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ps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学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作为切入点,简述其提升学生文字驾驭能力、文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的应用,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相关理论,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读促写;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64-01
  前言
  以读促写,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提升阅读量、阅读水平等方式提升写作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以读促写理论在语言类教学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一些难度,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此外,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学习技巧,导致写作水平提升缓慢,也要求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分析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和方式十分必要。
  一、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文字驾驭能力
  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以读促写最主要的作用是直接提升了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语文学习、写作学习,尽管高中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但在遣词造句方面往往存在诸多不足,语病、成分缺失的问题屡见不鲜。如“郭沫若先生因个性独特,人送绰号‘铁汉’之名”,该句中,人送绰号“铁汉”已构成完整的一句话,“之名”属于画蛇添足,不能使用,这类语病时常出现于学生作文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写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文字驾驭能力,提升细节把握水平,避免语病等问题。
  (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写作能力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给予重视,拟定并执行教学计划,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应用以读促写策略,起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作用。文学素养是相对复杂的概念,不单单指“文学能力”的高低,或者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也指思想上的水平以及未来能够达到的文学方面的上限。换言之,如果学生对高中写作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基础不牢固,未来也很难在语言、写作方面有所建树,应用以读促写方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影响也是积极、长远的。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以讀促写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素材
  以读促写的基础是选取合适的素材,目前市面上以及教材中均有大量阅读延伸内容,但这些素材的可用性并不相同,一般而言,不建议以小说节选作为材料,可选择散文、现代诗以及语言使用较为严谨的记叙文等作为素材。此外,为求提升素材吸引力,也可节选中外名著作为资源,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等。海明威作品的对话十分凝练、精彩,虽然与现实生活中的对话存在显著差别,但以文学角度审视却极为成功,长期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思路。
  (二)强化课堂引导
  课堂引导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作用突出,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提升课堂阶段的吸引力、强化引导作用,使学生有选择的理解阅读的重点,汲取核心知识,实现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通常来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属于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在校方以及教师的计划下有序开展,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各类知识也遵循循序渐进、结构化排布等原则,逐渐传递给学生。如选取内容为裴多菲的《我是一条小河》,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而非词句,一方面译作受到翻译人员水平影响,另一方面现代诗的核心要素是思想感情,通过合理的引导,学生能够抓住课堂阶段学习的核心,以阅读的方式提升感情表达能力,稳步提升总体的写作水平。
  (三)多种教学手段的联合应用
  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教育理论的持续更新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支持,翻转课堂、微课、碎片化教育等模式、理论大量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提升了教学工质量、也拓宽了教学思路。在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以读促写,可以联合更多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外延伸以及立体教育。如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收集能够用于阅读教学的各类素材,通过远程通信等手段传输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创作,可选素材包括中外名著、青年文学等。此外,教师也应更多担负起引导者的职责,鼓励学生阅读、创作的同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积极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科学的阅读计划,并指点学生进行创作,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写作水平。
  总结
  通过分析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了解了相关理论内容。以读促写在现代语言类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重视,其最突出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其应用策略包括合理选择素材、强化课堂引导、多种教学手段的联合应用、鼓励学生进行读写练习等。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义民,张文艳.探究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54 58.
  [2]李桂香.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133.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习科目,具有互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本文将初中的物理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联合,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信息采集整合能力、发现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的交流协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79-01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提高中学生道德与思想品质的重要课程,也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有效方法,肩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与思想品质,是值得教师不断探究和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在此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的发展,在初中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初中生们思想品德课程上如何提升学生本身法律制度意识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案,更新传统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初中生法律意识,让学生们对于权利和义务有基本的认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进而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新课标;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
摘要: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机智如果运用得当,往往是课堂“点睛之笔”,能为教学创造出另一种可能。  关键词:教学机智;前经验;“意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41-2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种种机智,并不是与生俱
摘要: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物理学科与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入生活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098-1  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
摘 要:本文以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为例,探讨了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笔者通过在高中数学课堂实践中进行对比实验,认为活动化课堂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使得数学课更有效。  关键词:活动化课堂;一元二次不等式;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54-1
摘 要:智性,是指“人们运用智慧,客观、理性、科学地认识事物、关照生命,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体悟”。以此类推,智性的语文的课堂,就是教师以智慧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在这里,有智慧的教师会以各种方式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到语文深处。和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智性语文课堂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品读文本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渊博和生命的伟大,从而有效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
摘要:“小班化”是近年来出现的全新的教育现象,关于“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一直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教学系统是由以活动为中心向以规范答题为中心的转型;微观层面是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小组活动低效问题的扭转。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小班化;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63
摘要:人文素养是近年来教育部提出的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的人文学科,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为此,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从立足学情,关注现实,注重补充史料三个方面入手,以加强史料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9-015-1  人文
摘 要: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在高考的压力下,过于注重知识和能力,比较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探索有效途径,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