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过化学复习展览,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展览是既利于观察,又便于思考,还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复习方法。展览的内容和规模视复习的实际需要而定。一般选择重点和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每个内容做到既有实物又有简要说明和解释,还有复习思考题。观察过程中让学生充当解说员,展览结束处设检验复习效果的题签,看是否能解答有关问题,由指定学生解释、订正或自己通过自己实验验证。如在实验基本操作这一知识块的复习时我是这样进行:A. 陈放仪器:常用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制备气体的典型装置、溶液的配制各若干套。B. 设计的问题:①除试管以外哪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②如何正确使用胶头滴管?③玻璃棒有哪些用途?④怎样处理剩余药品?⑤给液体药品加热时应注意哪些?为什么?⑥怎样取用液体药品?⑦溶液配制的步骤有哪些?怎样配制5﹪的食盐溶液?⑧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对比表。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一般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试问:你怎样设计装置?为防止多余氨气逸出应采用什么措施?展览的仪器在讲解员讲解下唤取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结合问题选择相应实验进行操作,复习更具针对性。
二、通过化学知识表解,使知识系统化
运用这种方法是将复习的知识编制成表印发给学生预习。表解的内容可以是某一知识的综合一览,也可以是相似知识的比较,还可以是知识之间的联系或相互转换关系。复习时围绕表解的内容有计划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讨论,逐步地引导学生复习表解中反应的全部知识, 使原来较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在此过程中视学生基本情况辅以相应物质方面的综合题型分析、训练,使学生对物质这一知识块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建立一定的物质观并形成自己的物质结构体系;使他们能根据物质知识的特点熟练形成解题思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知识的迁移的本领。
三、以化学实验引路进行综合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当的利用化学实验引路可以达到基本概念或理论、化学计算、实验技能等综合复习的目的,且具有灵活、生动的特点。如复习溶液这一章设计下列实验和相应的思考题:
实验一:怎样配制20﹪的食盐溶液80克?(思考:①20﹪指的是什么?②配制时需用食盐和水各多少克?③具体操作应先用那些仪器?操作步骤有哪些?)
实验二(实验时测温度):上述实验所配置的溶液是否饱和溶液?如果不是饱和溶液你将怎样使其成为饱和溶液?(思考:①什么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②具体实验需要哪些仪器?怎样操作?)
实验三:配制40﹪的食盐溶液50克。(思考:能否配成这样的溶液?分析其中的原因)
学生要完成上述的实验,回答相应的问题,必须对全章有一个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很自然进入到综合复习。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重新整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等概念;必须对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方法重新认识并能独自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必须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学生对已有的认知进行反馈和重新认识,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化学的欲望。此时,有机会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以典型习题引路,进行课堂练习
典型习题在评讲时,力求讲透彻,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展,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这一道题的解题原理。如100克10﹪的KOH溶液:①加水100克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②若加10克KOH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③若加100克20﹪KOH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④蒸发掉10克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⑤降温析出1克晶体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⑥取出50克溶液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⑦与100克CuSO4溶液恰好反应,求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⑧若100克HCl溶液刚好发生反应可生成多少盐?⑨通入一定CO2气体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这样一题多变,老师始终都应引导学生抓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基本方法,每个问题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急于提示,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复习展览是既利于观察,又便于思考,还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复习方法。展览的内容和规模视复习的实际需要而定。一般选择重点和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每个内容做到既有实物又有简要说明和解释,还有复习思考题。观察过程中让学生充当解说员,展览结束处设检验复习效果的题签,看是否能解答有关问题,由指定学生解释、订正或自己通过自己实验验证。如在实验基本操作这一知识块的复习时我是这样进行:A. 陈放仪器:常用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制备气体的典型装置、溶液的配制各若干套。B. 设计的问题:①除试管以外哪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②如何正确使用胶头滴管?③玻璃棒有哪些用途?④怎样处理剩余药品?⑤给液体药品加热时应注意哪些?为什么?⑥怎样取用液体药品?⑦溶液配制的步骤有哪些?怎样配制5﹪的食盐溶液?⑧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对比表。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一般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试问:你怎样设计装置?为防止多余氨气逸出应采用什么措施?展览的仪器在讲解员讲解下唤取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结合问题选择相应实验进行操作,复习更具针对性。
二、通过化学知识表解,使知识系统化
运用这种方法是将复习的知识编制成表印发给学生预习。表解的内容可以是某一知识的综合一览,也可以是相似知识的比较,还可以是知识之间的联系或相互转换关系。复习时围绕表解的内容有计划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讨论,逐步地引导学生复习表解中反应的全部知识, 使原来较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在此过程中视学生基本情况辅以相应物质方面的综合题型分析、训练,使学生对物质这一知识块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建立一定的物质观并形成自己的物质结构体系;使他们能根据物质知识的特点熟练形成解题思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知识的迁移的本领。
三、以化学实验引路进行综合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当的利用化学实验引路可以达到基本概念或理论、化学计算、实验技能等综合复习的目的,且具有灵活、生动的特点。如复习溶液这一章设计下列实验和相应的思考题:
实验一:怎样配制20﹪的食盐溶液80克?(思考:①20﹪指的是什么?②配制时需用食盐和水各多少克?③具体操作应先用那些仪器?操作步骤有哪些?)
实验二(实验时测温度):上述实验所配置的溶液是否饱和溶液?如果不是饱和溶液你将怎样使其成为饱和溶液?(思考:①什么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②具体实验需要哪些仪器?怎样操作?)
实验三:配制40﹪的食盐溶液50克。(思考:能否配成这样的溶液?分析其中的原因)
学生要完成上述的实验,回答相应的问题,必须对全章有一个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很自然进入到综合复习。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重新整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等概念;必须对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方法重新认识并能独自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必须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学生对已有的认知进行反馈和重新认识,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化学的欲望。此时,有机会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以典型习题引路,进行课堂练习
典型习题在评讲时,力求讲透彻,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展,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这一道题的解题原理。如100克10﹪的KOH溶液:①加水100克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②若加10克KOH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③若加100克20﹪KOH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④蒸发掉10克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⑤降温析出1克晶体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⑥取出50克溶液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⑦与100克CuSO4溶液恰好反应,求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⑧若100克HCl溶液刚好发生反应可生成多少盐?⑨通入一定CO2气体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这样一题多变,老师始终都应引导学生抓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基本方法,每个问题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急于提示,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