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能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1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提高了观察能力,形成了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时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 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读单一的主题图。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 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3.读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比如,图上画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几只?”“蜻蜓比蝴蝶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几只?”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又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
其他文献
让学生形成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全
解决分数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重点,学生在解决分数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下面谈谈我在解决分数问题教学方法上的探索。  一、自主探索,巧解分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追求创新的思想。在《分数的意义》整理与复习课上,离下课还
摘 要: 本文提出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一是尝试教学法;二是兴趣教学法;三是分层次教学法;四是学法指导。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 有效性 提高策略  据调查,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更多农民工涌入城镇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很差;二是“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依然存在,家长对子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对一些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并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判断,逐步使学生能够有理有序地思考问题,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应用题以其内容丰富、题型多样、结构严谨、解题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和训练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为活跃学生思维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
摘 要: 本文提出对通过“测量求和法”“剪拼法”“折拼法”等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思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为依托,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测量求和法 剪样法 折拼法 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
张家港典型报道回眸卢润良站在时代高度,勾画张凉港人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实践《时事报告)打了头阵。1995年该刊第10期刊登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张家港市坚持两手抓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11年12月份,效众公司迎来两件喜事:第一件喜事是《3D神奇投资组合》发行满一周年。在这一年里,它让许许多多的学员运用教材,实现了3D的小本投资;第二件喜事是《3D神奇投资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新课改”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归因理论”的运用既是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体现,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归因理论 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帮助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这样的前提,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
由于地震造成灾区交通和通讯中断,各部门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及时的空间遥感数据的支持;同时,随着救灾工作的重点逐步向灾后重建转移,各部门都需要及时了解灾区各方面的具体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