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健康,许多人会把它仅仅归纳为身体健全,没有缺陷和疾病。但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真正的健康,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要具有健全的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全的人格越来越受关注。“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是蔡元培先生对于普通教育宗旨的定义。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更需要注重对于人格的教育。
  一、人格教育的含义
  什么是人格?一般对于人格的定义都很抽象,不具体。心理学上说:“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伦理道德上所认为的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法律意义上则把它定义为“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对于人格,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个体在于能力、思想、性格、气质、人生追求、道德、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所拥有的特长和优势等的总和。
  人格教育,是在人格概念的基础上帮助每个个体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美好的性格的过程,也是对人在法律意义上的人格训练。初中阶段,孩子们少了小学时候的幼稚和顽皮,也还没有形成像高中学生那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要注重对于学生人格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正确的感知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一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当然要肩负起对于初中学生的人格教育的重任。
  二、初中语文的人格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格教育,是指老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穿插,将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东西有意识有目的地去传达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配合,从而通过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来塑造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初中语文的人格教育,要透过学生的心理,以一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实现这种教育。当然也要去结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对于情感的诉求,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前提。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必须去承载去健全学生人格的任务。语文教材里面所包含的诸多题材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的时候会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人格修养。
  三、人格教育对于初中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必多说。与数学、英语等其他的一些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对于人格教育更有帮助。初中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利用初中语文教学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1. 人格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素质教育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在素质教育中需要学生主动地去接纳一些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并且通过这些正确的思想来帮助自己提升自我素养,从其本质来看,还是对于人格的教育。众所周知,语文教育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但它需要学生用心去感悟和倾听才会慢慢形成这种能力。而用心则是需要人格教育来辅助的。例如《愚公移山》,文章传递出一种坚持和勇敢的信念,这就要求老师授课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拥有这样的信念,而传递过程就有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所以,人格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可以为学生形成很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 人格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如今,语文教学得到了诸多的改善,教师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传递,还要注重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所以,人格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例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描写到: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对于人格方面的教育,要是脱离了人格教育,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课文。
  3. 人格教育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有人说:“教育能够使一个人生命价值变得更有意义,满足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指的是人格是后天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想要拥有健全的人格肯定离不了教育。人格教育应该是教师一种有目的有倾向性的并且附有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教育,它主要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初中生作为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想要健康的成长,重要的途径就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知识和人才来源于教育。也就是社会对于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人文性很强的初中语文学科而言,要想提高语文教育的水平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要把人格教育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
其他文献
英语课文教学是满足于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还是能从课文中挖掘出深层的意义,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综观当前的英语教学,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学生对课文表层内容的掌握,忽视了如何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思想教育。课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抒发自己的感悟,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思维力,从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人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常让人奋发而起,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贵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正面教育,产生正能量,正确面对挫折,笑对人生。  一、分析原因,开放教育  学生心理挫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般都对自己抱有一定期望
陶行知在其教学理论中的提出的“六解放”与我国现行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不谋而合。改变被动接受的模式,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心的主动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英语课作为一门中学基础学科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种理论精髓,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在英语课上实施了“六给”的教学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会有不同的诠释,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传达了各种情感: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朋友、亲人深厚的眷恋,以及对信念、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这种种情感,汇聚成了语文课本中的“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丰富的情感是蕴含于文章中的精华,只有情感体悟深刻,才能使所见所感自然流畅地表现于习作中。但从初中写作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只传授给学生立意布局、遣词造句方面的写作技巧,学生听讲时也认为作文很容易,但一下笔就拼拼凑凑,甚至胡编乱造。这都是源于学生没有写作的真情实感。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麻木了学生的写作情感。没有充沛的情感,学生在写作中自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尖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它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管是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还是在各个工作岗位的设置中,英语都是必备的条件。那如何才能培养出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甚至于有些家长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就不断地教孩子说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幼儿园的时候就将孩子送去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英语,小学也都开设了英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普遍较差,毕业班英语教学成绩的提升迫在眉睫,其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如何在短短的一年内提高毕业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个艰巨和光荣的任务。应如何去克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立足教材,狠抓基础。现行仁爱教材课文容量大,词汇量大,语法和语言点繁多杂碎,读好英语非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可。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
一、创建生动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备好课,找到密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并且紧贴学生生活的材料,运用独特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创设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变换教材的呈现方式,  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学习器官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扮演角
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主要构成之一,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的主观爱好和倾向,是人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高雅情感活动。审美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格修养。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审美因素,通过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放飞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审美路径  情境是对话的场景,是师生交流、学习的环境,是丰富文本内涵、并使之形象具体感人的重要
语文学科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外,更要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他人情感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做人的真谛,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开展情感教育,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  一、强化导入,建立情感纽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成为教师的首要关注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教材时,往往只能死板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