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音乐教学更需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情境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观,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兴趣
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它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体现人本位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层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教材《蝈蝈与蛐蛐》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一只蝈蝈,一只蛐蛐,成天比赛,看谁的歌唱得最好。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学歌曲时,有形象的情境做伴,歌曲也生动起来,孩子也唱得投入多了。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通过制造一种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播放《芬芳茉莉》这段音乐。先创设一个美丽的情境,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一片美丽的茉莉园,蜜蜂嗡嗡地飞着,茉莉花争芳斗艳,淡淡的花香随风飘来。同时播放茉莉花课件,再随之唱起来,每个孩子心中都会产生用音乐表达的心情的欲望,从而对音乐的演唱兴趣就提高了。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小牧笛》是三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两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牧羊的舞蹈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于是我又让学生在《小牧笛》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下来,总体感觉新课程设置――主题突出、目标明确、音乐学习内容涵盖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综合性强。每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学工作者都期待能够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中实现课堂45分钟的师生音乐交流;不仅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们的精神家园,更能让音乐课堂成为自己施展教学才华的一方天地!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整合性的音乐人才――时代在召唤,教改在召唤;起航之初,唯有默默积蓄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撒下自己的汗水为明天的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兴趣
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它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体现人本位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层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教材《蝈蝈与蛐蛐》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一只蝈蝈,一只蛐蛐,成天比赛,看谁的歌唱得最好。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学歌曲时,有形象的情境做伴,歌曲也生动起来,孩子也唱得投入多了。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联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通过制造一种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播放《芬芳茉莉》这段音乐。先创设一个美丽的情境,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一片美丽的茉莉园,蜜蜂嗡嗡地飞着,茉莉花争芳斗艳,淡淡的花香随风飘来。同时播放茉莉花课件,再随之唱起来,每个孩子心中都会产生用音乐表达的心情的欲望,从而对音乐的演唱兴趣就提高了。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小牧笛》是三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两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牧羊的舞蹈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于是我又让学生在《小牧笛》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下来,总体感觉新课程设置――主题突出、目标明确、音乐学习内容涵盖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综合性强。每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学工作者都期待能够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中实现课堂45分钟的师生音乐交流;不仅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们的精神家园,更能让音乐课堂成为自己施展教学才华的一方天地!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整合性的音乐人才――时代在召唤,教改在召唤;起航之初,唯有默默积蓄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撒下自己的汗水为明天的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