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朱小辉的死,无疑给山城缙云留下了一个充满诡异、震惊的话题。
朱小辉,24岁,从学校踏入社会,才两年的时间。一个多星期前,朱小辉在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一家私人宾馆内自杀身亡。
与他同时离开这个世界的,还有另外一人——刘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今年也是24岁。此前两天,刘黎从数千里之外的云南曲靖赶到浙江缙云,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死去。
当初与朱小辉相约自杀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黎,另外一个人究竟是谁?最后有没有与朱小辉、刘黎一样,跨出这一步?现在依然是一个谜。
朱小辉自杀的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平台——网络自杀群体。这是一个令常人不可思议的圈子,它神秘,让人惊讶,却真实的存在。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圈子里的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渴望死亡。
生命从神圣到灰飞烟灭,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瞬。
A.震动缙云的自杀事件
这条短信相对应的“姓名栏”中,只有一个字——死。
新建镇河阳村,那是死者朱小辉的老家。村口一座桥,把村子与外界联系在一起。
朱小辉的家,就在这些民居群内。数日前,朱家唯一的一台电脑,已经被当地派出所暂时拿走。如果不是在网吧上网,家中的这台电脑,成了朱小辉与“网络自杀群体”联系的主要工具。
3月21日,成了朱小辉生命的转折点。
那天下午,朱小辉一人在父亲的五金铺子里。大概在下午3点钟左右,嫂子接到了小辉的电话。
电话中,朱小辉催促嫂子快来看守铺子,说自己要去一个朋友家。“电话中,小辉显得急匆匆的。”嫂子让小辉再等等,说马上就过来。
但朱小辉没有等嫂子来,就把铺子门一锁,转身离开。这一走,小辉就再也没有回来。
事后,朱小辉的家人分析,估计云南人刘黎当时已经快到缙云了,并且通知了小辉。
3月21日傍晚,朱小辉没有回家吃晚饭。
3月21日夜,朱小辉没有回家睡觉。
第二天一早,父亲和哥哥分别拨打了小辉的手机,但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他有时也不回家吃饭睡觉,偶尔会通宵在网吧玩,手机也经常没电,我们当时并没有太在意。”
3月22日,整整一天,朱小辉没有和家人联系过。
直到3月23日凌晨1点左右,朱俊杰接到了新建镇派出所的电话,才知道儿子已经死在了宾馆。那一刻,朱俊杰天旋地转,他怎么也无法想象,儿子居然——死了。
朱俊杰与大儿子赶到宾馆,在挂着“请勿打搅”的301房内,他们看到了朱小辉和刘黎的尸体,“躺在房间的地面上”,“面容很安详”。
在朱小辉手机上,保存着死前的最后一条短信,内容大意是:你们等等我,我们一起上路,做伴不寂寞。
而这条短信相对应的“姓名栏”中,只有一个字——死。
B.他曾是阳光开朗的青年
在他的QQ空间里,空间名是“天天向上,向上学习”。
事发后,刘黎的家人迅速从云南赶来,在缙云将尸体火化,随后返回云南。
朱、刘两家人并没有碰面。
刘黎的家境不错,刘父是当地一位村干部,家中还开有一家网吧,刘本人是当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
在这次自杀前,刘黎也曾有过一次自杀经历。那次,刘试图用200粒安眠药结束生命,但最后并未如愿。从那以后,家人没收了刘的身份证。但是刘手里的驾驶证,为他的这次缙云之行,提供了方便。
而朱小辉留给朋友的印象,是一个阳光、开朗的青年。
一个朋友在今年春节时,还与朱小辉一起玩麻将,“那时候,也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在今年春节,河阳古村组织了舞龙队表演,朱小辉是舞龙队的治安员,主要职责就是负责队伍的安全工作。一位老乡回忆道,那时他有说有笑,跑前跑后,工作非常积极。
仅仅一个月后,朱小辉就与这些朋友阴阳相隔,令人惋惜不已。
根据一位知情人提供的QQ密码,打开了朱小辉的QQ,看到了令人心痛的QQ签名:3月21日,多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啊~
但是,在朱小辉生前,他也曾有过积极的心态。在其QQ空间上,看到空间名即是“天天向上,向上学习”。
C.生命中最后的两年
他纳闷,为什么自己看着长大的孙儿,会如此脆弱?
在家人的眼里,朱小辉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在工作上,他是一个偏激、喜欢按自己个性行事的人;但在感情上,他又显得非常脆弱。
两年前,朱小辉从丽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专业是工业和居民建筑。毕业两年来,朱小辉先后在金华永康、缙云县城等地的企业打工。“每个单位干了不到几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然后就再换一个。”
前段时间,朱小辉的母亲托人把他介绍到缙云县开发区一家灯管厂内做业务员。但在一次重庆出差回来后,朱小辉就向老板交了辞职报告。
“按道理在交辞职报告前,应该找我们家人商量一下,但这孩子什么都没做,说不干就不干了。”
有一次,朱小辉的嫂子问他,究竟想找一份怎样的工作?朱小辉随口应了一句:只要不打工就行。
“我感觉他在学校里充满了理想,而踏入社会以后,发现现实与理想非常遥远。”朱小辉嫂子说。
在两年时间里,朱小辉还参加了缙云县举行的一次村官考试,但在初试时,以6分之差,无缘面试。
后来,他对村官考试失去信心。在同样的机会来临时,爷爷问他为什么不去再试。他对爷爷说,这种考试都是死记硬背的,没意思。
求职上屡屡碰壁,朱小辉希望在感情上寻找寄托。
朱小辉与其女友在初中时就相识。但两人真正走到一起,却是在大学毕业后。大概在今年2月底,两人分手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约16个月左右。 分手不久,前女友找到了新男朋友。而这时候,朱小辉已经深深爱上了那位女孩。
后来在朱小辉再三要求下,前女友答应和他见上一面,“但那天晚上,小辉在女孩的屋外整整等了一个晚上,都没有见到她”。
在朱小辉自杀前数日,家人为了试探他是否摆脱了那段感情,就问他:如果有一天,这个女的再回来,你会怎么样?
朱小辉毫不犹豫地说:“我还要她。”
朱小辉年近八旬的爷爷是缙云县退休教师,担任过多年的学校校长。他纳闷,为什么自己看着长大了的孙儿,如此脆弱?“工作找不到,你还年轻,可以再找!女友分手了,天下好姑娘多的是。”
前段时间,家中祭祖,朱小辉以抽血后浑身乏力为由,没有参加。爷爷认为这是孩子在推托,就问小辉,“那以后爷爷老了,走了,你也不去给爷爷上坟?”小辉笑道,“那不会,那是不一样的嘛。”
爷爷轻声地说,没有想到,戏言成真,再也看不见他了……
@专家@
我们那时候只满足低水平的生活保障,我做记者的时候还穿着打满补丁的裤子。但是现在,贫富差距过大,现在人的感受和当时毕竟不同。社会阶层严重断裂,上层为所欲为,不公平问题严重。这是主要原因。
著名学者杨继绳
每个时代都需要付出代价,但是成本有高有低,如果说大部分人活着都是痛苦的,那么机会成本在哪里?我们要让代价小一些,这才是制度变革的动力。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
@解读@
在美国,全国有几千个自杀预防中心,而中国只有几个。就是在这仅有的几个中,前几年上海市自杀预防中心的一位主任也自杀了,这一“戏剧”性的事件让人不得不对这仅有的几个自杀预防中心的成熟度产生怀疑。在大学仅有的10家心理学系中,只有杭州大学是用于预防的。
那么,是什么使日见增多的青少年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呢?除一部分遗传因素外,就是个人的心理问题了。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精神上的疾病,只是正常人的发病频率和程度较之精神病人要少得多、弱得多。而自身的承受力及性格又对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性格开朗者很少会选择这种极端方式的原因。
面对青少年自杀率攀升的现实,实施预防防护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先把心理疾病较严重的那部分人选出来,对其进行重点预防防护。在心理学上,一般将自杀分为现实的绝望的自杀、理想的利他的英雄的自杀、无意识的姿态的自杀、观念的形学的自杀、泄愤的幼稚的自杀、失望的逃避的自杀、否定自身的自杀七类。根据上述分类及个人的具体情况,就可制订出不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治疗。
事实上,对于企图较为明显的青少年自杀者,不能只是一味地劝说和心理疏导,还应当强制用药,待其情绪平稳后再加强营养调理。因为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自杀者是因其自身的强迫症引起的,自杀只不过是其自身明显或隐藏的强迫症的极端表现方式。在现代条件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意欲自杀者效果是最好的。曾有一位27岁、家住西郊的男子,怀疑自己患了麻风病,悲痛万分,两次自缢未遂。后中医诊断为胆虚,用温胆汤加煎三剂后症状锐减,情绪好转,再后来又加服三剂便完全康复了。
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表明,凡企图自杀者其脑内的一种神经物质5-羟色胺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由于合成5-羟色胺的生理器官是遗传的,所以抑郁症和精神病也就成为遗传的一种病状,但是否表现出来则是因人而异。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来制造的,但这种原料在人体内是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酸牛奶、香蕉、牛肉、鸡肉、海产品、鱼类、乳酪、啤酒、咖啡、橘子、茶叶、番茄、巧克力等。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些巧克力会得到改观,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让人难以轻松的是,自杀毕竟是由严重的心理疾患引起的,即使高明的专家对其行为也不能十分准确地预见,加之青少年自杀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又受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青少年自杀的预防防护之路必将是艰难和漫长的。我们唯一所能企求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请青少年们珍重再珍重!
朱小辉,24岁,从学校踏入社会,才两年的时间。一个多星期前,朱小辉在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一家私人宾馆内自杀身亡。
与他同时离开这个世界的,还有另外一人——刘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今年也是24岁。此前两天,刘黎从数千里之外的云南曲靖赶到浙江缙云,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死去。
当初与朱小辉相约自杀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黎,另外一个人究竟是谁?最后有没有与朱小辉、刘黎一样,跨出这一步?现在依然是一个谜。
朱小辉自杀的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平台——网络自杀群体。这是一个令常人不可思议的圈子,它神秘,让人惊讶,却真实的存在。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圈子里的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渴望死亡。
生命从神圣到灰飞烟灭,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瞬。
A.震动缙云的自杀事件
这条短信相对应的“姓名栏”中,只有一个字——死。
新建镇河阳村,那是死者朱小辉的老家。村口一座桥,把村子与外界联系在一起。
朱小辉的家,就在这些民居群内。数日前,朱家唯一的一台电脑,已经被当地派出所暂时拿走。如果不是在网吧上网,家中的这台电脑,成了朱小辉与“网络自杀群体”联系的主要工具。
3月21日,成了朱小辉生命的转折点。
那天下午,朱小辉一人在父亲的五金铺子里。大概在下午3点钟左右,嫂子接到了小辉的电话。
电话中,朱小辉催促嫂子快来看守铺子,说自己要去一个朋友家。“电话中,小辉显得急匆匆的。”嫂子让小辉再等等,说马上就过来。
但朱小辉没有等嫂子来,就把铺子门一锁,转身离开。这一走,小辉就再也没有回来。
事后,朱小辉的家人分析,估计云南人刘黎当时已经快到缙云了,并且通知了小辉。
3月21日傍晚,朱小辉没有回家吃晚饭。
3月21日夜,朱小辉没有回家睡觉。
第二天一早,父亲和哥哥分别拨打了小辉的手机,但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他有时也不回家吃饭睡觉,偶尔会通宵在网吧玩,手机也经常没电,我们当时并没有太在意。”
3月22日,整整一天,朱小辉没有和家人联系过。
直到3月23日凌晨1点左右,朱俊杰接到了新建镇派出所的电话,才知道儿子已经死在了宾馆。那一刻,朱俊杰天旋地转,他怎么也无法想象,儿子居然——死了。
朱俊杰与大儿子赶到宾馆,在挂着“请勿打搅”的301房内,他们看到了朱小辉和刘黎的尸体,“躺在房间的地面上”,“面容很安详”。
在朱小辉手机上,保存着死前的最后一条短信,内容大意是:你们等等我,我们一起上路,做伴不寂寞。
而这条短信相对应的“姓名栏”中,只有一个字——死。
B.他曾是阳光开朗的青年
在他的QQ空间里,空间名是“天天向上,向上学习”。
事发后,刘黎的家人迅速从云南赶来,在缙云将尸体火化,随后返回云南。
朱、刘两家人并没有碰面。
刘黎的家境不错,刘父是当地一位村干部,家中还开有一家网吧,刘本人是当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
在这次自杀前,刘黎也曾有过一次自杀经历。那次,刘试图用200粒安眠药结束生命,但最后并未如愿。从那以后,家人没收了刘的身份证。但是刘手里的驾驶证,为他的这次缙云之行,提供了方便。
而朱小辉留给朋友的印象,是一个阳光、开朗的青年。
一个朋友在今年春节时,还与朱小辉一起玩麻将,“那时候,也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在今年春节,河阳古村组织了舞龙队表演,朱小辉是舞龙队的治安员,主要职责就是负责队伍的安全工作。一位老乡回忆道,那时他有说有笑,跑前跑后,工作非常积极。
仅仅一个月后,朱小辉就与这些朋友阴阳相隔,令人惋惜不已。
根据一位知情人提供的QQ密码,打开了朱小辉的QQ,看到了令人心痛的QQ签名:3月21日,多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啊~
但是,在朱小辉生前,他也曾有过积极的心态。在其QQ空间上,看到空间名即是“天天向上,向上学习”。
C.生命中最后的两年
他纳闷,为什么自己看着长大的孙儿,会如此脆弱?
在家人的眼里,朱小辉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在工作上,他是一个偏激、喜欢按自己个性行事的人;但在感情上,他又显得非常脆弱。
两年前,朱小辉从丽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专业是工业和居民建筑。毕业两年来,朱小辉先后在金华永康、缙云县城等地的企业打工。“每个单位干了不到几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然后就再换一个。”
前段时间,朱小辉的母亲托人把他介绍到缙云县开发区一家灯管厂内做业务员。但在一次重庆出差回来后,朱小辉就向老板交了辞职报告。
“按道理在交辞职报告前,应该找我们家人商量一下,但这孩子什么都没做,说不干就不干了。”
有一次,朱小辉的嫂子问他,究竟想找一份怎样的工作?朱小辉随口应了一句:只要不打工就行。
“我感觉他在学校里充满了理想,而踏入社会以后,发现现实与理想非常遥远。”朱小辉嫂子说。
在两年时间里,朱小辉还参加了缙云县举行的一次村官考试,但在初试时,以6分之差,无缘面试。
后来,他对村官考试失去信心。在同样的机会来临时,爷爷问他为什么不去再试。他对爷爷说,这种考试都是死记硬背的,没意思。
求职上屡屡碰壁,朱小辉希望在感情上寻找寄托。
朱小辉与其女友在初中时就相识。但两人真正走到一起,却是在大学毕业后。大概在今年2月底,两人分手了,在一起相处的时间约16个月左右。 分手不久,前女友找到了新男朋友。而这时候,朱小辉已经深深爱上了那位女孩。
后来在朱小辉再三要求下,前女友答应和他见上一面,“但那天晚上,小辉在女孩的屋外整整等了一个晚上,都没有见到她”。
在朱小辉自杀前数日,家人为了试探他是否摆脱了那段感情,就问他:如果有一天,这个女的再回来,你会怎么样?
朱小辉毫不犹豫地说:“我还要她。”
朱小辉年近八旬的爷爷是缙云县退休教师,担任过多年的学校校长。他纳闷,为什么自己看着长大了的孙儿,如此脆弱?“工作找不到,你还年轻,可以再找!女友分手了,天下好姑娘多的是。”
前段时间,家中祭祖,朱小辉以抽血后浑身乏力为由,没有参加。爷爷认为这是孩子在推托,就问小辉,“那以后爷爷老了,走了,你也不去给爷爷上坟?”小辉笑道,“那不会,那是不一样的嘛。”
爷爷轻声地说,没有想到,戏言成真,再也看不见他了……
@专家@
我们那时候只满足低水平的生活保障,我做记者的时候还穿着打满补丁的裤子。但是现在,贫富差距过大,现在人的感受和当时毕竟不同。社会阶层严重断裂,上层为所欲为,不公平问题严重。这是主要原因。
著名学者杨继绳
每个时代都需要付出代价,但是成本有高有低,如果说大部分人活着都是痛苦的,那么机会成本在哪里?我们要让代价小一些,这才是制度变革的动力。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
@解读@
在美国,全国有几千个自杀预防中心,而中国只有几个。就是在这仅有的几个中,前几年上海市自杀预防中心的一位主任也自杀了,这一“戏剧”性的事件让人不得不对这仅有的几个自杀预防中心的成熟度产生怀疑。在大学仅有的10家心理学系中,只有杭州大学是用于预防的。
那么,是什么使日见增多的青少年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呢?除一部分遗传因素外,就是个人的心理问题了。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精神上的疾病,只是正常人的发病频率和程度较之精神病人要少得多、弱得多。而自身的承受力及性格又对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性格开朗者很少会选择这种极端方式的原因。
面对青少年自杀率攀升的现实,实施预防防护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先把心理疾病较严重的那部分人选出来,对其进行重点预防防护。在心理学上,一般将自杀分为现实的绝望的自杀、理想的利他的英雄的自杀、无意识的姿态的自杀、观念的形学的自杀、泄愤的幼稚的自杀、失望的逃避的自杀、否定自身的自杀七类。根据上述分类及个人的具体情况,就可制订出不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治疗。
事实上,对于企图较为明显的青少年自杀者,不能只是一味地劝说和心理疏导,还应当强制用药,待其情绪平稳后再加强营养调理。因为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自杀者是因其自身的强迫症引起的,自杀只不过是其自身明显或隐藏的强迫症的极端表现方式。在现代条件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意欲自杀者效果是最好的。曾有一位27岁、家住西郊的男子,怀疑自己患了麻风病,悲痛万分,两次自缢未遂。后中医诊断为胆虚,用温胆汤加煎三剂后症状锐减,情绪好转,再后来又加服三剂便完全康复了。
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表明,凡企图自杀者其脑内的一种神经物质5-羟色胺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由于合成5-羟色胺的生理器官是遗传的,所以抑郁症和精神病也就成为遗传的一种病状,但是否表现出来则是因人而异。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来制造的,但这种原料在人体内是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酸牛奶、香蕉、牛肉、鸡肉、海产品、鱼类、乳酪、啤酒、咖啡、橘子、茶叶、番茄、巧克力等。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些巧克力会得到改观,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让人难以轻松的是,自杀毕竟是由严重的心理疾患引起的,即使高明的专家对其行为也不能十分准确地预见,加之青少年自杀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又受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青少年自杀的预防防护之路必将是艰难和漫长的。我们唯一所能企求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请青少年们珍重再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