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配合教材进行改进,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可以如此处理如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步骤如下:(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mL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又如,教材中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许多实验均可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师应细致地钻研大纲和教材,合理改进实验和补充实验。
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研究,反复实验,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对于上好这节课是很关键的在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乙烯》的引课时可由趣味性实验“可燃烧的冰”引入,操作如下:课前在表面皿中放入一小块电石,引课时教师向表面皿中加入冰块,使其接触电石,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冰块,冰块剧烈燃烧看到“冰”能燃烧,学生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氮气一节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教材只给出了反应方程式,没有进行实验探究此处教师可增加探究性实验操作如下:(1)展示收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2)把盛有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3)待液面不在上升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移开拇指;(4)向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颜色消失说明了什么?②松开手指后,气体由无色又恢复红棕色说明了什么?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了什么?通过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将本部分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又如[实验2\|4]可作如下改进: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试管中气体收集到约占试管体积的一半时,将试管取出使试管中气体与空气混合,然后把试管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这种改动,能听到尖锐的爆鸣声,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在对教材中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只能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替代化学实验但是课堂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显著,运用课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而往往不能发现其后的颜色略变浅因为根据人的视觉特点由浅变深的现象则不易感知运用制作的课本实验的原型模拟和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又如,钠一节的教学中,钠与氯气、钠与硫的反应,前者初中时已做过实验,后者实验现象不能保证,就可通过放实验录像的形式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和启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配合教材进行改进,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可以如此处理如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步骤如下:(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mL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又如,教材中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许多实验均可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师应细致地钻研大纲和教材,合理改进实验和补充实验。
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研究,反复实验,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对于上好这节课是很关键的在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乙烯》的引课时可由趣味性实验“可燃烧的冰”引入,操作如下:课前在表面皿中放入一小块电石,引课时教师向表面皿中加入冰块,使其接触电石,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冰块,冰块剧烈燃烧看到“冰”能燃烧,学生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氮气一节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教材只给出了反应方程式,没有进行实验探究此处教师可增加探究性实验操作如下:(1)展示收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2)把盛有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3)待液面不在上升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移开拇指;(4)向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颜色消失说明了什么?②松开手指后,气体由无色又恢复红棕色说明了什么?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了什么?通过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将本部分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又如[实验2\|4]可作如下改进: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方,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试管中气体收集到约占试管体积的一半时,将试管取出使试管中气体与空气混合,然后把试管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这种改动,能听到尖锐的爆鸣声,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在对教材中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只能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替代化学实验但是课堂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显著,运用课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而往往不能发现其后的颜色略变浅因为根据人的视觉特点由浅变深的现象则不易感知运用制作的课本实验的原型模拟和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又如,钠一节的教学中,钠与氯气、钠与硫的反应,前者初中时已做过实验,后者实验现象不能保证,就可通过放实验录像的形式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和启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