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故事板块学习后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对话,还是词句板块学习时学生的对话操练,为了让学生有参考的支架,教师往往会进行对话示范,帮助学生有效的输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的对话示范,虽然包含了课堂上所学的句型,话轮也很多,但是,教师没有考虑对话的真实性和应用性,示范的指导意义有待商榷。
一、对话示范常见问题分析
(一)重结构,轻语境
教师在处理对话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它的功能是什么,在学了这个对话后学生能不能在相应的真实情境中与他人进行交际。很多时候,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只关注了课本知识点的学习,示范的对话也只突出了对话结构,却忽略了对话所需要的语境和对话的真实性。
【案例1】
译林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Unit 7 How much?一课,对话内容为校园义卖活动,涉及主要句型为: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They’re...yuan.一位教师在课堂结尾时,在屏幕上呈现了一个洋娃娃和三辆小汽车,分别注明了价格,邀请一个学生上讲台,进行了如下示范。
T:What’s this?
S:It’s a doll.
T:How much is it?
S:It’s ten yuan.
T:What are these?
S:They are toy cars.
T:How much are they?
S: They’re twenty yuan.
示范后,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图片,图片提供了单数和复数物品,并在物品下面标明了价格,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对话。
这样的示范,看似融合了本课的单复数句型,却没有考虑教材编者所创设的语言使用场合和文化背景。在义卖的场景中询问价格是非常真实自然的,而在英语国家,如果看见别人的东西,直接询问价格则是不礼貌的。因此,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对话,没有应用的价值。
(二)重堆砌 ,轻逻辑
一些教师在对话示范时,为了体现语言的综合运用,不仅运用了新授的语言,还补充了学生已学的语言。但是语言之间没有逻辑,对话也只是机械式的问答,没有真实的交流意义。
【案例2】
译林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Unit 8 Happy New Year!一课,对话讲了Uncle John给孩子们送新年礼物,两个孩子急着想看到底是什么礼物的故事。涉及主要句型为:What’s this/that? It’s a... 执教教师在课堂末尾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对话创编,教师首先进行了如下师生示范。
T:What’s your name?
S:My name is...
T:What’s this?(指向该学生的一支铅笔)
S:It’s a pencil.
T:Is that a pencil?(指向该学生的一把尺)
S:No,it isn’t.
T:What’s that?
S:It’s a ruler.
示范完毕,教师请学生自由对话。因为有了教师的示范,大部分学生的对话都是按照“问对方名字—问物品—猜物品”的顺序进行。
该教师为了增加话轮,特意增加了问名字环节,问了名字再问东西,让听者感觉到教师的居高临下,似乎是在考问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教师在前一话轮中已经肯定了学生的回答“It’s a pencil.”,却仍然对着尺子,提问:Is that a pencil?话轮是多了,但这样的对话属于明知故问,脱离了真实的生活环境。
(三)重教材,轻创新
一些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据编者的设计,让学生进行对话。当一些教材的设计和实际生活不符时,教师也是照本宣科,不会灵活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案例3】
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Breakfast 一课,在Ask and Answer板块,教材提供了一组图片(见下图)。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练习单元重点句型:Where’s /Where are the/my...?It’s/ They’re...
执教教师和一位学生选择其中两幅图片作了示范。
T: Where is the knife?
S:It’s on the sofa.
T:Where are the chopsticks?
S:They’re in the bag.
示范完毕后,教师请学生任意选择两幅图片进行对话操练,并展示。
该教师的对话示范有意识地选择了一幅单数图片和一幅复数图片。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也有意识地选择了一幅单数图片和一幅复数图片进行操练。因为图片有限,很多学生的对话都是重复的。观察图片,有些东西的摆放明显不符合实际生活,但是教师没有抓住这些信息,语言交流当然也没有创新。
二、提高对话示范有效性的改进建议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良好的对话示范,应该是教师在解读教材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的交际。
(一)对话示范要关注对话的真实语境
对话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话离不开语境,虚假的语境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应学的语言。课堂缺乏真正交际往往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
同样是案例1的教学活动,另外一位教师的语言输出还是以义卖为背景:下次的班会课上要准备一次爱心义卖,请学生填写自己要义卖的东西,并注明价格,进行小组讨论,由组长进行物品和价格的调查。教师扮演组长,和学生的示范交流如下。 T:What do you have?
S:I have a book.
T:How much is it?
S:It’s one yuan.
T:Anything else?
S:I have two dolls, too.
T:How much are they?
S:They are five yuan.
T:Thank you.
这样的对话示范真实、自然。因为是讨论自己将要义卖的物品和价格,必须要用到本课的目标语。同时,语言使用体现了灵活性,单数、复数要根据物品而定,而不是和案例1一样,根据教师给定的图片,必须一个单数、一个复数。这样的对话设计,也巧妙地避免了在故事教学的输出阶段、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直接模仿课文进行爱心义卖的凌乱。
(二)对话示范要注意语言之间的逻辑
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当然不排除有时连续几句话的目的是相同的。教师的话语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如果教师的话语是指令性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说的话进行操作;如果教师的话语是解释性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话语对知识进行解释。良好的对话应该是符合逻辑,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的。
同样是案例2的对话内容,另一位教师在课堂活动阶段,用图片的形式请学生猜一猜教师准备了什么新年礼物? (教师课前请学生们将自己的新年礼物先画一画,教师自己事先画了一个小狗形状的电话机。)
T: Look at my present! What’s this?(教师出示小狗的一部分身体)
S:It’s a dog.
T:No, it isn’t.
S:Is this a doll?
T:No,it isn’t.
S:What’s this?
T:Look,it’s a telephone.
S:How lovely!
T:Happy New Year!(教师送上礼物)
S:Thank you!
这样的对话设计,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和图片之间产生信息差,巧妙地避免了“What’s this/that?It’s...”对话的枯燥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明知故问的现象。通过画一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猜一猜的对话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综合了教材内容,体现了语言真实的交际功能。
(三)对话示范要注意教材的创新使用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适当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教材图片作为另一种教学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案例3中,另一位教师给这些图片赋予了生命力,教师帮这些随意乱放的物品找到了一个主人:Tutu。
T:Tutu is a naughty boy,he always puts the things here and there.
T:Where is the knife?
S1:It’s on the sofa.
T:Where are the chopsticks?
S2:They’re in the bag.
…
(教师和学生将书上的图片进行了逐一问答)
T:Is he right?
S:No.
T:Where should we put these things?Let’s help Tutu.
T:Where is the knife?
S:It’s in the pencil-box.
T:Please practice in pairs like this.
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纷纷开始帮Tutu 出主意,将东西放到合理的位置。一个细致的示范,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书上的图片任意乱放的契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Tutu整理好这些东西,在无形中教育了学生,要学会整齐摆放自己的东西,有效体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师的示范在学生的对话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对话示范,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对话,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良好的对话示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跨文化意识,达成自然的情意目标;良好的对话示范,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真实的思考。如果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关注到课标、教材、学生,进行合理真实的示范,学生的对话才能真正走向真实的生活。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215500)
一、对话示范常见问题分析
(一)重结构,轻语境
教师在处理对话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它的功能是什么,在学了这个对话后学生能不能在相应的真实情境中与他人进行交际。很多时候,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只关注了课本知识点的学习,示范的对话也只突出了对话结构,却忽略了对话所需要的语境和对话的真实性。
【案例1】
译林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Unit 7 How much?一课,对话内容为校园义卖活动,涉及主要句型为: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They’re...yuan.一位教师在课堂结尾时,在屏幕上呈现了一个洋娃娃和三辆小汽车,分别注明了价格,邀请一个学生上讲台,进行了如下示范。
T:What’s this?
S:It’s a doll.
T:How much is it?
S:It’s ten yuan.
T:What are these?
S:They are toy cars.
T:How much are they?
S: They’re twenty yuan.
示范后,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图片,图片提供了单数和复数物品,并在物品下面标明了价格,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对话。
这样的示范,看似融合了本课的单复数句型,却没有考虑教材编者所创设的语言使用场合和文化背景。在义卖的场景中询问价格是非常真实自然的,而在英语国家,如果看见别人的东西,直接询问价格则是不礼貌的。因此,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对话,没有应用的价值。
(二)重堆砌 ,轻逻辑
一些教师在对话示范时,为了体现语言的综合运用,不仅运用了新授的语言,还补充了学生已学的语言。但是语言之间没有逻辑,对话也只是机械式的问答,没有真实的交流意义。
【案例2】
译林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Unit 8 Happy New Year!一课,对话讲了Uncle John给孩子们送新年礼物,两个孩子急着想看到底是什么礼物的故事。涉及主要句型为:What’s this/that? It’s a... 执教教师在课堂末尾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对话创编,教师首先进行了如下师生示范。
T:What’s your name?
S:My name is...
T:What’s this?(指向该学生的一支铅笔)
S:It’s a pencil.
T:Is that a pencil?(指向该学生的一把尺)
S:No,it isn’t.
T:What’s that?
S:It’s a ruler.
示范完毕,教师请学生自由对话。因为有了教师的示范,大部分学生的对话都是按照“问对方名字—问物品—猜物品”的顺序进行。
该教师为了增加话轮,特意增加了问名字环节,问了名字再问东西,让听者感觉到教师的居高临下,似乎是在考问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教师在前一话轮中已经肯定了学生的回答“It’s a pencil.”,却仍然对着尺子,提问:Is that a pencil?话轮是多了,但这样的对话属于明知故问,脱离了真实的生活环境。
(三)重教材,轻创新
一些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据编者的设计,让学生进行对话。当一些教材的设计和实际生活不符时,教师也是照本宣科,不会灵活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案例3】
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Breakfast 一课,在Ask and Answer板块,教材提供了一组图片(见下图)。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练习单元重点句型:Where’s /Where are the/my...?It’s/ They’re...
执教教师和一位学生选择其中两幅图片作了示范。
T: Where is the knife?
S:It’s on the sofa.
T:Where are the chopsticks?
S:They’re in the bag.
示范完毕后,教师请学生任意选择两幅图片进行对话操练,并展示。
该教师的对话示范有意识地选择了一幅单数图片和一幅复数图片。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也有意识地选择了一幅单数图片和一幅复数图片进行操练。因为图片有限,很多学生的对话都是重复的。观察图片,有些东西的摆放明显不符合实际生活,但是教师没有抓住这些信息,语言交流当然也没有创新。
二、提高对话示范有效性的改进建议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良好的对话示范,应该是教师在解读教材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的交际。
(一)对话示范要关注对话的真实语境
对话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话离不开语境,虚假的语境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应学的语言。课堂缺乏真正交际往往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进而导致学生逐渐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
同样是案例1的教学活动,另外一位教师的语言输出还是以义卖为背景:下次的班会课上要准备一次爱心义卖,请学生填写自己要义卖的东西,并注明价格,进行小组讨论,由组长进行物品和价格的调查。教师扮演组长,和学生的示范交流如下。 T:What do you have?
S:I have a book.
T:How much is it?
S:It’s one yuan.
T:Anything else?
S:I have two dolls, too.
T:How much are they?
S:They are five yuan.
T:Thank you.
这样的对话示范真实、自然。因为是讨论自己将要义卖的物品和价格,必须要用到本课的目标语。同时,语言使用体现了灵活性,单数、复数要根据物品而定,而不是和案例1一样,根据教师给定的图片,必须一个单数、一个复数。这样的对话设计,也巧妙地避免了在故事教学的输出阶段、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直接模仿课文进行爱心义卖的凌乱。
(二)对话示范要注意语言之间的逻辑
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当然不排除有时连续几句话的目的是相同的。教师的话语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如果教师的话语是指令性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说的话进行操作;如果教师的话语是解释性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话语对知识进行解释。良好的对话应该是符合逻辑,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的。
同样是案例2的对话内容,另一位教师在课堂活动阶段,用图片的形式请学生猜一猜教师准备了什么新年礼物? (教师课前请学生们将自己的新年礼物先画一画,教师自己事先画了一个小狗形状的电话机。)
T: Look at my present! What’s this?(教师出示小狗的一部分身体)
S:It’s a dog.
T:No, it isn’t.
S:Is this a doll?
T:No,it isn’t.
S:What’s this?
T:Look,it’s a telephone.
S:How lovely!
T:Happy New Year!(教师送上礼物)
S:Thank you!
这样的对话设计,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和图片之间产生信息差,巧妙地避免了“What’s this/that?It’s...”对话的枯燥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明知故问的现象。通过画一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猜一猜的对话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综合了教材内容,体现了语言真实的交际功能。
(三)对话示范要注意教材的创新使用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适当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教材图片作为另一种教学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案例3中,另一位教师给这些图片赋予了生命力,教师帮这些随意乱放的物品找到了一个主人:Tutu。
T:Tutu is a naughty boy,he always puts the things here and there.
T:Where is the knife?
S1:It’s on the sofa.
T:Where are the chopsticks?
S2:They’re in the bag.
…
(教师和学生将书上的图片进行了逐一问答)
T:Is he right?
S:No.
T:Where should we put these things?Let’s help Tutu.
T:Where is the knife?
S:It’s in the pencil-box.
T:Please practice in pairs like this.
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纷纷开始帮Tutu 出主意,将东西放到合理的位置。一个细致的示范,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书上的图片任意乱放的契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Tutu整理好这些东西,在无形中教育了学生,要学会整齐摆放自己的东西,有效体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师的示范在学生的对话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对话示范,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对话,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良好的对话示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跨文化意识,达成自然的情意目标;良好的对话示范,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真实的思考。如果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关注到课标、教材、学生,进行合理真实的示范,学生的对话才能真正走向真实的生活。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