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习作初学者的写作能力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生作文的初学者,因年龄与知识特点、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原因,面对习作,无从下手,不仅毫无兴趣,还产生了畏难情绪。从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畏难情绪,让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观察;练笔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习作提出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时学生们在一起也总有说不完的话,但让他们写话就一片茫然,觉得无话可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能说而不会写”的写作困局呢?究其原因是,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感性的东西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加之语言知识积累还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因此就产生了“有话说却无话写”、害怕书面表达、对习作缺乏信心的现象。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呢?在此,我谈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在观察中为学生积累“说”的素材
  “爱说”是小学生的天性。一节课里,只要老师的讲课停下来,而又没有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很快的下面便是“说”声一片,越是低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但学生们说的都是“鸡零狗碎”的事,如果你让他们按一定的句式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见闻,哪怕是造一个句子,他们可能又变得“无话可说”了。因为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没有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意识。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积累,对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尤其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以生活为源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学生积累“说”的素材奠定基础。我在班里开展了“每天一发现”活动,并且根据三年级单元教学内容,让学生去观察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家乡的秋天、我身边的人、校园里的春天、我身边的环境等等。他们常常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个光彩夺目的世界,而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周围世界的。因此,通过“每天一发现”的观察活动,为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直观、形象的素材,让他们在说话中有“事”、有“象”可说。值得一提的是,观察中老师有序地安排观察程序十分必要,如观察课余生活时从总体到部分,观察人物时从外貌到品质和具体事例等。观察有序,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显得有目的、有中心,所获得的印象必然是清晰地贮存于学生记忆屏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有序进行,在习作时就更易于做到构思有序、条理清楚。
  二、在上课前为学生创造“说”的平台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的感情没有被激发,思路的闸门尚未开启之时,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敞开胸怀,各抒己见。在学生通过观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获取了习作素材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说”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象”转化为“词句”,帮助学生有效地整理习作素材。“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言为心声”,说得好、说得有条理,习作时便有“物”可写,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目的。也就是说,如何把词和形象连接起来进入学生的意识,这需要给学生安排一个“说”的过程。为此,我在课前总会安排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每天一发现”的观察所得“说”给大家听,师生在听的过程中给“说”的同学提出用词或造句方面的建议。如一同学说:“今天我看见几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了。”有些同学便会对此换个说法:“今天,我看见几片树叶像黄蝴蝶似的在空中飞舞。”“今天,几片黄黄的树叶跑来告诉我: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持之以恒地做这样的说话练习,学生对如何遣词造句便有了更深的认识,边说、边听、边议,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书面语言,从而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三、在教学中为学生做好“写”的铺垫
  三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对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还缺乏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以“习作”为中心,让更多的教学活动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多方面的准备是有必要的。我们知道,单元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各个板块之间的关系是前后呼应的,从不同角度应和了单元主题,也从不同高度推进了单元目标,所以在设计习作课的时候,必须把它与整个单元的主题、知识主线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好充分的习作启动准备。
  以三年级下册“介绍家乡的景物”为例,笔者这样为学生做好“写”的铺垫。首先,从单元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入手,辅以课件向学生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为介绍家乡的景物奠定“美”的意识基调。其次,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再次,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优美语句,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我仿佛成了一朵荷花……”,这些语句,都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美”,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最后,在口语交际中,指导学生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模仿文中的优美语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家乡的景物。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再写“美丽的家乡”也就能轻车熟路了。
  四、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进行“写”的迁移
  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对于儿童而言,模仿无疑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三年级的学生要习作,就像小儿学走路一样,模仿就是第一手段。教材中的课文不乏优美的语句和修辞手法,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写作思路或习作技巧,对于还只是“形象思维”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以“心领神会”的。因此,“仿写”是最能让学生习得方法的一个选择,而小练笔又是学生进行仿写的一个好的平台。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把握好每一次小练笔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从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如《荷花》课后安排的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们一起学习课文第四小节“我仿佛成了一朵白荷花……”后,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景、体验美感的情景下,指导学生写校园中的一种植物,写出看花的奇妙感受。有同学写道:“春天,挺拔的树干中,一朵朵鲜红色的木棉花盛开了。花瓣的根部是白色的,再向上渐渐变粉、变嫩。花瓣向一个小姑娘绽开的笑脸,红得那么可爱。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一朵木棉花,穿着鲜艳的红裙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蜜蜂飞过,告诉我采蜜的快乐;蝴蝶飞过,告诉我春天的美丽。置身木棉树下,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虽是模仿,却能成功地把习得的语句和修辞手法迁移到自己的语言写作中,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五、在习作中指导学生实现“写”的提升
  在观察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课前搭建“说”的平台,让学生从“说”中得法;在教学中为学生修桥、铺路,作好铺垫;小练笔又让学生习得方法和技巧……学生的习作兴趣被一步步地激发出来,他们的心中不仅产生了“我要写”的愿望,也生发了“我能写”的自信。这时候的学生要习作,想必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当堂写作的时候,我要做的是,指导学生谋篇布局,按序行文,认真写字,做到字体端正,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格式正确。在有内容可写的基础上再做到这些要求,学生的写作也就真正有效地提升到“乐于书面表达”的层次了。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研学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反复训练和学习实践中的反复运用逐步提高。培养研学意识以培养学生敢说的习惯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和多样的思考习惯为核心,把研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研学能力;低年级;敢说;思考;反思  学生的研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通过学习实践中的
摘 要:博弈论是一种有效的政策执行分析工具。从博弈论视角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持续性动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执行性制度供给不足、政策解读与执行中的选择性博弈以及辅导员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等。通过政策执行性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运行机制、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决策者对专业化的责任伦理意识与价值认同等构建专业化持续发展动力。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 制度建设; 政策执行; 运行机制  DOI:10.1
【摘 要】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二语习得研究学者Susan Gass提出的IIO教学模式(Input-Interaction-Output)的前提下,结合广州市番禺区英语课堂教学实际而创新提出的,是“Input-Internalization-Output(输入-内化-输出)”的缩写。该模式注重在语境中感知可理解性语言,在整合中内化语言,最后输出体现语用功能的语言。作为拓展课型的一种,英语
【摘 要】在考试压力和读图时代的诱惑下,学生大量出现了厌学,更出现了“晕书综合征”一说。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很好地进行阅读。学生不能很好进行阅读,不外乎几个原因:词汇量小,阅读有障碍;缺乏指导,不知如何读;老师要求不到位,学生内心也缺乏动力等等。本文就是作者分析“晕书综合征的病因并提出一些閱读指导建议。  【关键词】晕书综合征;读图时代;读书能力;学习能力  最近杂志有“
【摘 要】为了适应研学后教,需要遵循确立问题的一般性原则,先从教师的层面去考虑研学问题的提出,再从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考虑研学问题的提出,要有难度,方式多样,能激发兴趣。这样反复确定出来的研学问题,能显出它的实效性。  【关键词】研学后教;原则;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学情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在课
【摘 要】少先队是少先队员的组织,因此,坚持“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原则,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是真正发挥队员主体地位的体现。本文是以如何做好少先队岗位建设工作为例,从抓好常规岗位和特色岗位的设置及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少先队;岗位建设;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少先队组织在基层学校应减少成人化的倾向,真正发挥队员的主体地位。少先队员应当珍惜荣誉,承担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课堂,组织有效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的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开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开窍;课堂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倡导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走近孩子,心灵流淌在孩子七彩的世界中,我常常被感动,被震撼!走进孩子,情感洋溢在孩子童真的世界中,我惊喜地发现,教育是如此美丽!  “对不起”  “对不起”三个字,听起来很平常,但在孩子们之间却有着出奇的效果。一声对不起,表达自己的歉意,请求对方原谅。于是双方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朋友。一声对不起,能使强者低头,弱者宽慰
【摘 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又能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果。精心设计“题组练习”,能避免问题教学中多而杂的“题海战术”,为孩子搭建学习的阶梯,自主地完成知识建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编拟同质型、异质型、递进型、对比型优化解决问题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让练习真正发挥实效性。  【关键词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阅读时心智与文本有了互动,学生的内心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文本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悟、积累、迁移,逐渐将思想、情感、语言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从而让阅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培养;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