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吟诵是古代的读书方法,也是古人创作诗文的重要手段,当今,我们把吟诵作为一个对古诗文理解的途径。在部编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占到所有选篇的30%。针对部编教材的这一变化,教师若能教会学生吟诵,将吟诵注入格律诗教学,对促进格律诗乃至其他古诗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吟诵;部编教材;格律诗教学
一、 前言
吟诵是中国古诗文的传统诵读法,也叫唱诗,从先秦开始流传至今,它也是古人创作诗文的重要手段。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教授认为:“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能让孩子深刻体会格律诗的内涵和韵味,感受到格律诗的魅力;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记忆。
二、 小学格律诗的教学现状
以往,多数老师对格律诗的教学,不讲格律,把“韵”也丢了,只把诗当白话理解。讲解式的格律诗教学很乏味、机械,也拔高了教学要求。学生被动聆听,很难培养学习和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教材培训中强调:“古诗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吟诵是把诵读表达不足的地方展示充分,是诵读的升华,因此,将吟诵注入格律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格律诗与其吟诵规则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代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格律诗讲究对仗,平仄押韵,节奏十分分明,适合吟诵。格律诗的吟诵要遵循“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规则。为了让孩子牢记格律诗的吟诵规则,吟誦专家们把它编成口诀。
口诀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
口诀二: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字需分明,依字行腔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
这样的吟诵口诀需结合具体的诗文,借助简单的吟诵符号才能让孩子快速理解和运用,如:
一三五字平声用短横“”表示,二四六字平声则用中横“”,押韵平声用长横“”,仄声用短竖线“|”,入声字用“!”。
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望庐山瀑布》为例,可这样标上吟诵符号。
根据吟诵口诀,仄声吟诵时应读短音,两个平声吟诵时前短后长。诗中“日”“直”“尺”“落”为入声字,归仄声,吟诵时要短促。“看”字依格律读平声。韵字“烟”“川”“天”吟诵时要拖长音、回缓,把气息吐完。诗句中的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平仄不作严格要求,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必须“平长仄短”分明。“照”字为仄声,所以《望庐山瀑布》是仄起调(首句第二个字是平声则为平起调),节奏点的规则为“四二二四”(平起调为“二四四二”),即“炉、看、流、河”四个字吟诵时,声音要拖长,有所停顿。这样在吟诵时就能呈现抑扬顿挫的效果。
要让孩子学会吟诵,需分步教学,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孩子掌握吟诵的口诀,学会标好格律诗的平仄、节奏点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读练习便可出调。
四、 吟诵是格律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吟诵帮助孩子更好地读懂格律诗
中华吟诵协会秘书长徐建顺指出:“中国的诗歌,其含义不仅仅通过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声调、韵律、节奏、曲调等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声韵是有含义的!”故,让孩子学会吟诵,借助吟诵的声音,让他们与诗人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更深刻地体会古诗文的精神内涵。
例如,老师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在孩子读准古诗后,开展这样的古诗教学,让孩子借助吟诵的声音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师:孩子们,“两个”“翠柳”都是仄声,吟诵的调要高。你们能从这两个词中听出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吟诵调高,让我仿佛看到黄鹂在高高的柳树上。
师:那“鹂”字在偶数位,吟诵时应拖长,诗人用这样的长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树上黄鹂鸣叫的声音长。
生:(孩子很快会举一反三)老师,“含”字在偶数位,吟诵时也要拖长音,形容西岭很远。
生:“千秋”吟诵时也要拖长音,表示秋天很长。
师:“千秋”表示时间长,不表示秋天很长。这里要强调的是“泊”是偶数位的字,本应拖长音,但因它是入声字,故在吟诵时要短促。谁来试试?
(生反复吟诵《绝句》)
师:在刚才的吟诵中,你们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杜甫草堂前面有翠绿的柳树,上面有两只黄鹂正在高兴地唱着歌,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越飞越远。
生2:我仿佛看到杜甫站在窗前,眺望满是积雪的远山。
生3:我仿佛看到杜甫的草堂前有一条大河,岸边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
……
(二) 吟诵激发孩子学习格律诗的兴趣
我第一次给孩子吟诵格律诗时,孩子非常喜欢,对吟诵充满好奇。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告诉我:“真好听,像唱京戏一样。”从此,孩子们非常期待每周的经典吟诵课。一次,我在指导孩子吟诵王翰的《凉州词》时,我先让他们朗诵这首古诗,孩子们读得十分豪迈,但在吟诵时却十分悲情。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原来这首诗押的是“ei”韵。在古诗文中,押“ei”“iu”“ou”韵的,都比较绵长、灰暗,表达的情绪比较低落的。而现代的朗诵不按平仄,把“韵”丢了,固然感受不到诗人吟诗时的那份悲情。类似这样的吟诵,让孩子感受到吟诵的声韵是美的,能传情的,就更加喜欢吟诵古诗文了。
(三) 吟诵促进记忆
我国汉字有自己的发音方式,故读书方式也与众不同。南怀瑾老先生在接受拜访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你们今天的读书,小学读过中学忘掉了,中学读过大学忘掉了,读完大学要出国留学统统忘掉了,要从头来过。我们那个时候读书是读到肠子里去,读到肚子里去,读后一辈子都不会忘,到死的时候都不会忘记。”这是因为南老先生是按照平声长,仄声短来读的,依字行腔,把每个字都读饱满。这样他们读过一遍之后就能记得住,读几遍就能背下来,所以用吟诵的方式学习格律诗古诗,孩子能学得更轻松更有兴致,记得更牢。
五、 结语
中华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格律诗不仅仅是文字,它也是一种旋律,是可以歌唱的。吟诵,让孩子感受格律诗的音韵美,让他们在聆听纯洁、美好的声音的同时,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吟诵,定能给部编教材中的格律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建顺,陈琴.我爱吟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匡溱.浅谈格律诗的吟诵技巧[D].东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林美勤,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新桥中心小学。
关键词:吟诵;部编教材;格律诗教学
一、 前言
吟诵是中国古诗文的传统诵读法,也叫唱诗,从先秦开始流传至今,它也是古人创作诗文的重要手段。古典文化学者叶嘉莹教授认为:“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能让孩子深刻体会格律诗的内涵和韵味,感受到格律诗的魅力;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记忆。
二、 小学格律诗的教学现状
以往,多数老师对格律诗的教学,不讲格律,把“韵”也丢了,只把诗当白话理解。讲解式的格律诗教学很乏味、机械,也拔高了教学要求。学生被动聆听,很难培养学习和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教材培训中强调:“古诗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吟诵是把诵读表达不足的地方展示充分,是诵读的升华,因此,将吟诵注入格律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格律诗与其吟诵规则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代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格律诗讲究对仗,平仄押韵,节奏十分分明,适合吟诵。格律诗的吟诵要遵循“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规则。为了让孩子牢记格律诗的吟诵规则,吟誦专家们把它编成口诀。
口诀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
口诀二: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字需分明,依字行腔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
这样的吟诵口诀需结合具体的诗文,借助简单的吟诵符号才能让孩子快速理解和运用,如:
一三五字平声用短横“”表示,二四六字平声则用中横“”,押韵平声用长横“”,仄声用短竖线“|”,入声字用“!”。
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望庐山瀑布》为例,可这样标上吟诵符号。
根据吟诵口诀,仄声吟诵时应读短音,两个平声吟诵时前短后长。诗中“日”“直”“尺”“落”为入声字,归仄声,吟诵时要短促。“看”字依格律读平声。韵字“烟”“川”“天”吟诵时要拖长音、回缓,把气息吐完。诗句中的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平仄不作严格要求,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必须“平长仄短”分明。“照”字为仄声,所以《望庐山瀑布》是仄起调(首句第二个字是平声则为平起调),节奏点的规则为“四二二四”(平起调为“二四四二”),即“炉、看、流、河”四个字吟诵时,声音要拖长,有所停顿。这样在吟诵时就能呈现抑扬顿挫的效果。
要让孩子学会吟诵,需分步教学,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孩子掌握吟诵的口诀,学会标好格律诗的平仄、节奏点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读练习便可出调。
四、 吟诵是格律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 吟诵帮助孩子更好地读懂格律诗
中华吟诵协会秘书长徐建顺指出:“中国的诗歌,其含义不仅仅通过文字来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声调、韵律、节奏、曲调等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声韵是有含义的!”故,让孩子学会吟诵,借助吟诵的声音,让他们与诗人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更深刻地体会古诗文的精神内涵。
例如,老师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在孩子读准古诗后,开展这样的古诗教学,让孩子借助吟诵的声音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师:孩子们,“两个”“翠柳”都是仄声,吟诵的调要高。你们能从这两个词中听出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吟诵调高,让我仿佛看到黄鹂在高高的柳树上。
师:那“鹂”字在偶数位,吟诵时应拖长,诗人用这样的长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树上黄鹂鸣叫的声音长。
生:(孩子很快会举一反三)老师,“含”字在偶数位,吟诵时也要拖长音,形容西岭很远。
生:“千秋”吟诵时也要拖长音,表示秋天很长。
师:“千秋”表示时间长,不表示秋天很长。这里要强调的是“泊”是偶数位的字,本应拖长音,但因它是入声字,故在吟诵时要短促。谁来试试?
(生反复吟诵《绝句》)
师:在刚才的吟诵中,你们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杜甫草堂前面有翠绿的柳树,上面有两只黄鹂正在高兴地唱着歌,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越飞越远。
生2:我仿佛看到杜甫站在窗前,眺望满是积雪的远山。
生3:我仿佛看到杜甫的草堂前有一条大河,岸边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
……
(二) 吟诵激发孩子学习格律诗的兴趣
我第一次给孩子吟诵格律诗时,孩子非常喜欢,对吟诵充满好奇。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告诉我:“真好听,像唱京戏一样。”从此,孩子们非常期待每周的经典吟诵课。一次,我在指导孩子吟诵王翰的《凉州词》时,我先让他们朗诵这首古诗,孩子们读得十分豪迈,但在吟诵时却十分悲情。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原来这首诗押的是“ei”韵。在古诗文中,押“ei”“iu”“ou”韵的,都比较绵长、灰暗,表达的情绪比较低落的。而现代的朗诵不按平仄,把“韵”丢了,固然感受不到诗人吟诗时的那份悲情。类似这样的吟诵,让孩子感受到吟诵的声韵是美的,能传情的,就更加喜欢吟诵古诗文了。
(三) 吟诵促进记忆
我国汉字有自己的发音方式,故读书方式也与众不同。南怀瑾老先生在接受拜访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你们今天的读书,小学读过中学忘掉了,中学读过大学忘掉了,读完大学要出国留学统统忘掉了,要从头来过。我们那个时候读书是读到肠子里去,读到肚子里去,读后一辈子都不会忘,到死的时候都不会忘记。”这是因为南老先生是按照平声长,仄声短来读的,依字行腔,把每个字都读饱满。这样他们读过一遍之后就能记得住,读几遍就能背下来,所以用吟诵的方式学习格律诗古诗,孩子能学得更轻松更有兴致,记得更牢。
五、 结语
中华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格律诗不仅仅是文字,它也是一种旋律,是可以歌唱的。吟诵,让孩子感受格律诗的音韵美,让他们在聆听纯洁、美好的声音的同时,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吟诵,定能给部编教材中的格律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建顺,陈琴.我爱吟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匡溱.浅谈格律诗的吟诵技巧[D].东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林美勤,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新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