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和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据库类应用和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几点方法,并提出了在这门课的教学中以“实践驱动”和“结合案例”的教学法。即对于这种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基础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不断在课堂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实践驱动、任务驱动、结合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149-01
  一、引言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应用技术将各种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信息类学科的同学,不论是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库解决方案、商务智能和电子商务的研究学习,都涉及到海量或分布式数据的处理,因此要大量应用数据库相关的知识,所以这类应用和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数据库应用和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由于数据库应用和实践课程都属于比较新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面可共参考和借鉴的资料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不断听取其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边探索边改进,力争把这类課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好。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本课程的教学要做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归纳而言,我就如何优化这门课程的教学谈以下几点思考。
  1.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为之介绍一到两种目前主流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介绍与数据库有关的开发技术,例如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数据的操作、编程语言中的数据库接口等。使他们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这几种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管理和高级管理,并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应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下的数据库开发编程方法,能够管理一个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并能结合用户需求设计和实现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和编程。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上才能做到重点、难点突出。
  2.采用“实践驱动”和“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不同,数据库应用和设计实践是以应用和实践为主的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把抽象的理论与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案例相结合来,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实际任务”和案例分析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思想。依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为学生设计与实际项目开发有关的各种习题,例如实际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中数据库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上机实践掌握老师介绍的方法。依据“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课堂的举例和课后的练习的设计中,都设计具有实用意义的案例,让学生能结合实际,有兴趣来学习并完成实验,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能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很好掌握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如:使用综合性较强的案例),积极利用数据库应用和实践技术来整合其他课程的知识,注重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素质。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数据库应用和设计实践技术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例如与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原理性课程及网页设计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等实践性课程的整合。通过应用性课程与原理性课程的整合,可以使同学们充分地利用新的知识,巩固并应用在原理性课程中学过的基础知识,发挥潜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把学到的原理知识用到实践中来。
  4.明确教师的角色。在理论课程中,教师扮演着课程“讲述者”、“传授者”、“领导者”的角色。对于像数据库应用和设计实践这类比较新的课程,我们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的位置,才能提高新的课程的学习效果,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设计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①设计者: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并且提高教学效果。②引导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为人师表,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③合作者:师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④评价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努力方向。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竞争”者:通过实验环境给师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师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三、小结
  通过对数据库应用和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和其他教师的探讨,并在听取了学生的学习意见后,我认识到对于讲授这类新的应用和实践型课程,在教学准备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任务驱动”和“结合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正实用的技术。还有注意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能把这门课孤立起来,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武嘉平.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2期
  [2]于华.多媒体信息技术之教学浅谈[J].信息教研周刊,2012年5期
其他文献
“对话”一词,很早就出现于古希腊哲学著作中。苏格拉底与其弟子柏拉图通过对话,阐发了智者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追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有把对话运用到教学中的范例。现代解释学、建构主义、接受美学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对话对阅读文本及人类自我理解的重要性。现代对话理论已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并吸收到母语教育有关文件中。综观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对话理论早已有意无意地被人们运用到各种语文活动之中。不过
作文的教与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具探索性、挑战性的环节.一直以来无论是写作文,还是教作文都是学生和老师们头疼的事.“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语文教师的
《祝福》特意把文中的主人公安排在一个特定的风俗中,而且这个风俗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主人公的一生,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这个主人公就是祥林嫂,这个特定的风俗就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祝福的风俗。文章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祝福”,连文章的题目也是“祝福”,那么这祝福的风俗在文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一、交代社会环境  文章一开始就说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
《边城》里碧溪岨上二老傩送的一次歌声,使略晓情事的翠翠在梦中摘到了悬崖半腰的虎耳草。虎耳草这个意象在文章第十四节到第十八节中反复出现五次,并且每一次出现都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次的意义。这样,虎耳草意象已不仅仅是它本身,在其表象之后蕴涵着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它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意味的象征性意象。本文试图从文本入手分析这一意象产生的原因,深层次的意蕴及其在文本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触发的结晶。正如意象派
一、自律诗  自古以来,做官的就有贪有廉,廉洁的称清官或廉吏,被当时和后代人所敬仰;贪黩的称贪官或赃官,如果他的名字能留传下来,则落万世骂名。  有人说,在贪污受贿的环境中,个人很难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古代办贪污案常常牵连一大片,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不然,关键还是在自己,就看你有没有“拒腐蚀,永不沾”的意志和决心,如果有,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古代的廉吏,有注重名节,立志清廉,一心
1  “当……当……当”,天井村小学的那块铜钟准时传来了放学的讯号。一时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整个村庄变得灵动起来。乡亲们早已经习惯了孩子们的作息,也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了家里,一时间炊烟轻柔地缭绕在各家的屋顶。  孩子们的欢呼声越来越近了,可刘大爷还是早早的在屋旁的大青石上开始张望了,希望自己的孙女晓兰能早些回来。  说起这晓兰真是怪可怜的。八年前,不到一岁的她被丢弃在了这个村庄。这个村子太穷,乡
黄永林,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化和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出版《中西通俗小说比较研究》、《20世纪中国大众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小学数学第12册上的“比例的应用”我已经上了几次,从没有学生提出过疑问,这一次却受到了学生强有力的挑战。事情是这样的: 上完有关比例的教学内容后,我拿出《小学生数学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