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就是人的门面。窗户未必需要多么华丽,但是门面则一定要“装修”得漂亮,这是后妃们在后宫中脱颖而出的凭借,也是获得皇帝长久宠聿的资本。清代后官里的妃嫔们,对于“门面”的维护极为用心,历经二百多午,形成了系统的美容养颜秘法。
满清在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的时候,由于肉类脂肪和乳制品油脂的作用,所以天然拥有抗寒冷、抗干燥的皮肤。女子不尚化妆,拥有健康、自然的美态。清朝兴起之后,入关之前,由于战乱,生活动荡不安,因此宫中女子保持节俭、纯朴的生活习惯,逢年过节才会略施粉黛。当时清官一年的费用相当于明朝一天的费用,而明朝宫廷里仅脂粉银就达40万两。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清孝庄文皇后的常服相上,面部也仅仅是画了画眉,没有更多的修饰。
胤稹美人图·倚门观竹 绢本设色 184×98cm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胤稹美人圖·消夏赏蝶 绢本设色 184×98cm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化妆不将就之后,各色化妆品也开始多了起来。乾隆时期,清官会专门派人到江南采购或由三大织造机构代为采买“宫粉”,还包括胭脂、玉容香皂、猪胰子、擦牙散、嫩面粉、双料宫粉、抿头刨花等。除了采买,后妃们还在闲暇时光自制化妆品。乾嘉时期,后妃们会在玫瑰花、茉莉花开放之时,将它们熏蒸成露,配上外国进口香精,制作成花露水,在洗澡时使用。当然这种土产自然比洋货要差一点,所以当西洋的花露水、香水舶来之时,后妃们非常喜欢。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从粤海关贡进的就有薄荷油、松柏油、丁香水、花露水、花露油、玫瑰油、石花油等产品。
除了进口,清官还会自制玫瑰精油,彼时妙峰山有千亩玫瑰园,六月花期时会提炼精油,30斤鲜花提炼1斤玫瑰油,“比黄金还贵重”。慈禧也是玫瑰花制品的拥趸,晚年她还亲自参与玫瑰胭脂的制作,可见其对于化妆的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初进宫时,慈禧因美貌和善于化妆得到了成丰帝的宠爱,自然也受到了别的妃嫔嫉妒,而她一步步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圣母皇太后,善于化妆自然是她的利器之一。所以后来即使政务繁忙之时,也未对化妆掉以轻心,甚至年近古稀仍然风韵犹存。据载,每天起床之后,慈禧先梳头后洗脸,仅洗脸就要用好几种不同香料配置的香水和香皂。为了达到宫里讲究的珠圆玉润效果,她在每天就寝之前,会在脸上、前胸、手臂上都涂上大量的粉,长久之后,皮肤白嫩细腻,像鸡蛋一样光滑、滋润。由于她对化妆的痴迷,因此每年过节她最喜欢别人送的礼物就是巴黎香水、香粉、香皂等物。
不过,化妆美容也仅是保养的一个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善,还需要在内在的保养上下足够的功夫。
心写治平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 绢本设色 52.9×688.3cm 清 郎世宁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中医历来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面容的变化是由内里的病变引起的,和人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子系统密切相关。而要保持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转,就需要食物与药物的营养。于是,“舌尖上的美容”应运而生。
食用猪肉是满族的传统,自从15世纪从游猎转为定居之后便开始风行,因此积累了非常独到的烹调猪肉技艺,如烤乳猪、煮白肉、酱猪爪、红扒肘子、干炸丸子等,至今享誉海内外。猪肉菜肴也成为后妃们美容的上品。
福肉,即煮白肉。其时萨满教每天早晚两祭,用神猪两口于坤宁宫内大锅里煮熟。祭祀后分给众人,称为“分福肉”,寓意神祖降福给众人。肉是用清水煮的,不加调料,吃的时候切片蘸盐,清香酥软。由于白水煮,没有任何色素,对光洁皮肤、养颜美容具有功效。同时,没有调料的破坏,肉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充分保留,而脂肪则溶在了汤里,这样的白肉香而不腻,受到后妃们的喜爱。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皇太后从年轻时便吃斋念佛,平日以素食为主,但对煮白肉情有独钟,足可见其魅力。
上图:铜镀金四方委角粉盒
长6.3cm 宽6.5cm 高2.6cm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通高42cm 长42cm 宽42cm 清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掐丝珐琅兽面纹长方形奁
高12.9cm 口径8.8×6.3cm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铜镀金架香水瓶
瓶高28cm 宽 11cm 19世纪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英国香水瓶
高28cm 宽11cm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蜂蜜和甜食也是清官后妃们的最爱。她们将水果腌渍在蜂蜜中,既保持了水果的原味,也可以长期保存不变形状,成为茶余饭后的主要小吃。这样的特殊嗜好,形成了满族独特的蜜饯文化,从全国各地进贡的水果都做成了蜜饯,多达两百多种。除了蜜饯,她们还经常食用松子糖、芝麻糖、花生糖、核桃沾、桂花糖等。也正是由于后妃们长期食用蜂蜜和糖,因此一个个面容红润、肌肤细腻,从里到外都透着滋润。
化出好妆容
满清在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的时候,由于肉类脂肪和乳制品油脂的作用,所以天然拥有抗寒冷、抗干燥的皮肤。女子不尚化妆,拥有健康、自然的美态。清朝兴起之后,入关之前,由于战乱,生活动荡不安,因此宫中女子保持节俭、纯朴的生活习惯,逢年过节才会略施粉黛。当时清官一年的费用相当于明朝一天的费用,而明朝宫廷里仅脂粉银就达40万两。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清孝庄文皇后的常服相上,面部也仅仅是画了画眉,没有更多的修饰。
胤稹美人图·倚门观竹 绢本设色 184×98cm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胤稹美人圖·消夏赏蝶 绢本设色 184×98cm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化妆不将就之后,各色化妆品也开始多了起来。乾隆时期,清官会专门派人到江南采购或由三大织造机构代为采买“宫粉”,还包括胭脂、玉容香皂、猪胰子、擦牙散、嫩面粉、双料宫粉、抿头刨花等。除了采买,后妃们还在闲暇时光自制化妆品。乾嘉时期,后妃们会在玫瑰花、茉莉花开放之时,将它们熏蒸成露,配上外国进口香精,制作成花露水,在洗澡时使用。当然这种土产自然比洋货要差一点,所以当西洋的花露水、香水舶来之时,后妃们非常喜欢。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从粤海关贡进的就有薄荷油、松柏油、丁香水、花露水、花露油、玫瑰油、石花油等产品。
除了进口,清官还会自制玫瑰精油,彼时妙峰山有千亩玫瑰园,六月花期时会提炼精油,30斤鲜花提炼1斤玫瑰油,“比黄金还贵重”。慈禧也是玫瑰花制品的拥趸,晚年她还亲自参与玫瑰胭脂的制作,可见其对于化妆的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初进宫时,慈禧因美貌和善于化妆得到了成丰帝的宠爱,自然也受到了别的妃嫔嫉妒,而她一步步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圣母皇太后,善于化妆自然是她的利器之一。所以后来即使政务繁忙之时,也未对化妆掉以轻心,甚至年近古稀仍然风韵犹存。据载,每天起床之后,慈禧先梳头后洗脸,仅洗脸就要用好几种不同香料配置的香水和香皂。为了达到宫里讲究的珠圆玉润效果,她在每天就寝之前,会在脸上、前胸、手臂上都涂上大量的粉,长久之后,皮肤白嫩细腻,像鸡蛋一样光滑、滋润。由于她对化妆的痴迷,因此每年过节她最喜欢别人送的礼物就是巴黎香水、香粉、香皂等物。
不过,化妆美容也仅是保养的一个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善,还需要在内在的保养上下足够的功夫。
心写治平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 绢本设色 52.9×688.3cm 清 郎世宁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吃出好气色
中医历来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面容的变化是由内里的病变引起的,和人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子系统密切相关。而要保持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转,就需要食物与药物的营养。于是,“舌尖上的美容”应运而生。
食用猪肉是满族的传统,自从15世纪从游猎转为定居之后便开始风行,因此积累了非常独到的烹调猪肉技艺,如烤乳猪、煮白肉、酱猪爪、红扒肘子、干炸丸子等,至今享誉海内外。猪肉菜肴也成为后妃们美容的上品。
福肉,即煮白肉。其时萨满教每天早晚两祭,用神猪两口于坤宁宫内大锅里煮熟。祭祀后分给众人,称为“分福肉”,寓意神祖降福给众人。肉是用清水煮的,不加调料,吃的时候切片蘸盐,清香酥软。由于白水煮,没有任何色素,对光洁皮肤、养颜美容具有功效。同时,没有调料的破坏,肉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充分保留,而脂肪则溶在了汤里,这样的白肉香而不腻,受到后妃们的喜爱。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皇太后从年轻时便吃斋念佛,平日以素食为主,但对煮白肉情有独钟,足可见其魅力。
上图:铜镀金四方委角粉盒
长6.3cm 宽6.5cm 高2.6cm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通高42cm 长42cm 宽42cm 清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掐丝珐琅兽面纹长方形奁
高12.9cm 口径8.8×6.3cm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铜镀金架香水瓶
瓶高28cm 宽 11cm 19世纪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英国香水瓶
高28cm 宽11cm 清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蜂蜜和甜食也是清官后妃们的最爱。她们将水果腌渍在蜂蜜中,既保持了水果的原味,也可以长期保存不变形状,成为茶余饭后的主要小吃。这样的特殊嗜好,形成了满族独特的蜜饯文化,从全国各地进贡的水果都做成了蜜饯,多达两百多种。除了蜜饯,她们还经常食用松子糖、芝麻糖、花生糖、核桃沾、桂花糖等。也正是由于后妃们长期食用蜂蜜和糖,因此一个个面容红润、肌肤细腻,从里到外都透着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