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的红领巾电视台最早创办于1997年9月,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校红领巾电视台从众多校园电视台中异军突起,打造成了学校的一个品牌,曾被评为无锡市十佳校园电视台、无锡市十佳少先队电子媒体阵地、全国百佳优秀校园电视台。回顾我校红领巾电视台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念好了管理上的“三字经”:即注重一个“实”字、贵在一个“恒”字、力求一个“新”字。
一、注重一个“实”字:求真务实,科学调配人、财、物
求真务实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信奉: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好。1997年,随着电视机(当时还是25寸彩电)进入学校的普通教室,无锡地区的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创办红领巾电视台。我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认识到电视媒体具备视听结合、传递信息快、生动形象的特点,在今后的德育和学校管理中将会大显身手,因而决定筹备开办我校的红领巾电视台。
1.落实设备——电视台正常运作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认为落实设备是红领巾电视台正常运作的前提。1997年7、8月间,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了将近23万元添置了电视台启动的必备设施:如2台松下摄像机、1台编辑机(线性编辑系统)、1台奥拓字幕生成机、2台彩色监视机、2台录像机、1台专用电脑等,并为所有的教室统一配备了25寸的电视机。由于当时添置的很多设备都是进口的,质量很好,大部分到现在还在使用。
2.落实人员——电视台正常运作的关键
设备到位了,更关键的是人。一个电视节目的出台,要历经策划组稿、主持拍摄、编辑播放等若干程序,是少先队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完美协调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选派大队辅导员担任主要负责人,协调少先队与电教组两条线之间的分工合作,建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大队部—信息技术处”联合组成的学校电视台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电视台的实施步骤及反馈信息,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商量对策,及时处理。
3.落实制度——电视台正常运作的保证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设施进入校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配备的设备设施不能成为摆设,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随着设备和人员的落实,我们着手制订制度。制度不用多,关键在于提高执行力。
(1)每周定期播出制度。我们要求红领巾电视节目要做到每周定期播出,各班组织学生定时收看。如果哪一周没有电视节目,学校校长室会具体追究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及时、有效地协调,保证同一个问题不重复出现。从1997年9月起至今,除了少数特殊情况,我校红领巾电视节目都能做到如期和全校师生见面,已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一道精神大餐。
(2)学生全面参与制度。红领巾电视台是少先队的一个重要教育阵地,这个阵地的自主权应该交给孩子。我们组建了小记者团,培训了一批小编导、小主持人、小摄像员。虽然孩子的作品难免稚嫩,但我们坚持主张:孩子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十多年间,一批批的学生通过参与电视台的工作,自己宣传自己、教育自己。电视台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培养了一大批的小能人。一批最早的红领巾电视台小工作者有的现在已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
(3)节目的定期保存制度。我们非常注重资料的积累和保存,这既便于我们不断地回顾反思,精益求精,同时也能珍藏我校红领巾电视台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电视台运作之初,还没有VCD、DVD,我们的节目全部以录像带的形式保存。记得1999年无锡市第二届校园电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吸引众多参观者眼球的正是我校积累3年的电视节目,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令全体参观的同仁连连赞叹。随着技术的更新,2000年,我们把所有的电视节目经过电脑处理,全部刻录成光盘,实现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现在,我们保存节目的形式又发生了改变,把电视节目转成了网络流媒体,以网络的形式予以保存,可以随时上网点播。
二、贵在一个“恒”字: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校红领巾电视台之所以能成为品牌,更多地贵在一个“恒”字——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1997年创办初期,有很多学校比我们装备得更齐、做得更好,但后来随着这股校园电视台的流行风刮过,其他新的风潮又兴起了,大多数学校的校园电视台渐渐成为历史,有的也许是由于领导更替而消失,有的虽勉强维持,但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支撑我们十几年坚持办好红领巾电视台的动力来源于以下几点。
1.受班主任欢迎,德育成效显著
在不断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红领巾电视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新奇感,滋润了孩子们那颗迫切追求真、善、美的童心,已逐渐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首选手段和主要阵地。学校的日常常规管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等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红领巾电视台通过开设“校园凸透镜”、“小辣椒”等栏目,将镜头对准各班的卫生、课间纪律、两操、午间用餐等方面,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跟踪报道,对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适度曝光,对学生间一些苗头性问题通过电视节目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如:红领巾电视台拍摄了《钥匙丢了怎么办》、《七嘴八舌话压岁钱》、《红领巾争当“四好”少年》、《助理校长上岗了》等专题片,在校园管理中起到了辅助作用,深受教师们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欢迎。这是红领巾电视台能持之以恒的原因之一。
2.培养了学生能力,得到了家长支持
在电视台的运作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我校电视台有一句口号:自己的节目自己办。我们有着一支比较完整的呈梯队式的学生制作队伍,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可凭借自己的特长参加应聘。在少先队和班主任的协调组织下,小编导、小记者、小主持人们自己编写电视脚本,自己采访,自己编、播节目,教师只是协助摄像。学生们穿梭于校园中,把摄像机对准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把话筒伸向同龄人,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他们也跨出校门,走上社会,捕捉校外的新人新事。如:红领巾电视台制作了《日新月异话胡埭》、《走进九龙湾》、《走进绿色军营》等地方教育专题片,广受大家好评。更重要的是,在拍摄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能力拓展了,家长自然全力支持。
3.成为展示教育的窗口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朝气与活力,与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是否扎实、是否富有成效和生命力是息息相关的。我校红领巾电视台作为少先队工作的一个亮点,日益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红领巾电视台拍摄的《墨海之舟》、《丝竹声声》、《胡小的篮球小子们》、《大书法家和小书法家》、《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我能行》、《我们的一百种经历》等专题片,已成为展示我校教育生活的窗口。
三、力求一个“新”字:开拓创新,永远追求“更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校红领巾电视台在十多年的运作历程中,始终本着一个“新”字,努力地追求“更好、更优、更卓越”。
1.设备上不断更新换代
电视台设备及时更新换代是我校一直关注的重点。我们陆续添置了视频捕捉卡、录像机、音响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了保证学生收看电视节目的效果,2001年,教室内电视机从25寸全部更换成了29寸。2005年11月,随着无锡地区“一网新三机”进教室工程的全面启动,我们又将所有的教室内电视机全部更换成了50寸的大背投,仅两次更换工程就累计支出60多万元。2004年起,我们添置了视频服务器,每期节目定时上传,完全实现网络点播。
2.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
红领巾电视台工作室的几位教师平时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反思,撰写的文章在全国、省、市校园电视研讨会上经常发表和获奖。随着校园网的不断更新完善,2004年7、8月间,他们利用暑假,创造性地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校园电视点播系统,把每周一期的红领巾电视节目转换成视频节目挂在校园网上,完成了质的飞跃。如今,我们下属三个分校的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访问我校的校园主页,随时点击收看任何时段拍摄的校园电视。
3.管理上不断创新开放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中来,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改变管理的策略。如:通过校园内部管理平台进行电视节目预告,保证收视率。又如:原先的电视节目一般以少先队大队部统一组织为主,视野比较窄,栏目比较有限,设置的目的也更多地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为学校管理服务。为了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我们把一部分组织权限适度下放到班级,每次节目由大队部和某一个班级共同合作完成,凝聚大家共同的智慧。在不断地创新摸索中,栏目设置也更丰富多彩,更富时代气息,有“你点我播”、“班级特色展示专栏”,也有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专题类节目“校园内外”等。每个学期期末,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各班选送的节目进行评比表彰,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因而近几年的电视节目也日趋精彩。
红领巾电视台真正是小荧屏大舞台。它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更为学生的跨越发展搭建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一、注重一个“实”字:求真务实,科学调配人、财、物
求真务实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信奉: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好。1997年,随着电视机(当时还是25寸彩电)进入学校的普通教室,无锡地区的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创办红领巾电视台。我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认识到电视媒体具备视听结合、传递信息快、生动形象的特点,在今后的德育和学校管理中将会大显身手,因而决定筹备开办我校的红领巾电视台。
1.落实设备——电视台正常运作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认为落实设备是红领巾电视台正常运作的前提。1997年7、8月间,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了将近23万元添置了电视台启动的必备设施:如2台松下摄像机、1台编辑机(线性编辑系统)、1台奥拓字幕生成机、2台彩色监视机、2台录像机、1台专用电脑等,并为所有的教室统一配备了25寸的电视机。由于当时添置的很多设备都是进口的,质量很好,大部分到现在还在使用。
2.落实人员——电视台正常运作的关键
设备到位了,更关键的是人。一个电视节目的出台,要历经策划组稿、主持拍摄、编辑播放等若干程序,是少先队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完美协调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选派大队辅导员担任主要负责人,协调少先队与电教组两条线之间的分工合作,建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大队部—信息技术处”联合组成的学校电视台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电视台的实施步骤及反馈信息,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商量对策,及时处理。
3.落实制度——电视台正常运作的保证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设施进入校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配备的设备设施不能成为摆设,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随着设备和人员的落实,我们着手制订制度。制度不用多,关键在于提高执行力。
(1)每周定期播出制度。我们要求红领巾电视节目要做到每周定期播出,各班组织学生定时收看。如果哪一周没有电视节目,学校校长室会具体追究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及时、有效地协调,保证同一个问题不重复出现。从1997年9月起至今,除了少数特殊情况,我校红领巾电视节目都能做到如期和全校师生见面,已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一道精神大餐。
(2)学生全面参与制度。红领巾电视台是少先队的一个重要教育阵地,这个阵地的自主权应该交给孩子。我们组建了小记者团,培训了一批小编导、小主持人、小摄像员。虽然孩子的作品难免稚嫩,但我们坚持主张:孩子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十多年间,一批批的学生通过参与电视台的工作,自己宣传自己、教育自己。电视台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培养了一大批的小能人。一批最早的红领巾电视台小工作者有的现在已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
(3)节目的定期保存制度。我们非常注重资料的积累和保存,这既便于我们不断地回顾反思,精益求精,同时也能珍藏我校红领巾电视台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电视台运作之初,还没有VCD、DVD,我们的节目全部以录像带的形式保存。记得1999年无锡市第二届校园电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吸引众多参观者眼球的正是我校积累3年的电视节目,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令全体参观的同仁连连赞叹。随着技术的更新,2000年,我们把所有的电视节目经过电脑处理,全部刻录成光盘,实现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现在,我们保存节目的形式又发生了改变,把电视节目转成了网络流媒体,以网络的形式予以保存,可以随时上网点播。
二、贵在一个“恒”字: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校红领巾电视台之所以能成为品牌,更多地贵在一个“恒”字——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1997年创办初期,有很多学校比我们装备得更齐、做得更好,但后来随着这股校园电视台的流行风刮过,其他新的风潮又兴起了,大多数学校的校园电视台渐渐成为历史,有的也许是由于领导更替而消失,有的虽勉强维持,但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支撑我们十几年坚持办好红领巾电视台的动力来源于以下几点。
1.受班主任欢迎,德育成效显著
在不断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红领巾电视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新奇感,滋润了孩子们那颗迫切追求真、善、美的童心,已逐渐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首选手段和主要阵地。学校的日常常规管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等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红领巾电视台通过开设“校园凸透镜”、“小辣椒”等栏目,将镜头对准各班的卫生、课间纪律、两操、午间用餐等方面,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跟踪报道,对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适度曝光,对学生间一些苗头性问题通过电视节目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如:红领巾电视台拍摄了《钥匙丢了怎么办》、《七嘴八舌话压岁钱》、《红领巾争当“四好”少年》、《助理校长上岗了》等专题片,在校园管理中起到了辅助作用,深受教师们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欢迎。这是红领巾电视台能持之以恒的原因之一。
2.培养了学生能力,得到了家长支持
在电视台的运作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我校电视台有一句口号:自己的节目自己办。我们有着一支比较完整的呈梯队式的学生制作队伍,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可凭借自己的特长参加应聘。在少先队和班主任的协调组织下,小编导、小记者、小主持人们自己编写电视脚本,自己采访,自己编、播节目,教师只是协助摄像。学生们穿梭于校园中,把摄像机对准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把话筒伸向同龄人,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他们也跨出校门,走上社会,捕捉校外的新人新事。如:红领巾电视台制作了《日新月异话胡埭》、《走进九龙湾》、《走进绿色军营》等地方教育专题片,广受大家好评。更重要的是,在拍摄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能力拓展了,家长自然全力支持。
3.成为展示教育的窗口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朝气与活力,与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是否扎实、是否富有成效和生命力是息息相关的。我校红领巾电视台作为少先队工作的一个亮点,日益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红领巾电视台拍摄的《墨海之舟》、《丝竹声声》、《胡小的篮球小子们》、《大书法家和小书法家》、《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我能行》、《我们的一百种经历》等专题片,已成为展示我校教育生活的窗口。
三、力求一个“新”字:开拓创新,永远追求“更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校红领巾电视台在十多年的运作历程中,始终本着一个“新”字,努力地追求“更好、更优、更卓越”。
1.设备上不断更新换代
电视台设备及时更新换代是我校一直关注的重点。我们陆续添置了视频捕捉卡、录像机、音响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了保证学生收看电视节目的效果,2001年,教室内电视机从25寸全部更换成了29寸。2005年11月,随着无锡地区“一网新三机”进教室工程的全面启动,我们又将所有的教室内电视机全部更换成了50寸的大背投,仅两次更换工程就累计支出60多万元。2004年起,我们添置了视频服务器,每期节目定时上传,完全实现网络点播。
2.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
红领巾电视台工作室的几位教师平时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反思,撰写的文章在全国、省、市校园电视研讨会上经常发表和获奖。随着校园网的不断更新完善,2004年7、8月间,他们利用暑假,创造性地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校园电视点播系统,把每周一期的红领巾电视节目转换成视频节目挂在校园网上,完成了质的飞跃。如今,我们下属三个分校的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访问我校的校园主页,随时点击收看任何时段拍摄的校园电视。
3.管理上不断创新开放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中来,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改变管理的策略。如:通过校园内部管理平台进行电视节目预告,保证收视率。又如:原先的电视节目一般以少先队大队部统一组织为主,视野比较窄,栏目比较有限,设置的目的也更多地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为学校管理服务。为了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我们把一部分组织权限适度下放到班级,每次节目由大队部和某一个班级共同合作完成,凝聚大家共同的智慧。在不断地创新摸索中,栏目设置也更丰富多彩,更富时代气息,有“你点我播”、“班级特色展示专栏”,也有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专题类节目“校园内外”等。每个学期期末,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各班选送的节目进行评比表彰,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因而近几年的电视节目也日趋精彩。
红领巾电视台真正是小荧屏大舞台。它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更为学生的跨越发展搭建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