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人对毛泽东的时尚和商业利用远远超过中国人,当互联网还没有发展为全球产品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还在懵懂于网络域名的时候,英国人就于1998年抢先注册了“毛泽东”的域名。
远在东方的毛泽东显然无法像影响千千万万中国青年一样对英国的青年产生震撼,但是英国几个主要人物对毛泽东的评点,让毛泽东的形象在英国的青年心中扎了根。
曾经撰写《毛泽东传》的英国学着迪克·威尔逊这样评价毛泽东:“对许多海外华人来说,毛是个英雄。他使中国站起来反抗外国的压迫。”
而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则在生活上描述毛泽东的工作方式:“那是一间陈设简朴的房间,周围摆满了书和他伏案批阅的文件。”
对毛泽东的认识
更加趋于偶像化
英国人对毛泽东的时尚和商业利用远远超过中国人,当互联网还没有发展为全球产品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还在懵懂于网络域名的时候,英国人就于1998年抢先注册了“毛泽东”的域名。
英雄的传说总是让人产生联想,进而会激发创作欲望。当毛泽东被英国前首相卡拉汉表扬为“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对他无以伦比的纪念”后,英国人对于毛泽东的认识更加趋于偶像化。
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崇拜,毛泽东形象开始被赋予时尚理念,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和物体上。在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曾经举行过“时尚毛泽东”展览,富于想象力的英国人把展览变成了一场文化盛宴。由众多红色丝织品组成的毛泽东画像布上,点缀着许多黑白和彩色的照片,上面记录了许多毛泽东经历过的重大政治事件,还包括了许多毛泽东生活场景的照片。
还有很多人会把毛泽东图像印在衣服上,甚至还有人把毛泽东图像贴在身体的各个部分,比如手臂、胸前。
以研究中国著称的英国学者格利格尔·本顿在接受《华人世界》采访时则表示,把毛泽东图案作为广告印在衣服上只是一种商业用途,仅仅是时装行业发展的一种表现,并不具有任何政治色彩。
不过,毛泽东时尚元素的背后,更多是精神上的崇敬。英国著名“滚石乐队”的摇滚乐手、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对毛泽东充满崇敬之情,甚至在约翰·列侬的歌词里还出现了毛泽东。
“年轻人把毛泽东作为一个人物形象,看成对权力的反叛者。”《毛泽东传》一书的英国作者菲利普·肖特告诉《华人世界》。
痴迷毛泽东者依然存在
虽然毛泽东已经去世30周年,但是对于英国甚至欧洲来说,他和他的思想仍旧是个谜,仍旧有很多人在研究他。号称“中国通”的格利格尔·本顿就表示:“在英国,数以百计的书籍和文章已经写过毛泽东。”
而对于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传》作者菲利普·肖特的言论很有代表性。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得最好,他说毛泽东“改变中国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菲利普·肖特还表示,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就不会有今日,他是中国现存的主要动力之一。历史不能简化,不应低估以往人物扮演的角色,毛泽东的作用仍然很大。
菲利普·肖特评价毛泽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在冷战时期的一系列内外政策,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带来了稳定的国际环境,也使西方国家和中国之间确立了合作的基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欧洲人开始认为中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经济竞争的强力对手。
200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在英国的游行队伍中,出现了毛泽东的图像,许多年轻人举着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毛泽东等人的图像走完游行全程。英国人对毛泽东提倡的思想理论依旧着迷,对他的乌托邦主义也充满好奇。因此,在今天,不论在社会实践中,还是学术研究中,痴迷毛泽东者依然存在。
但是,随着国外有关毛泽东研究的书层出不穷,也有一些开始带有极端的片面性。菲利普·肖特认为对毛泽东应该客观地看待,不能采取随便的态度,这样对毛泽东、对国家会产生多方面的遗憾,他期望中国更加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