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一直是许多语言学习者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英汉句中省略的观察和比较,提出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在于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句子组织较少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隐性连贯,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句子组织常常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显性衔接。
关键词: 英汉句 省略 形合 意合 差异
1.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1.1省略
省略(ellipsis)指的是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词、短语、分句)被省去,但省略的成分可在具体语境和上下文中被找回。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明、紧凑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是由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Martinet,1962)所驱动。另外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被省略成分往往是可以从语境中推知的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剩下的是必须传达的新信息或重要信息,所以省略又是一种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衔接的语法手段。此外,Halliday和Hasan(1976)曾把“省略”解释为“零替代”(zero substitution),认为它同替代、照应一样,也具有语篇衔接功能。
1.2形合与意合
意合(hypotaxis)和形合(parataxis)是王力(1984:310)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他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要;西方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少的。”之后其他学者也对此概念及其含义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连淑能(1993:48)指出:“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合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之间不用语言形式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和分句的含义表达。”笔者采纳第二种定义,认为组词造句的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连接词和词语本身的形态变化,并认为汉语主要属于隐性连贯的语言,而英语主要属于显性衔接的语言。
王亚非、王媛(2006)提出,意合与形合反映了中英两个民族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强调“整体观”和“天人合一”,而西方哲学强调“原子主义”和“二元论”等观念。汉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综合的(synthetic),注重抽象地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系统评价和综合把握;而西方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分析的(analytic),注重具体地从个体上对事物进行分析。
1.3本文的研究重点
笔者通过对英汉句中省略的观察和比较,提出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在于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句子组织较少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隐性连贯,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句子组织常常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显性衔接。
2.英汉句中省略的形合与意合
2.1省略的分类
省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体系,从传统的语法学按缺省的句子成分分类,我们可以把省略划分为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笔者采用这种分类。
2.2主语省略
主语省略主要指作为主语的名词词组的中心词省略,中心词与部分修饰成分的省略或整个名词词组的省略。例如(本文例子中()中的词为省略的词语):
[1]甜的(橘子)容易卖。
[2]The old(people)stay at home,while the young(people) go out to work.
[3](我们)明天见。
[4](I)See you tomorrow.
[5](他)脱下衣服的时候,他听到外面很热闹,阿Q生平本来最爱看热闹,(他)便即寻声走出去了。(他)寻声渐渐的寻到赵大爷的内院里,虽然在昏黄中,(他)却辨得出许多人,赵府一家连两日不吃饭的太太也在内,还有间壁的邹七嫂,真正本家的赵白眼,赵司晨。(鲁迅:《阿Q正传》)
(以上例句部分选自邓云华,2005)
例句中[1]、[2]为主语的名词词组的中心词省略,在英汉语句子中都比较常见。例[3]的无主句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如:“下雪了”,“不去了”,而例[4]在英语中非常少,仅见于非正式场合的交际用语中。例[5]中啊Q后出现的句子主语全都省略,但意义表达仍然顺畅,加上主语反不自然。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句子中只要意义清楚明白,主语都可以省略,所以可以看出汉语的主语省略以意合为主。
而在英语句子中,由于受到谓语必须与主语保持形式(性、数、格)的一致的制约,英语任何层面的句子都必须完整,而主语更是必不可少,失去了主语,谓语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主语是英语主谓结构的核心,不可或缺,所以取而代之的是中心词或其他修饰词的省略,从而保持句子形式(性、数、格)上的一致。所以可以看出英语的主语省略以“形合”为主。
2.3谓语省略
谓语省略本文主要分析主动词(main verb)省略。
[6]——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
——可以(帮忙)。
[7]——Is John going to come?
——He might(come).He was to(come),but he may not(come).
[8]——Mr.Lorry,look once more upon the prisoner.Have you seen him to your certain knowledge before?
——I have(seen him).
[9]——劳瑞先生,再认一次这个犯人,你确实知道你以前见过他吗?
——(我)见过。
[10]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
班纳特先生回答到,他没有听说。
“的确租出去了,”她说,“朗格太太刚上这儿来过,她把这事的底细一五一十都告诉我了。”(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
(以上例句部分选自邓云华,2005)
例句[7]、[8]都出现英语谓语的主动词省略,可见英语句中谓语的主动词省略很普遍,如果加回去反而不自然。英语谓语的主动词省略之所以能频繁出现,是因为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与主语保持形式(性、数、格)的一致,满足了英语对形合的要求。谓语的主动词省略实际上反映了英语形式要求严格,可见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例句[6]虽出现了谓语的主动词省略,但数量非常少,仅限于在能愿句中,由“能、敢、肯、会”等代替了谓语动词等少数情况。而在例[9][10]中本来在英语中省略的主动词在汉译句中都未省略。这是因为汉语的动词是句子语义的重心,省略了动词就不成为语言。汉语的动词常常不省略,相反,汉语常常借助动词的重复或排比来加强语气。这反映了汉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
3.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
3.1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汉的省略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是主要的。英语的省略受到语法形式的严格控制,必须在一定的语法规则下省略,保持主谓语法形式一致,几乎没有主语省略,常见主动词省略而保留助动词。而汉语的省略,灵活多样,凭借语义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要意义表达清楚,就可以省略,常见主语省略,少见谓语动词省略,因为在汉语中动词是表义的根本。英汉省略的差异是有本质原因的,是由英汉语言本身特点决定的。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追求内容与形式的一一对应,严格统一。而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注重意义的表达。
由于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在表达上比较精密,语法关系比较严谨,因而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和形式上的标记,属显性衔接。相反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表达上富有弹性,语法关系处在次要的地位,属隐性连贯。
3.2英汉句法差异的认知理据。英语形合,汉语意合应归因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哲学强调“原子主义”和“二元论”,西方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分析的,注重具体地从个体上对事物进行分析,强调主客体的分离,因此在语言上注重形合;而中国哲学强调“整体观”和“天人合一”,强调主客体的融合统一,汉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综合的,注重抽象地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系统评价和综合把握,因而在语言上重意合而不重形合。
4.结语
通过英汉句中省略现象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两种语言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两种语言在省略上又有本质性的差异。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句子组织较少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隐性连贯,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句子组织常常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显性衔接,其原因可以概括为英汉民族文化和思维的差异。了解了中英句法的主要差异,这就非常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句子的总体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申小龙.中国句型研究[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3]邓云华.英汉句法对比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王亚非,王媛.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4).
关键词: 英汉句 省略 形合 意合 差异
1.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1.1省略
省略(ellipsis)指的是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词、短语、分句)被省去,但省略的成分可在具体语境和上下文中被找回。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明、紧凑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是由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Martinet,1962)所驱动。另外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被省略成分往往是可以从语境中推知的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剩下的是必须传达的新信息或重要信息,所以省略又是一种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衔接的语法手段。此外,Halliday和Hasan(1976)曾把“省略”解释为“零替代”(zero substitution),认为它同替代、照应一样,也具有语篇衔接功能。
1.2形合与意合
意合(hypotaxis)和形合(parataxis)是王力(1984:310)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他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要;西方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少的。”之后其他学者也对此概念及其含义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连淑能(1993:48)指出:“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合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之间不用语言形式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和分句的含义表达。”笔者采纳第二种定义,认为组词造句的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连接词和词语本身的形态变化,并认为汉语主要属于隐性连贯的语言,而英语主要属于显性衔接的语言。
王亚非、王媛(2006)提出,意合与形合反映了中英两个民族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强调“整体观”和“天人合一”,而西方哲学强调“原子主义”和“二元论”等观念。汉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综合的(synthetic),注重抽象地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系统评价和综合把握;而西方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分析的(analytic),注重具体地从个体上对事物进行分析。
1.3本文的研究重点
笔者通过对英汉句中省略的观察和比较,提出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在于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句子组织较少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隐性连贯,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句子组织常常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显性衔接。
2.英汉句中省略的形合与意合
2.1省略的分类
省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体系,从传统的语法学按缺省的句子成分分类,我们可以把省略划分为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笔者采用这种分类。
2.2主语省略
主语省略主要指作为主语的名词词组的中心词省略,中心词与部分修饰成分的省略或整个名词词组的省略。例如(本文例子中()中的词为省略的词语):
[1]甜的(橘子)容易卖。
[2]The old(people)stay at home,while the young(people) go out to work.
[3](我们)明天见。
[4](I)See you tomorrow.
[5](他)脱下衣服的时候,他听到外面很热闹,阿Q生平本来最爱看热闹,(他)便即寻声走出去了。(他)寻声渐渐的寻到赵大爷的内院里,虽然在昏黄中,(他)却辨得出许多人,赵府一家连两日不吃饭的太太也在内,还有间壁的邹七嫂,真正本家的赵白眼,赵司晨。(鲁迅:《阿Q正传》)
(以上例句部分选自邓云华,2005)
例句中[1]、[2]为主语的名词词组的中心词省略,在英汉语句子中都比较常见。例[3]的无主句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如:“下雪了”,“不去了”,而例[4]在英语中非常少,仅见于非正式场合的交际用语中。例[5]中啊Q后出现的句子主语全都省略,但意义表达仍然顺畅,加上主语反不自然。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句子中只要意义清楚明白,主语都可以省略,所以可以看出汉语的主语省略以意合为主。
而在英语句子中,由于受到谓语必须与主语保持形式(性、数、格)的一致的制约,英语任何层面的句子都必须完整,而主语更是必不可少,失去了主语,谓语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主语是英语主谓结构的核心,不可或缺,所以取而代之的是中心词或其他修饰词的省略,从而保持句子形式(性、数、格)上的一致。所以可以看出英语的主语省略以“形合”为主。
2.3谓语省略
谓语省略本文主要分析主动词(main verb)省略。
[6]——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
——可以(帮忙)。
[7]——Is John going to come?
——He might(come).He was to(come),but he may not(come).
[8]——Mr.Lorry,look once more upon the prisoner.Have you seen him to your certain knowledge before?
——I have(seen him).
[9]——劳瑞先生,再认一次这个犯人,你确实知道你以前见过他吗?
——(我)见过。
[10]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
班纳特先生回答到,他没有听说。
“的确租出去了,”她说,“朗格太太刚上这儿来过,她把这事的底细一五一十都告诉我了。”(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
(以上例句部分选自邓云华,2005)
例句[7]、[8]都出现英语谓语的主动词省略,可见英语句中谓语的主动词省略很普遍,如果加回去反而不自然。英语谓语的主动词省略之所以能频繁出现,是因为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与主语保持形式(性、数、格)的一致,满足了英语对形合的要求。谓语的主动词省略实际上反映了英语形式要求严格,可见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例句[6]虽出现了谓语的主动词省略,但数量非常少,仅限于在能愿句中,由“能、敢、肯、会”等代替了谓语动词等少数情况。而在例[9][10]中本来在英语中省略的主动词在汉译句中都未省略。这是因为汉语的动词是句子语义的重心,省略了动词就不成为语言。汉语的动词常常不省略,相反,汉语常常借助动词的重复或排比来加强语气。这反映了汉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
3.英汉句法的最显著差异
3.1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汉的省略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是主要的。英语的省略受到语法形式的严格控制,必须在一定的语法规则下省略,保持主谓语法形式一致,几乎没有主语省略,常见主动词省略而保留助动词。而汉语的省略,灵活多样,凭借语义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要意义表达清楚,就可以省略,常见主语省略,少见谓语动词省略,因为在汉语中动词是表义的根本。英汉省略的差异是有本质原因的,是由英汉语言本身特点决定的。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追求内容与形式的一一对应,严格统一。而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注重意义的表达。
由于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在表达上比较精密,语法关系比较严谨,因而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和形式上的标记,属显性衔接。相反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表达上富有弹性,语法关系处在次要的地位,属隐性连贯。
3.2英汉句法差异的认知理据。英语形合,汉语意合应归因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哲学强调“原子主义”和“二元论”,西方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分析的,注重具体地从个体上对事物进行分析,强调主客体的分离,因此在语言上注重形合;而中国哲学强调“整体观”和“天人合一”,强调主客体的融合统一,汉民族思维方式总体上是综合的,注重抽象地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系统评价和综合把握,因而在语言上重意合而不重形合。
4.结语
通过英汉句中省略现象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两种语言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两种语言在省略上又有本质性的差异。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句子组织较少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隐性连贯,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句子组织常常借助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属显性衔接,其原因可以概括为英汉民族文化和思维的差异。了解了中英句法的主要差异,这就非常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句子的总体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申小龙.中国句型研究[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3]邓云华.英汉句法对比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王亚非,王媛.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