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认为: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兴趣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法,以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愿学,达到知学、好学、乐学。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毫无疑问,要想让学生积极自主、轻松愉快地学习,激趣快乐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一、巧引激趣
“万事开头难。”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激起学生的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因此我就在导语上下功夫。创设丰富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变得兴味盎然,从苦学到乐学,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四年级《麻雀》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还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当我提出问题后,全班同学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都踊跃地举手,表示愿意唱一遍。当孩子们再次沉浸在伟大、温暖的母爱中时,我大声地问:“妈妈好不好?”孩子们的回答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陶醉。学生的注意力都已经集中了,此时我自然地导入课文: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现母爱伟大、无私的课文《麻雀》。学生已经被无私、温暖的母爱深深吸引了,不仅有了一种亲切感,更有了探求新知的兴趣。这样,学生便容易入情入境,进入学习知识的大门。
除了在常规教学中巧设导语引入,我还经常借助实物,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优势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四年级《莲叶青青》一文,我便采来一大片荷叶。当学生看到这大片荷叶还闪烁着点点晶莹的露珠时,都非常地兴奋,好奇地想知道这荷叶是谁种的,这荷叶有什么作用……就是这么一片荷叶,学生学习的兴趣已经被大大地激起,愉快并主动的参与学习,而且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教育就成为主动、积极的发展过程,而不再是一个被动、消极的接受过程。如果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空讲,结果一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景激情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教而教,消极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当务之急。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学生必须占主导地位。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就必须让学生做到“三动”: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麻雀》一文,当学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心麻雀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加快理解这种母爱的力量,我没有被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制约,认为一定要按教材逐步往下讲,而是引导学生:同学们,此时你们想到了什么?这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学生是有个性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此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全班同学都在各自说着有关妈妈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学生们都从老麻雀身上体会到了奋不顾身、无私、伟大的母爱,更可贵的是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在为自己默默地付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主动性更强,理解起来更容易,体会肯定会更深刻。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的好。学生以景生情,似身临其境。这样一堂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的语文课,真是生机勃勃,充满着活力,洋溢着快乐,学生的感悟能力于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三、以疑入景
学生都爱问十万个为什么。因此,设疑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有了疑问,才会点燃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课文《金奖章》,当群鸟议论纷纷时,我问:同学们认为这枚奖章应该颁给谁呢?学生的回答虽然不是异口同声,但大部分同学的想法都跟群鸟的想法一样,认为不是颁给“鸟王”孔雀,就是颁给“大力士”老鹰,或者颁给忠心耿耿的喜鹊。接着我又问:地球的清道夫应该是谁呢?这一提问又引起了学生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开拓新的思维领域。学生在这时候尽情放飞思维,愉快地吸取新知。
放飞学生的思维,更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对于语义的理解、体会,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只有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探究,学生才能进一步感悟到: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渊博之士也有知识匮乏的时候;体会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教学《金奖章》一文时,我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同学都说:“我们应该向乌鸦学习,做一个默默、无私奉献的人。”可有一位同学却这样回答:“我觉得大家对喜鹊很不公平,它是那样的忠心耿耿,又总是给人类带来喜庆与吉祥,为什么金奖章不是颁给它呢?”他的回答在课堂上炸开了锅,学生纷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各自列举了事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我做了全面的总结。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创设参与情景
除了借助上述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注意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使他们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关系中解脱出来,变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动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自己能解决的,我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去解决,使他们从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如在学习了演讲知识后,组织了以“爱我母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写稿到参加演讲比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了演讲的技巧。
教师要热爱并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得到提高。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挖掘出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特别关注学困生。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分层教学,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留给他们回答,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让他们在老师的指点下积极、自主、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当发现他们有点滴的进步便加于表揚,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喜悦。平时,对这些学困生,要多点激励性的评价。例如,你真的很聪明,只要肯努力,成绩一定很棒;其实你也很不错,只要你再努力一点,你一定会学得很好的,这些评价,既勉励了学生,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学习上更有动力,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了。总之,教师要善于经营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力求每一堂课活泼出色,成为他们乐于学习的园地。
激趣快乐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现在,大部分学生已不满足于语文课本,开始乐在其中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探索。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毫无疑问,要想让学生积极自主、轻松愉快地学习,激趣快乐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一、巧引激趣
“万事开头难。”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激起学生的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因此我就在导语上下功夫。创设丰富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变得兴味盎然,从苦学到乐学,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四年级《麻雀》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还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当我提出问题后,全班同学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都踊跃地举手,表示愿意唱一遍。当孩子们再次沉浸在伟大、温暖的母爱中时,我大声地问:“妈妈好不好?”孩子们的回答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陶醉。学生的注意力都已经集中了,此时我自然地导入课文: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现母爱伟大、无私的课文《麻雀》。学生已经被无私、温暖的母爱深深吸引了,不仅有了一种亲切感,更有了探求新知的兴趣。这样,学生便容易入情入境,进入学习知识的大门。
除了在常规教学中巧设导语引入,我还经常借助实物,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优势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四年级《莲叶青青》一文,我便采来一大片荷叶。当学生看到这大片荷叶还闪烁着点点晶莹的露珠时,都非常地兴奋,好奇地想知道这荷叶是谁种的,这荷叶有什么作用……就是这么一片荷叶,学生学习的兴趣已经被大大地激起,愉快并主动的参与学习,而且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教育就成为主动、积极的发展过程,而不再是一个被动、消极的接受过程。如果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空讲,结果一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景激情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教而教,消极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当务之急。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学生必须占主导地位。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就必须让学生做到“三动”: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麻雀》一文,当学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心麻雀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加快理解这种母爱的力量,我没有被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等制约,认为一定要按教材逐步往下讲,而是引导学生:同学们,此时你们想到了什么?这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学生是有个性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此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全班同学都在各自说着有关妈妈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学生们都从老麻雀身上体会到了奋不顾身、无私、伟大的母爱,更可贵的是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在为自己默默地付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主动性更强,理解起来更容易,体会肯定会更深刻。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的好。学生以景生情,似身临其境。这样一堂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的语文课,真是生机勃勃,充满着活力,洋溢着快乐,学生的感悟能力于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三、以疑入景
学生都爱问十万个为什么。因此,设疑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有了疑问,才会点燃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课文《金奖章》,当群鸟议论纷纷时,我问:同学们认为这枚奖章应该颁给谁呢?学生的回答虽然不是异口同声,但大部分同学的想法都跟群鸟的想法一样,认为不是颁给“鸟王”孔雀,就是颁给“大力士”老鹰,或者颁给忠心耿耿的喜鹊。接着我又问:地球的清道夫应该是谁呢?这一提问又引起了学生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开拓新的思维领域。学生在这时候尽情放飞思维,愉快地吸取新知。
放飞学生的思维,更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对于语义的理解、体会,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只有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探究,学生才能进一步感悟到: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渊博之士也有知识匮乏的时候;体会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教学《金奖章》一文时,我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同学都说:“我们应该向乌鸦学习,做一个默默、无私奉献的人。”可有一位同学却这样回答:“我觉得大家对喜鹊很不公平,它是那样的忠心耿耿,又总是给人类带来喜庆与吉祥,为什么金奖章不是颁给它呢?”他的回答在课堂上炸开了锅,学生纷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各自列举了事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我做了全面的总结。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创设参与情景
除了借助上述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注意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使他们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关系中解脱出来,变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动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自己能解决的,我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去解决,使他们从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如在学习了演讲知识后,组织了以“爱我母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写稿到参加演讲比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了演讲的技巧。
教师要热爱并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得到提高。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挖掘出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特别关注学困生。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分层教学,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留给他们回答,先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让他们在老师的指点下积极、自主、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当发现他们有点滴的进步便加于表揚,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喜悦。平时,对这些学困生,要多点激励性的评价。例如,你真的很聪明,只要肯努力,成绩一定很棒;其实你也很不错,只要你再努力一点,你一定会学得很好的,这些评价,既勉励了学生,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学习上更有动力,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了。总之,教师要善于经营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力求每一堂课活泼出色,成为他们乐于学习的园地。
激趣快乐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现在,大部分学生已不满足于语文课本,开始乐在其中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