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反馈的改革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09553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教学环境下,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固守陈规,沿袭传统教学中“讲完记,记完考”的课堂反馈形式,而应抓住课程改革的精髓,施好力,用好劲.新课程的实施应“贴地面步行,而不在云端舞蹈”,所以,高中物理课堂反馈的改革也应脚踏实地,逐步践行.
  1 以思辨的形式反馈学生的认知程度
  作为教师,应在师生“辩”中,巧用生成性的课堂资源,不要总是想办法把学生纳入自己的轨道,而应该及时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内容中,引导学生开展辩论:“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卡车内,如果有个人竖直向上跳起,那么他将落在何处?”学生都积极参与,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辩论.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落在原地,但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落在车的后方,他们认为人跳起后,车在向前运动,因而人将落在后面,双方相持不下,各持己见.此时,一个学生的回答别出心裁,他认为:“按照这种说法,你就可以完成24小时的世界环游.当你跳起来时,地球已经转过去了,人会落在后面,那么,只要24小时不停地、持续的跳,你就能实现环球旅游了.”此时,辩论进入了高潮,有的学生认为说:“空气如果和人一样,在地球向前转动过程中,落在后面,那么,风该多大啊.”“怪不得密闭的车厢内不会感到有风,而在敞开的车上就会有很大的风.”学生越辩越明,他们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的思辨过程中得以提升.
  2 以物理建模的形式反馈学习方法的构建
  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是迈进正确解题的最关键的一步.从物理教学本质来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物理模型的教学,物理模型有实体模型,过程模型,条件模型等等,熟悉、理解常见的物理模型是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题给信息中寻找能为我所用的信息,同时画出简化、清晰的示意图.
  笔者曾要求学生实地估测自行车在行进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图1),不想这个问题却把学生难住了,他们推着自行车在操场上团团转,就是不知该如何入手;后来让他们回教室演算一道类似的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设所用的时间为t,通过位移为s,试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图2),结果学生很快就求出了答案.两者对比,真是如出一辙.
  我们看许多物理题目,尽管形式各异但其内核是相同的,都是来源于同一个原型题,即“母题”,它们只是稍加演变而成的“子题”.其实母题就是一种模型,例如“子弹打木块”就是典型的力学模型,许多凡是涉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题目,大多可以归结于它,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舍得花功夫,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物理过程,并能从不同的角度,例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功与能的关系,冲量与动量的关系等方面加以剖析,以求透彻理解,最终达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
  3 以巧设问题和例题的形式反馈学生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
  在讲“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教材上以自由落体过程为例子,在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那么多的机械能守恒例子中,为什么要选择自由落体?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圆轨道上下滑的物体,小球被绳子的一端拴住而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的木块压缩弹簧等,这些例子不是经常在讨论机械能守恒问题吗?面对学生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一个机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思考理想条件下,纯物理问题与物理实验的不同或如何结合.本人借题发挥反问学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上述几个问题中满足机械能守恒吗?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必须测得动能与势能,在上述几个例子中如何测量速度(动能),如何测量高度(势能)?弹性势能怎么测?实验装置怎么设计?方法可行吗?数据如何记录?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方法灵活多样,在这样愉快的课堂气氛下,教师加以合理地引导和总结,使学生自主的展现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真正掌握,关键在于解题过程中的反复琢磨和不断领悟,切忌停留在概念和规律本身的文字上下功夫,选择和设计典型问题和例题,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则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自然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例如在复习“原子核物理”时观察教材中的一个实验插图(图3),指导学生就此图做知识的挖掘,综合分析和拓展训练.
  ①知识挖掘:A.发射源开口为何要竖直向上?开口水平放置会怎样?B.用电场和磁场分离不可见的射线有什么不同?磁场如何放置?C.粒子在两种场中做何种运动?
  ②综合分析:让学生把握内涵,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牛顿运动定律的巩固应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把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复习.
  ③拓展训练:人们常说的防核辐射指的是哪几种粒子或射线?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通过对这种题目层层设问的训练,让“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巩固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以疑引思,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应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4 以重演原理来源的形式反馈学生对于物理思想的认识层次
  理想的物理教学应该是,以浓缩的时空和必然的形式重演人类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去亲历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启迪.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领悟思想方法,陶冶科学精神,从而全方位的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例如简谐运动的规律,教学中如果没有对简谐运动的物理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就贸然给出公式F=-kx,学生对其规律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误认为仅仅是胡克定律F=kx的翻版.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弹簧振子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F,速度v,加速度a,以及位移x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并要求他们尝试从中找到最基本的规律来,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发现:F与v的方向时同时反,大小此增彼减,关系复杂多变;而F与a之间方向始终相同,大小同增同减,关系确实简单,但这只是F=ma的体现,再看F与x,两者方向始终相反,大小又成正比,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最能准而简明的反映简谐振动中力与运动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5 以问题联想的形式反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对于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应树立长远的目标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已知汽车质量为m,行驶速度为v0,汽车安装有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试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紧急制动停车,汽车共经过多少距离?”学生不难解出该题的答案为:s=mv202f v0t0,如果此题至此为止,似乎感觉物理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如果此时,我们可以联想到该问题与交通法规的联系,拓展问题,这道题将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三禁”的缘由:汽车的制动距离s与质量m有关,因而要“禁超载”;又与速度v0有关,因而要“禁超速”;还与反应时间t0有关,所以要“禁酒后驾驶”.这样,学生就能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与生活是那么接近,从而增强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
  6 以活动组的形式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合作组的划分到合作组中成员的分工,教师要精心策划,在活动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如何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困难如何寻求别人的帮助,如何帮助别人,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会应答和质疑,同时要能将自己的观点看法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在活动组成员相互辨析的过程中,分析,解释,总结,以实现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理念.
  总之,灵活把握高中物理课堂反馈的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保证.践行高中物理课堂反馈的改革,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也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发展.
其他文献
“牵羊只牵头.”rn“擒贼先擒王”,也许丰子恺大师是烂熟于心的,可是他可不知道牵羊也有这样的规律.农民以农为生,他们牵过的羊肯定比大师画过的多,因此知道这一规律不足为奇
在高中阶段,一些复杂问题的物理规律有时会与较为简单的另一类问题相似,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等效”的思想,利用较简单问题得到的规律来处理这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从而使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下面笔者结合例题谈一谈“等效法”在高中物理习题中的应用.  1等效“光路”  例1如图1,在军事演习中,特种部队从公路上的A点出发,欲奔袭前方沙滩上的目标B,目标B距公路的距离BC=2000 m,部队出发点A到C
滑块与斜面体模型的受力分析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对这类问题还是感觉比较困难,特别是其中摩擦力的确定,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实际上,滑块与斜面体模型中,只要从物体初始状态发掘出关键条件,再讨论当条件变化之后物体的受力情况,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就滑块与斜面体模型中的几个典型例题,探讨一下这个模型中物体的受力特点和分析方法.  1平衡状态下滑块与斜面体的受力分析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恰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往往很复杂,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无论多么复杂,我们抓住它的实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利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建立其物理模型,是解答物理题的关键.提高学生建模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利用类比思维,实现规律的等效  在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题中所述物理过程或所给图形比较生疏,导致处理比较困难,我们通过类比思想找出相似之处,都遵从相同的规律,问题就迎刃而
期刊
小径,满是枯草。雾霭深处,清冷静谧。我依附着墙壁,寻找一扇门,却被时光堆砌的尘埃,牵绊了脚步。周遭,叛逆的、保守的、理性的、浪漫的黑沉淀了一切喧嚣。我停止挣扎,深呼吸
初中物理主要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很多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生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  11教学课时少  在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足够的时间,然而,目前初中
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愿望。对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进行探讨。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高中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政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 
1 案例简介  1.1 研究背景  数学方法在物理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 数学方法是物理的研究方法  物理科学方法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二是物理研究方法;三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等.可见,数学方法是物理研究方法之一.  1.1.2 数学方法是处理物理问题的工具  多数物理概
高中物理有关自感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能够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成因,教学的关键是做好断电自感和通电自感两个实验我们设计了“组合式自感演示仪”,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断电自感和通电自感两个实验。  1组合式自感演示仪的特点  “组合式自感演示仪”轻巧方便、插入式的电路板设计新颖,又能随时满足演示的需要演示仪主要是把演示断电自感和通电自感电路所需要的器件,分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