝试期间我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谈自己试验以来的浅显收获吧!
邱学华教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解要学习的新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在尝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再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指导学生讨论与学习,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直到学生学会为止。我还知道了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在结构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自学课本,讨论课本为主。尝试教学法一般结构是: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教学的五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为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程序。在第三步骤的新课教学过程中,更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教学过程又分为五个环节:在准备题引入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教学一般用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配合的形式。我在数学教学中,着重采用了尝试教法。在采用尝试教法的过程中,我在讲授新课知识前,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一些准备性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起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过渡,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我主要遵循以下的步骤:
第一: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例题。
尝试题一般同课文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结构,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例题后,去理解和解答尝试题。如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的解比例例1,我按以下程序进行:
1准备题:(多媒体出示)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例题的引入
1.1口算:略(指名回答)(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口算)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的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完成得更好。
1.2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为解比例作准备)
3x=8×15。 x÷15=0.8
师:解方程同学们完成的不错,下面的题目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1.3填空(多媒体出示)8:4=( ):3
师:很好,你计算括号的方法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尝试新知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把( )改成x,就变成了8:4=x:3,比例中含有了未知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比例”。出示后,问:“现在谁会算8:4=x:3这道题呢?”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思考。随后老师又说:“同学们,如果这道题还不会算,请看课本例题怎样算,再来算黑板上这道题,好吗?”出示尝试题已经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需求,这时老师引导学生不会的阅读课本例题就成学生迫切的需要了。学生在自学例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不会的,老师可鼓励学生提问或互相讨论。学生自学或互相讨论课本例题以后,弄清课本例题的解决办法,他们对黑板上的尝试题解答急不可待了。
第二:尝试练习,开展讨论。
尝试练习在一般情况下,要让好、中、差三类的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他学生自行练习。此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练习情况。尝试练习时会出现有对有错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这三类学生的黑板计算和练习情况,让学生互相讨论,提出不同看法。讨论,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质疑问难,教师小结。
学生解答了尝试题,是学生已经直觉地掌握知识的体现。但是,系统的计算理论,还必须让他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进行质疑和系统重点的小结,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知识。
第四:巩固练习,教师总结。
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是检查学生对新学知识是否掌握,同时,也是让学生对新学知识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的过程。每一节课都有其重点,为了巩固和强化这些新知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争取短时间高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知识层次。抓住关键进行练习巩固,练习中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发展延伸题,从有特点的掌握及变化发展的引申中踏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以上面为例,可以分组出示下面练习题:
8:4=x:3 15:x=6:4 x:20=1.5:9
教师的总结应是扼要和概括。如①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②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③同学们这节课收获一定很多吧,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收获吧!④本节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掌握什么知识,还要注意些什么,等等。
这节课运用了尝试教法,学生通过自己学会了如何解比例,十分高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接下来例2的学习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