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幼儿园课程的关键词,“区域游戏”是近几年最火热的名词之一,随着“安吉游戏”的崛起,这股学前教育改革的风潮似乎一夜之间席卷了国内外。这一阵不小的教改风,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和疑惑:安吉游戏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大批大批的幼教同行顶礼膜拜、为之疯狂,即便走样了,还要一味模仿。安吉的老师到底施了什么样的魔法?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自主探究,一砖一木、一草一线都能是最好的玩具,让他们能“乖乖”进入自己的童话世界。
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幼教这些年的历程越来越朝着“现代化”这个趋势发展。高大宏伟的园舍;庭院式的活动房;电脑、互动式电子白板、触屏电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此外,有的美术专用室装修堪比展览馆;科学发现室内声、光、电等高科技结合的设备让人惊叹,宛若走进了科技馆;就连班级里孩子们玩的玩具都是高仿真进口的,厨房里除了煤气灶不能点火、微波炉不通电之外,锅碗瓢盆、各类调料罐真是应有尽有。一套玩具少则上万,多则数十万……如此这般,让孩子们完全进入了一个极度精致奢华的迷你世界,玩起来也要小心翼翼,失去了许多乐趣。
再看安吉,摞起的砖块、沙地沟渠、竹梯轮胎、油桶木板……神奇的是,这些朴拙到有的都称不上玩具的材料都是孩子们最心爱的游戏伙伴。他们飞奔在场地上,用竹梯架起一座座竹桥;他们如杂技团的演员一样行走在滚动的油桶上,掉下来,又继续爬上去,哪怕伤痕累累……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冒险。他们在沙地里淘宝、和泥浆,用枯枝树叶装饰出最美的、最可口的“点心”……看似粗野的游戏想来是多么熟悉,不就是我们儿时曾经和小伙伴们撒野的情境吗?
再看安吉的老师,静下心来,管住嘴、管住手,仅用一双眼睛就能做教育和教学。她们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们有了冒险和挑战的勇气,她们赞许的眼神让孩子们有了不断前行的力量,她们疑惑的眼神给了孩子们更多思考,她们冷静的眼神记录着孩子们真实的游戏过程,这就是“安吉游戏”的精神所在,真正体现幼儿游戏开放、自主、创造、愉悦的价值。其带给幼教人更多对于游戏的思考,这么多年,我们追逐的所谓游戏精神给了孩子什么?为什么放手了反而是最好的游戏教育?追溯根源,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一、儿童学习方式与特点
儿童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内容的积累和学习效果的呈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而这样的教育内容会受到应试教育的辐射作用的影响,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教什么,孩子学什么走入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角度,几乎把它等同于中小学教育,觉得入园后即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关键时期,而忽略了这一特殊时期孩子的天性及孩子的学习特点。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他们好奇的,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眼、双手去触摸这个奇妙的世界,他们渴望知道每一個“为什么”。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摆弄中学习和探究,他们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体验,而这些往往成为成人眼中“幼稚无聊”的行为,轻视或无视这些幼稚行为中蕴藏着的重要的教育价值,成人也几乎不愿意进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探究每一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自然也错过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教育契机。
二、重课程轻游戏的幼儿园课程结构
重游戏还是重集体教学?教师、园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游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游戏的发展前途,是一味地迎合家长们的“认知需要”?还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重视游戏的价值?从主管部门的决策、监督到园方的指导管理最后在教师身上具体落实,形成由上而下的发展脉络,层层落实、层层重视。事实上,无论从教师专业技能的考量还是园所发展的呈现看,我们都摆脱不了以“课”定论的局面。每个学期,各类集体教学评优课、展示课让老师们根本停不下来,各类骨干教师们的选拔也是以公开课的级别、次数定夺厮杀,似乎唯有优秀的教学活动才是敲开教师成功的大门。当我们高举“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的旗帜奔走在集体教学活动研讨、观摩课、评优课中时,谁去思考儿童游戏的未来在哪里?是加班加点创造的游戏环境、琳琅满目却形同摆设的游戏材料?还是我们无视孩子们渴望的双眼?
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科研性研究
游戏的价值显而易见,但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游戏的准备、组织、评价显得繁杂,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很高,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筛选制定游戏内容、创造游戏环境。需要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用心观察、关注游戏现象及儿童发展,善于思考,并结合科学的理念,将思考以指导、谈话、评价等不同形式渗透于幼儿游戏中,以获取更多对儿童发展有益的价值,再进入重新一轮的观察和思考。教师的科研态度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发展。如此看来,教师爱幼教、爱孩子的职业素养及善于观察、善于评价的专业技能都显得尤为重要。就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型发展格局不容乐观。专业技能好、师德高尚的教师与师德差、专业技能贫弱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中的两头,而更多老师正在成为一代迷茫者,她(他)们有的奔波在成为骨干教师的道路上,频繁地通过教学评优、展示和大量论文写作展现自己的才能;她(他)们有的在频繁应对幼儿园里的各类验收、创建、大型活动,将大量时间用来创设可见的、丰富的环境及完善资料,忙碌地填写几乎没有价值的各类表格;她(他)们有的还迷茫在初入幼教行业的适应期,学着与孩子的交往技巧、与家长的沟通之法、与同事的相处之道。而“科研”则成为一个让这些老师爱不起来,甚至恨之入骨的词汇。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游戏精神,提倡的是一种儿童本论的理念,是一种科学的儿童立场。而这种游戏精神,则是儿童游戏的真正价值,摆脱一切繁杂的观念,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真实的、自然的环境中交往、探索、创造。作为教师,我们要站稳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以学定教”,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用虞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游戏课程更加有趣一点、生动一点、实在一点、有效一点。
再回头看看我们童年的游戏:爬树、和稀泥、打弹珠、丢沙包、抓蟋蟀……我们能回忆的幸福时光,能否让孩子们一起分享呢?不要让他们长大后没有闪光的回忆,只留下iPad、iPhone这些的时代印记。“解放思想、返璞归真”——我想,这就是真游戏。
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幼教这些年的历程越来越朝着“现代化”这个趋势发展。高大宏伟的园舍;庭院式的活动房;电脑、互动式电子白板、触屏电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此外,有的美术专用室装修堪比展览馆;科学发现室内声、光、电等高科技结合的设备让人惊叹,宛若走进了科技馆;就连班级里孩子们玩的玩具都是高仿真进口的,厨房里除了煤气灶不能点火、微波炉不通电之外,锅碗瓢盆、各类调料罐真是应有尽有。一套玩具少则上万,多则数十万……如此这般,让孩子们完全进入了一个极度精致奢华的迷你世界,玩起来也要小心翼翼,失去了许多乐趣。
再看安吉,摞起的砖块、沙地沟渠、竹梯轮胎、油桶木板……神奇的是,这些朴拙到有的都称不上玩具的材料都是孩子们最心爱的游戏伙伴。他们飞奔在场地上,用竹梯架起一座座竹桥;他们如杂技团的演员一样行走在滚动的油桶上,掉下来,又继续爬上去,哪怕伤痕累累……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冒险。他们在沙地里淘宝、和泥浆,用枯枝树叶装饰出最美的、最可口的“点心”……看似粗野的游戏想来是多么熟悉,不就是我们儿时曾经和小伙伴们撒野的情境吗?
再看安吉的老师,静下心来,管住嘴、管住手,仅用一双眼睛就能做教育和教学。她们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们有了冒险和挑战的勇气,她们赞许的眼神让孩子们有了不断前行的力量,她们疑惑的眼神给了孩子们更多思考,她们冷静的眼神记录着孩子们真实的游戏过程,这就是“安吉游戏”的精神所在,真正体现幼儿游戏开放、自主、创造、愉悦的价值。其带给幼教人更多对于游戏的思考,这么多年,我们追逐的所谓游戏精神给了孩子什么?为什么放手了反而是最好的游戏教育?追溯根源,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一、儿童学习方式与特点
儿童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内容的积累和学习效果的呈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而这样的教育内容会受到应试教育的辐射作用的影响,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教什么,孩子学什么走入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角度,几乎把它等同于中小学教育,觉得入园后即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关键时期,而忽略了这一特殊时期孩子的天性及孩子的学习特点。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他们好奇的,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眼、双手去触摸这个奇妙的世界,他们渴望知道每一個“为什么”。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摆弄中学习和探究,他们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中获得成功体验,而这些往往成为成人眼中“幼稚无聊”的行为,轻视或无视这些幼稚行为中蕴藏着的重要的教育价值,成人也几乎不愿意进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探究每一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自然也错过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教育契机。
二、重课程轻游戏的幼儿园课程结构
重游戏还是重集体教学?教师、园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游戏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游戏的发展前途,是一味地迎合家长们的“认知需要”?还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重视游戏的价值?从主管部门的决策、监督到园方的指导管理最后在教师身上具体落实,形成由上而下的发展脉络,层层落实、层层重视。事实上,无论从教师专业技能的考量还是园所发展的呈现看,我们都摆脱不了以“课”定论的局面。每个学期,各类集体教学评优课、展示课让老师们根本停不下来,各类骨干教师们的选拔也是以公开课的级别、次数定夺厮杀,似乎唯有优秀的教学活动才是敲开教师成功的大门。当我们高举“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的旗帜奔走在集体教学活动研讨、观摩课、评优课中时,谁去思考儿童游戏的未来在哪里?是加班加点创造的游戏环境、琳琅满目却形同摆设的游戏材料?还是我们无视孩子们渴望的双眼?
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科研性研究
游戏的价值显而易见,但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游戏的准备、组织、评价显得繁杂,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很高,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筛选制定游戏内容、创造游戏环境。需要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用心观察、关注游戏现象及儿童发展,善于思考,并结合科学的理念,将思考以指导、谈话、评价等不同形式渗透于幼儿游戏中,以获取更多对儿童发展有益的价值,再进入重新一轮的观察和思考。教师的科研态度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发展。如此看来,教师爱幼教、爱孩子的职业素养及善于观察、善于评价的专业技能都显得尤为重要。就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型发展格局不容乐观。专业技能好、师德高尚的教师与师德差、专业技能贫弱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中的两头,而更多老师正在成为一代迷茫者,她(他)们有的奔波在成为骨干教师的道路上,频繁地通过教学评优、展示和大量论文写作展现自己的才能;她(他)们有的在频繁应对幼儿园里的各类验收、创建、大型活动,将大量时间用来创设可见的、丰富的环境及完善资料,忙碌地填写几乎没有价值的各类表格;她(他)们有的还迷茫在初入幼教行业的适应期,学着与孩子的交往技巧、与家长的沟通之法、与同事的相处之道。而“科研”则成为一个让这些老师爱不起来,甚至恨之入骨的词汇。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游戏精神,提倡的是一种儿童本论的理念,是一种科学的儿童立场。而这种游戏精神,则是儿童游戏的真正价值,摆脱一切繁杂的观念,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真实的、自然的环境中交往、探索、创造。作为教师,我们要站稳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以学定教”,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用虞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游戏课程更加有趣一点、生动一点、实在一点、有效一点。
再回头看看我们童年的游戏:爬树、和稀泥、打弹珠、丢沙包、抓蟋蟀……我们能回忆的幸福时光,能否让孩子们一起分享呢?不要让他们长大后没有闪光的回忆,只留下iPad、iPhone这些的时代印记。“解放思想、返璞归真”——我想,这就是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