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导入策略的探析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思维日趋活跃。在阅读教学中,他们开始对教材的选文产生批判性想法,对教师的讲解有所质疑。在平时的练笔中,他们开始“指点江山”,高谈阔论。当然,初中生虽然自认为知道的很多,但他们的很多想法也不一定全部正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毕竟,新旧思想的交替,自然会造成教学过程的错综复杂。
  在课堂的提问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五花八门,发表意见有对有错,抒发的情思健康、伤感兼有……那么,教师该如何具体进行处理呢?鲧治水因“堵”而败,禹治水因“导”而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也应“导”而放弃“堵”。“堵”,就是斥责,属于简单的消极压制;“导”,循循善诱,系耐心的积极措施。简单化的“堵”,容易吹熄学生思维的火花;“堵”,有悖于时代潮流。因此,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导”。
  那么究竟如何“导”?这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当下,课堂教学改传统的“讲读”课为“导读”课,变“讲堂”为“学堂”,就是从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与“堵”“灌”划清了界线。学生提出奇怪、五花八门的问题,恰恰为有针对性的“导读”提供了依据,实际上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一、巧设疑点,引导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让学生带着疑问深入文本,要比教师直接灌输效果好得多。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不是先讲先问,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并提出质疑。也就是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疑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比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表达的中心上质疑,从在某些看起来矛盾但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
  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笔者问学生:“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是最后一课?”“谁上的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和平时的课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又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比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没读课文之前,我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学生马上说出:“谁的悲剧?这出悲剧是什么?”“既然是悲剧,为什么是伟大的?”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从这些方面去把握、理解。
  二、巧抓矛盾点,引导学生质疑
  课文中的矛盾点指的是那些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却往往是作者有意放置精妙之笔的地方。在教学中,如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进行质疑,就可创设一种辩论的情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获得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例如,《孔已己》的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我到此刻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显然,句中的“大约”与“的确”是一组矛盾词语,准确理解这对矛盾词语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以笔者在课堂上抓住这一对矛盾词语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对词语本身是矛盾的,用在此处是不是文章的败笔?从而让学生质疑——议疑——析疑——解疑,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孔乙己是一个对大家来说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确切知道他是已经死了还是仍然在人世,所以只能说“大约”;但是孔乙己又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文钱,他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酒,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经过中秋,再到年关,酒店的小伙计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大约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结尾处这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含蓄、深刻地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无疑也增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控诉的力量。
  三、巧妙处理各种问题
  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教师应梳理后分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凡是与教学要求紧密相关的共性问题,宜首先有计划地组织讨论;凡与教学要求无甚关系的问题,待课后另作处理;凡是有价值的特殊问题,可随机变答特殊对待;凡是个别“滑边”的问题,留作个别解决。这样做,不仅使问题归类,各有着落,还保护了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无疑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一般来说,应将“导”的着眼点放在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上,如此,才能“导”而有约,活而不乱,才能协调“主导”和“主体”的辩证关系。例如,对于个别学生“滑边”的问题,可以先肯定这名学生肯动脑筋,然后课后单独和这名学生交流,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但如果是共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当堂处理。例如,笔者在教学《社戏》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文章题目是‘社戏’,看社戏回来不就可以结束文章了吗,为什么还要写六一公公送豆呢?是不是多余呢?”笔者当时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于是,我立即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是多余,有的说就是多余,但都说不出明确的理由。笔者提示学生:“假如你是六一公公,孩子们偷了你的豆,你会送豆吗?”学生们立即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六一公公的形象特点:宽厚仁爱、热情好客。笔者又问学生:“平桥村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只有六一公公吗?”学生经过讨论,明确了“我”之所以喜爱平桥村,就是因为那里的村民的善良朴实、热情好客,这样就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他文献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上共享数据已成必然趋势。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表明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土地。土地信息的共享可为人类科学管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觉思维通常是指“未经逐步地逻辑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数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也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将平时掌握的知识融合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推理解答。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应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受到重视。本文将从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是为了提高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公开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9年,是我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法规体系趋于完备、市场规则规范统一取得显著
健康之于人类,无论其贫富,无论进化到何种阶段,都是永恒的追求。健康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全世界人类在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应该重视自身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健康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健康需求的能力,在满足本区域人健康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其他区域人满足其健康需求能力的发展。如何测量和描述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成为实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弊端,注重成绩是我国教育的偏颇。而数学教学在其影响下,也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或者说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兴趣,学生学习数学是被动地学习,所以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是不言而喻的。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得到能力与智力的全面提高势在必行。数学教学的组成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低效的原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分别阐述了猝倒病、立枯病、低温冷害等3种黄瓜苗期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生和危害情况,并总结出综合防治措施。 The symptoms, occurrences and damages of the main diseases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土壤和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鄱阳湖自然湿地优势植物灰化苔草和重金属污染物Pb为研究对象,在南矶山湿地建立野外实验田,监测灰化苔草在整个培养期内(包括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不同Pb和Pb、Cu、Zn复合浓度下光谱参数(包括蓝谷位置与深度、绿峰位置与峰值、红谷位置与深度、红边位置、红边峰
房地产投资基金以房地产为主要的投资目标。房地产是房产和地产的综合,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如在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与地区经济形势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