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的问题,与培养学生思维的不同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全面考虑,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材内容,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各种带有艺术色彩的问题,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语言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育呼唤“爱”,教师提问前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这就是指时时刻刻都必须想着孩子,凡事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关心、理解、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信,善待他们的一切言语和行为,让他们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所以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必须做到“四性”,即启发性、艺术性、创造性和互动性。
一、启发性
孩子的知识面较窄,所积累的语言往往不能把他的内心想法、想要表达的东西真切、生动地展示给别人,此时,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蚂蚁和蝈蝈》一文时,在进行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搬粮食、运货物的方法。我有意让班级里面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小朋友来回答,“你能不能来给大家说说呢?”,这时他想说“扛”,但他几次都没有说出口,手在旁边不停的比划着,我知道:他是一时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就引导说:“你想用动作来表现吗?那样很好。你做给大家看看,让其他同学来猜猜是什么方法,好吗?”经过我的启发,他就大胆地做起动作来,其他小朋友纷纷投入活动,告诉我这是个怎样的方法,我又问他:“是这个意思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满足地做了下来。
经过我的启发,这个小朋友得到很好的一次锻炼,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体验了成功,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这一定会激励他以后更大胆地去表现自己。
二、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就是同样的话、同样的事,换种方式说得艺术点,做得艺术点,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诱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比如: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提问:“蝈蝈现在还能神气起来吗?”这时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提问,并不能马上反应过来。我紧接着又提问:“换作是你,你能神气起来吗?”学生们这时纷纷站起来说道:“换作是我,不能神气。因为蝈蝈比较懒!”“蚂蚁勤劳,蝈蝈懒,所以不能神气起来了”…… 可见,教师艺术性的提问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效果。
三、创造性
我认为:每换一批孩子,每上一节课,对自己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里、不一样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个丰富的世界,教师的提问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练好内功是不行的。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云房子》,感悟课文之后,我提问:“哪位同学能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表现内容”。这时,学生们纷纷到黑板上拿起粉笔画了起来,课文在黑板上变成了生动的连环画,学生们变成了文中的“主角儿”……有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他的同伴大喊:“太阳是红色的呀!老师,你来看……”我走进一看,他的太阳是“草绿色”的,这时不少小朋友都围过来看,七嘴八舌地评价着,那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就请其他小朋友坐下来听听他的解释。他认真地说:“我希望太阳是绿色的,像小树、小草一样,小鸟也喜欢绿色的家,我觉得绿色对我们太重要了!”其他小朋友听了他的话,似乎有所领悟,纷纷说:“对,对……”而我也感到了这话里更为丰富的内容,我带领孩子们为他鼓掌……,这是孩子自己真是的想法,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理解强加给孩子!
四、互动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彼此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积极地与学生共同活动,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文时,我与学生都把自己当成“乌鸦”,结合自己的想象,大胆地运用眼神、表情、动作与语言来表演,学生认识得更清楚、感悟得更深刻,读得更有血有肉了。有了这一铺垫,当学到的结尾时,我摆出一副“乌鸦喝不到水”的可怜神情,“哪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想想办法呢?”,这时学生们一个个紧锁眉头,做着和我类似的神情,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中,他们说了很多方法,还互相评议,活脱脱的“小军师”,真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把握这四项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能够全方位的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展示语文课的活力与魅力。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西大吴小学)
教育呼唤“爱”,教师提问前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孩子”,这就是指时时刻刻都必须想着孩子,凡事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关心、理解、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信,善待他们的一切言语和行为,让他们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所以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必须做到“四性”,即启发性、艺术性、创造性和互动性。
一、启发性
孩子的知识面较窄,所积累的语言往往不能把他的内心想法、想要表达的东西真切、生动地展示给别人,此时,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蚂蚁和蝈蝈》一文时,在进行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搬粮食、运货物的方法。我有意让班级里面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小朋友来回答,“你能不能来给大家说说呢?”,这时他想说“扛”,但他几次都没有说出口,手在旁边不停的比划着,我知道:他是一时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就引导说:“你想用动作来表现吗?那样很好。你做给大家看看,让其他同学来猜猜是什么方法,好吗?”经过我的启发,他就大胆地做起动作来,其他小朋友纷纷投入活动,告诉我这是个怎样的方法,我又问他:“是这个意思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满足地做了下来。
经过我的启发,这个小朋友得到很好的一次锻炼,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体验了成功,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这一定会激励他以后更大胆地去表现自己。
二、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就是同样的话、同样的事,换种方式说得艺术点,做得艺术点,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诱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比如: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提问:“蝈蝈现在还能神气起来吗?”这时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提问,并不能马上反应过来。我紧接着又提问:“换作是你,你能神气起来吗?”学生们这时纷纷站起来说道:“换作是我,不能神气。因为蝈蝈比较懒!”“蚂蚁勤劳,蝈蝈懒,所以不能神气起来了”…… 可见,教师艺术性的提问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效果。
三、创造性
我认为:每换一批孩子,每上一节课,对自己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里、不一样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是个丰富的世界,教师的提问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练好内功是不行的。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云房子》,感悟课文之后,我提问:“哪位同学能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表现内容”。这时,学生们纷纷到黑板上拿起粉笔画了起来,课文在黑板上变成了生动的连环画,学生们变成了文中的“主角儿”……有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他的同伴大喊:“太阳是红色的呀!老师,你来看……”我走进一看,他的太阳是“草绿色”的,这时不少小朋友都围过来看,七嘴八舌地评价着,那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就请其他小朋友坐下来听听他的解释。他认真地说:“我希望太阳是绿色的,像小树、小草一样,小鸟也喜欢绿色的家,我觉得绿色对我们太重要了!”其他小朋友听了他的话,似乎有所领悟,纷纷说:“对,对……”而我也感到了这话里更为丰富的内容,我带领孩子们为他鼓掌……,这是孩子自己真是的想法,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理解强加给孩子!
四、互动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彼此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积极地与学生共同活动,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一文时,我与学生都把自己当成“乌鸦”,结合自己的想象,大胆地运用眼神、表情、动作与语言来表演,学生认识得更清楚、感悟得更深刻,读得更有血有肉了。有了这一铺垫,当学到的结尾时,我摆出一副“乌鸦喝不到水”的可怜神情,“哪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想想办法呢?”,这时学生们一个个紧锁眉头,做着和我类似的神情,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中,他们说了很多方法,还互相评议,活脱脱的“小军师”,真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把握这四项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能够全方位的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展示语文课的活力与魅力。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西大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