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教学的信心,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在具体情境中体验问题的生成过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教师简单提问,将学生思维引入教师预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不知老师为何要提问,因而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抑制探究热情。只有在具体情景中,当学生直觉地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得不提出“为什么”或“怎么办”时,思维才能被激活,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先让学生判断6、8、15能不能被3整除,当举出较大数时,学生感觉有困难。此时,教师故意调换角色,让学生说数,老师来判断。学生连续说数,师都能很快作出判断。说的数越来越大,都难不倒老师。学生就陷入深思: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这么大的数老师为什么都能判断?由于学生体验了问题的生成过程,因此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
  
  二、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它是由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固化新知的有意义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才能把新知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因有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可让学生课前分别准备一些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课内提供足够的时空,让他们探究:有的用拼合法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有的采用割拼法,通过剪、拼,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既掌握公式,又知道公式的来源。探究过程虽然充满曲折和艰辛,但也感受成功的快乐。因为学生进行了操作、观察、思考,得到的结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加的。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过程既有个体探索,也有合作交流。要有意识地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情景,构建平等自南的对话平台,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由活跃状态,充分表达自我见解,表达真情实感,进而体验创新与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圆的认识”,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圆,并把它剪下来。课内让学生以折、画、量、算、比、说等形式进行交流,探究圆的特征。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全班交流,学生均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甚至会发生争论,补充修正结论。这样的探索结果比老师直接告知结果更有说服力、更有成就感。互动促进交流,交流启发思维,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协作中获得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
  
  四、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具体表现。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把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布置:回家找一个长方体烟盒或西洋参胶囊盒,先量出长、宽、高,再求出表面积。如果要把10盒包装在一起,共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哪种包装方案用的材料最省?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又是怎样包装的?这又是为什么?这样,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总之,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在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教师要始终牢记,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时空,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提升学习数学的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者单住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校)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思维的成分,但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
一、在大自然中,释放孩子的天性,丰富想象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大自然千姿百态、生机
教师通过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通过对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还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呆板、形式单一等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如何创建情境、总结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准确性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问题的解
2014年9月我有幸参加陕西省高中英语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感受颇多。反思在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它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水平,推动教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培养目标中将原有的“双基”扩展为“四基”,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认为深挖教材,体会教材意图,巧设数学活动,让整个课堂“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学习应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探究能力、实证精神,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研究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  如进行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教学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评价体系的不断调整,要求教师和学生要重新定位,转换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做从表面上仿佛降低了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研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和促进者,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思维、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在语文教学中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把读的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成的。能否听(看)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先后提到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教师如何“修炼”使自己拥有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有关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理论容易明了,难的是怎样将老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工作中恰如其分地结合,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笔者认为紧紧抓住教学的每个环节,针对不同学情,智慧地运用丰富的人格魅力是关键。    首先,展现人格魅力上好新生第一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与新生见面第一课上得如何,对今后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