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orce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认真听讲”与“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这五种学习方式,不难看出,“认真听讲”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动手实践”是探索新知的基本手段,“自主探索”是学会学习的重要保障,“合作交流”是分享成果的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五大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实现相容性和互补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认真听讲,主动获取知识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形象地比喻:“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去。”的确,这扇窗户如果关闭,学生的学习就会严重受阻。只有认真听讲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闪现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教学挂图和学生操作用具等吸引学生的眼球,采取多种游戏活动进行练习训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并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思考,增强思考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动脑、善于动脑,激发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的精神,让他们养成质疑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如在教学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驶36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时,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1)“先求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60÷(120÷3)。(2)先求每行驶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3÷120×360。(3)先求360千米是120千米的几倍?3×(360÷120)。(4)先求120千米是360千米的几分之几?3÷120/360……学生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学会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和表达,做到多动脑筋,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形成“你这样做,我可以那样做;你的方法好,我的方法更好”的主动思考意识。
  三、动手实践,促使主动探究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要从行动中来,不行动而求知识是靠不住的”;“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这一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坚持的“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相吻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主动发现、探究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学生每人有一个直角,我有一个锐角,在请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后,大家都发现我的角小而他们的大。于是我佯装不服气,让学生把直角的两条边剪短,然后得意地说:“现在我的角大,你们的角小了!”学生先是一楞,接着有的同意地点头,有的半信半疑地皱眉头,也有的反对地摇头。在学生各抒己见、小小辩论后,有学生提出:可以用重叠比一比的办法证明。于是经过比较后,在事实面前,学生顿时领悟:还是老师的角小,我们的角大。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剪短了大角的两条边,还是这个角大,你想到了什么呢?有的说:“角的边变长变短,角的大小不会变。”有的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我接着追问:“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在玩活动的角后,学生得出了结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大小有关。在教师层层点拨下,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次次被点燃,在动手实践中、在共同探讨中解决了疑难。
  四、自主探索,培养探究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不仅主动获取知识,而且能感悟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456→465、564→546、654→645,让学生检验交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进入了“愤”“悱”状态,因而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了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从中挖掘了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情感
  “合作交流”突出了学生间的协作和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合作中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合作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亲自实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推导。先让学生课上交流,说一说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而后由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合作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充分放手,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开发创新潜能。小组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合作、各抒己见、探新求异。最后归纳总结出拼、切、补、割等多种不同方法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合作互动,既发挥了小组每个人的智慧,寻找到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还分享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总之,《數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是本着“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整合学习方式,使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动态等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之精华与现代教育理念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一种旨在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全新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原则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启发式教学 应用原则 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从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和朱熹的教学思想中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配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
博主按:方晓是我多年的文友,虽至今未曾谋面。他是南方人,专业法律,但爱好文学,写小说,写得来劲,写得漂亮。在全国很多知名刊物发表他的文章。《我们剧本》,他写得很大胆,很
摘 要: 本文是一节课的教学案例,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展现了一节课的具体过程,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针对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加以剖析,体现了课改给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发现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尽量使你们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教师对教
我校一些青年教师对工作非常认真投入,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倾注了比普通学生多几倍的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他们常常感慨:“老师真是难当,好学生吧,不用操心,差学生吧,操多少心都没用,整天白忙活。”我刚工作时也有过这种想法,现在想想,发觉这里面存在不小的问题,就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变操之过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已经积累到
认识石文辉,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各类美术赛事的展厅,在朋友的居室,在一些单位、公司的办公场所,都经常邂逅石文辉的山水画。那扑面而来的谦谦君子气,常令我艳羡
知识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而能力则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制约。学生的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形成与发展,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需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一些在小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了初中后却掉队了,究其原因,往往是其不适应中学学习所致。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较之知识的获得要慢些,需要教师长期关注与培养,重视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课改要求教师应立足当前
根据实际情况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主环随机冷却做了初步设计和优化,用冷却方程对主环随机冷却做了详细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表明,随机冷却对主环束流冷却速度很快,冷
进入初中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随之而来的是,随着课业的繁重,一部分原来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会在课业负担下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呢?笔者认为,对初中生要多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的引导,提高其学习效率。现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步步设疑,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条件”时,要求学生从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优化教学预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出现的差错资源,实现精彩生成。同时,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教师的引领。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