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既重要而又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计算知识的重要性则更明显;实践证明,往往一个计算能力好的班级,它的整体成绩水平则不会差到哪里去,并且优势显著!反之,无论教什么练什么,收效总是不如人愿。相信,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应有此感受;而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会懂得: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要长抓不懈的,无论哪个年级,绝对不能放松!
关键词: 提高;计算能力
一、当前现状的分析
阻碍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的心态。首先是轻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只要按步就班,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其二是畏惧。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造成计算就不准确。其三是粗心。这可算是相当大一部分小学生计算心态上的一个通病。它表现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看错抄错题目,而出现少写,错写,多写,漏写一个或几个数字和符号,严重时甚至整题抄错等。
(2)不熟练的运算技能。表现为:学生的口算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
(3)不良的计算习惯。它包括:计算不打草稿、算后不检查验算,以及不得不提的是书写潦草或模棱两可,造成连学生自己本身也看错了自己所写的字而计算出错。学生此荒唐之举,却现实存在!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过于依赖计算器、计算机,会导致计算能力逐渐低下,是一种恶性循环。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旦提高了,就自然会减少这种依赖,反而会对学习数学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最后提升整体成绩,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显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问题。
三、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和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之根本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中注重实效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之关键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训练。训练要有明确目的,要重视思维训练,要突出重点和击破难点。此外,训练要有序地进行,层次分明,逐步加深。
为了让学生始终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先练习100÷5×4,让学生思考它的运算顺序,接着改为80+100÷5×4或100÷5+80×4,通过这种变化多样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在计算练习题组的设计形式上,我们可以有诸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找朋友等等。通过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使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提升。
心理学指出:人是有个性差异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以“简便计算”为例,在探讨125×8.8的算法时,让学生充分争论、交流,最后得出这些算法:125×8×1.1=1000×1.1=1100或125×(8+0.8)=125×8+125×0.8=1000+100=1100;然后,讓学生通过比较选出心目中认为最简便算法。正所谓有比较才有好方法。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皆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提倡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之保障
现实中,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却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途经。
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计算正确,新教材更注重的是估算、验算、检验的过程。现在往往我们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养成审题、检验的习惯,有的学生把一些错误归结为“粗心”,其实不然,是学生没有养成审题的好习惯。在教学中,为让学生作好审题,教师可这样提出建议:一看题目要求,看清题意,二看有没有特别的条件,而后再想想如何列式,学生按照这样去做,则计算准确就有初步保证了。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书写不规范也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有的学生经常看错题,抄错数,看串行,还有的该加不加,该减不减,不该进位的进位,不该退位的退位,把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此外,有的学生性急贪快,再加之书写欠工整,时有把“0”写成“9”、把“7”写成“1”,还有的学生因为紧张,会把36写成63。所以,书写算式时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于书写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书写,无论是板书还是学生作业上的批语书写要规范,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神往感,促其重视书写正规或自觉下功练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适量,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赶任务了事。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而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要适时适量适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它是要求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见成效之事。
关键词: 提高;计算能力
一、当前现状的分析
阻碍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的心态。首先是轻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只要按步就班,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其二是畏惧。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造成计算就不准确。其三是粗心。这可算是相当大一部分小学生计算心态上的一个通病。它表现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看错抄错题目,而出现少写,错写,多写,漏写一个或几个数字和符号,严重时甚至整题抄错等。
(2)不熟练的运算技能。表现为:学生的口算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
(3)不良的计算习惯。它包括:计算不打草稿、算后不检查验算,以及不得不提的是书写潦草或模棱两可,造成连学生自己本身也看错了自己所写的字而计算出错。学生此荒唐之举,却现实存在!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过于依赖计算器、计算机,会导致计算能力逐渐低下,是一种恶性循环。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一旦提高了,就自然会减少这种依赖,反而会对学习数学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最后提升整体成绩,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显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问题。
三、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和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之根本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中注重实效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之关键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训练。训练要有明确目的,要重视思维训练,要突出重点和击破难点。此外,训练要有序地进行,层次分明,逐步加深。
为了让学生始终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先练习100÷5×4,让学生思考它的运算顺序,接着改为80+100÷5×4或100÷5+80×4,通过这种变化多样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在计算练习题组的设计形式上,我们可以有诸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找朋友等等。通过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使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提升。
心理学指出:人是有个性差异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以“简便计算”为例,在探讨125×8.8的算法时,让学生充分争论、交流,最后得出这些算法:125×8×1.1=1000×1.1=1100或125×(8+0.8)=125×8+125×0.8=1000+100=1100;然后,讓学生通过比较选出心目中认为最简便算法。正所谓有比较才有好方法。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皆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提倡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之保障
现实中,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却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途经。
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计算正确,新教材更注重的是估算、验算、检验的过程。现在往往我们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养成审题、检验的习惯,有的学生把一些错误归结为“粗心”,其实不然,是学生没有养成审题的好习惯。在教学中,为让学生作好审题,教师可这样提出建议:一看题目要求,看清题意,二看有没有特别的条件,而后再想想如何列式,学生按照这样去做,则计算准确就有初步保证了。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书写不规范也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有的学生经常看错题,抄错数,看串行,还有的该加不加,该减不减,不该进位的进位,不该退位的退位,把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此外,有的学生性急贪快,再加之书写欠工整,时有把“0”写成“9”、把“7”写成“1”,还有的学生因为紧张,会把36写成63。所以,书写算式时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于书写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书写,无论是板书还是学生作业上的批语书写要规范,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神往感,促其重视书写正规或自觉下功练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适量,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赶任务了事。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而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要适时适量适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它是要求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见成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