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数学活动的定义及涉及范畴,提出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教师应明确教学活动的内容,从多方考虑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结合教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步骤及方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体会到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能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考虑 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要求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考虑以下几点 一、考虑学生所学的知识量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量。一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 总结规律, 归纳为一个系统, 这就是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水平, 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 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讨论它的解, 须用到配方法, 或因式分解法等等, 那么上课前教师要清楚这些方法学生是否掌握, 掌握程度如何, 这样, 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己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右《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几何、代数时旳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常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眀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面谈谈与学生思维水平有关的两个问题。
1、 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众所周知, 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 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先后, 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初三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歩,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
2、 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说,给一个浓度问题,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给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浓度方面的题目。后者就属于逆向型思维。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例如:试求其反函数等于自身的函数。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让学生观察某一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主要性质,并逐一加以说明。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 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目前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如果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有相应的变化。比方说,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学课本里有浓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积问题,在讲解时,可用一个方程表示不同问题,使诸问题得到统一,只是问题形式不同而己,其方程形式没有什么本质差异,可一次讲完几个问题。可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来归纳出相近的知识点一并讲解,使学生能够解决不同形式的同种问题。
数学活动教学,不仅考虑初等数学之特点,教材的逻辑结构,而且具体的某段知识也要仔细研究,不同性质的内容用不同方法去处理。
四、思考积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前提是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比方说,对于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积极思考,不光是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当然前提是教师先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比方说,如果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己经到位,那么这时可以适当让学生做一点题目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质上是积极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极为重要。
1、 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意义,以及使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时的乐趣,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
2、 合理评价学生
对于平时的检测成绩,应及时给与合理的评价,成绩不错的及时表扬鼓励。成绩不尽人意的更应该多加鼓劢。同时评价学生也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比方说如果学生一直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样的学生需要鼓励加辅导。其实学生的情绪、心境、学习态度跟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3、 成功是最好的鼓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价,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鼓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戓出现困难时,要适时、有效地帮肋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 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考虑 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要求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考虑以下几点 一、考虑学生所学的知识量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量。一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 总结规律, 归纳为一个系统, 这就是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水平, 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 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讨论它的解, 须用到配方法, 或因式分解法等等, 那么上课前教师要清楚这些方法学生是否掌握, 掌握程度如何, 这样, 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己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右《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几何、代数时旳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常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眀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面谈谈与学生思维水平有关的两个问题。
1、 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众所周知, 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 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先后, 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初三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歩,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
2、 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说,给一个浓度问题,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给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浓度方面的题目。后者就属于逆向型思维。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例如:试求其反函数等于自身的函数。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让学生观察某一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主要性质,并逐一加以说明。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 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目前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如果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有相应的变化。比方说,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学课本里有浓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积问题,在讲解时,可用一个方程表示不同问题,使诸问题得到统一,只是问题形式不同而己,其方程形式没有什么本质差异,可一次讲完几个问题。可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来归纳出相近的知识点一并讲解,使学生能够解决不同形式的同种问题。
数学活动教学,不仅考虑初等数学之特点,教材的逻辑结构,而且具体的某段知识也要仔细研究,不同性质的内容用不同方法去处理。
四、思考积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前提是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因课、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比方说,对于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积极思考,不光是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当然前提是教师先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比方说,如果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己经到位,那么这时可以适当让学生做一点题目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质上是积极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极为重要。
1、 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意义,以及使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时的乐趣,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
2、 合理评价学生
对于平时的检测成绩,应及时给与合理的评价,成绩不错的及时表扬鼓励。成绩不尽人意的更应该多加鼓劢。同时评价学生也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比方说如果学生一直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样的学生需要鼓励加辅导。其实学生的情绪、心境、学习态度跟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3、 成功是最好的鼓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价,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鼓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戓出现困难时,要适时、有效地帮肋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