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内部的压强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为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学期课本中的第六章第3节,主要学习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其知识点包括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液体的特点、密度知识为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且知道通过观察形变效果来判断压强的大小.在思维能力上,初中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式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讨论、设计实验、探究、交流与总结,从而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整个过程体现学生探究式学习及类比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2)学会使用U形管压强计测液体内部压强。
  (3)知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中吹气球体验,总结得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存在压强。
  (2)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更好地掌握控制变量法,学会归纳结论。
  (3)用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将知识进行应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培养观察、交流的能力。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并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器材:1000 mL烧杯、水、水槽、气球、橡皮筋、吸管。
  2.教师演示器材:U型管压强计、500 mL烧杯(2支)、水、酒精、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花瓶)、水槽、吸管、橡胶手套、橡胶管、夹子、气球、漏斗。
  3.课件:PPT、实物投影。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二是应用U型管压强计等器材,探究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因素;三是应用液体内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水中吹气球”的实验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分析,知道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存在压强.通过一杯水压破橡胶手套的实验(改造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通过讨论,排除无关因素.再小组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系.最后,将液体内部压强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控制变量的思维模式,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同时获得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本设计通过水中吹气球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体验、猜想、实验探究,同时结合控制变量、归纳演绎的科学方法.以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归纳出结论,从中体验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TP11CW56.TIF,BP#]
  2.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学生实验1
  师:我们都吃过带鱼,大家会觉得带鱼在刚买来的时候非常新鲜,活蹦乱跳的.但其实,菜场里的带鱼都是这样的——死去的,放置在冰块里的.为什么菜场里没有活蹦乱跳的带鱼招揽生意呢?再看一张图片,这是一座大型水坝,水坝上部薄底很厚,水坝为什么是这种结构?
  这两个问题稍留一下,同学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比较水中、空气中吹气球,哪个更容易?
  生:各组实验(注意使用水槽、毛巾等)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水中、空气中吹气球,哪里更容易?
  师(总结):原来水压住气球,所以比空气中难吹.而且水对气球形成的压强是各个方向的.也就是说,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演示实验1
  师:刚刚烧杯中的水所形成的压强,同学们吹气能够克服它.那么,这杯水形成的压强就只能这么大吗?
  这是从橡胶手套上剪下来的手指,比气球难吹的.请肺活量最大的、刚刚吹破气球的同学来试试。
  生:上台尝试.(无法吹起来)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杯水的本领.(橡胶手套中事先灌满水,利用虹吸现象)
  正常放置,没有将手套撑起;往烧杯中加水,无明显反应;把杯子转一转没反应;将杯子举高,橡胶手套马上撑起,甚至撑破.也就是在增加高度时,水产生更大的压强,撑大橡胶手套.有一位叫帕斯卡的物理学家,他也曾经用几杯水,通过一根细长的管子,将一个装满水的密封桶压破,就是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
  学生探究
  活动1:学生猜想
  师:这一杯水形成的压强,可以轻易被我们克服,也可以大到撑破橡胶手套,甚至是水桶.那么水也就是液体形成的压强由什么决定呢?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猜测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五分钟后,各组派代表陈述。
  学生猜测因素,并可简单陈述理由.(部分小组猜测因素较少,教师可适当进行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活动2:讨论排除
  师:同学们猜测的因素都非常好,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不过,在实验验证之前,先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是否有等同因素,或者通过理论分析可以排除.请各小组再进行讨论。
  密度:保留研究;深度:保留研究;方向:保留研究。
  质量: 同一杯水,形成的压强不同,质量不能决定压强。   形状:粗的烧杯、细的玻璃管,或者是方形的玻璃管,影响形成的压强嘛?
  重力:这一猜想非常好.但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地面上,物体的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那么说重力也就是考虑质量因素,所以可以排除重力因素。
  此外,有同学提到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就可能和g有关了.g的确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在之后学习的压强的计算公式中也有体现.但地球上的g认为是不变的,现在教室中无法实验验证,这里也就不再考虑.(若学生未提出此处省去)
  面积:面积这个因素我们需要理一理.同学们说的面积,是什么面积是受到压强的面积嘛?那猜想是:面积大,受到的压强大,是嘛? 面积大受到的压强大,还是压力大?所以不要搞混压强和压力的概念.那是面积大,压强小嘛?(根据时间情况进行验证)
  师:同学说的都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对这些合理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3:实验验证
  师:首先跟大家介绍实验中用到的一个重要器材:U形管压强计.U型管内装有有色液体,便于观察.通过橡胶管与橡皮膜相连.当橡皮膜受压,U型管内的液面就发生改变,U型管两边液面相差的格子越多,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也就越大.将橡皮膜放到液体中,通过读U型管的高度差,从而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的大小,从而说明橡皮膜处的压强越大.将橡皮膜放入液体中,通过U型管两边的液面差,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此外,笔者还可以通过转动,改变压强的方向.通过调节来研究高度对于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为了研究其他因素的影响,笔者还给大家提供了以下器材:U型管压强计、橡皮膜、大圆筒、两个相同的烧杯(500 mL)、酒精、水、两个高度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底面积不同的橡皮膜.接下来,请各组讨论,验证以上因素的影响,分别需要选取哪些器材。
  深度:将橡皮膜放入水中不同的深度,要保证方向等因素相同.第一次较浅,离液面高度小.请同学们读出U型管内高度差.第二次,深度增加,请同学读出U型管内高度差;第三次再增加深度,U型管内高度差为.通过这个实验,结论是什么?
  方向:控制液体密度、高度相同等条件,改变橡皮膜的方向.现在是向下,请大家记录高度差.第二次,向左,高度差怎样,有没有发生变化.接着转动,现在是向上,高度差有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方向发生改变时它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密度:选取相同的烧杯,酒精、水,导入相同高度.(提前倒好)
  面积:选取不同的橡皮膜。
  质量:圆形容器、烧杯。
  形状:你们觉得形状是影响因素嘛?从容器的形状和质量综合来看,其实就是深度的影响。
  经过以上实验验证,我们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离液面的深度有关。
  知识应用
  习题巩固:简单习题,强调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及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活动4:解释生活现象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的应用.平时我们游泳,服装很简易.如果要潜水,不仅要有潜水证,还必须有十分专业的装备.如果想进行深海探测,要求就更高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师:再回到之前留下的问题,生活在水下60~100米处的带鱼,打捞上岸后,会因为内脏破裂而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为什么?
  师:那大坝越往下,越宽厚,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HT6][JZ]6.3 液体内部的压强
  一、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存在压强
  二、[WB]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DW]液体密度,离液面的高度
  三、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
  教学反思
  (1)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的实践,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首先从活动体验引入,最后回归到生活实际;其次,课堂中注重实验对于学生的启发,如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最后,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实验仪器操作的规范性。
  (2)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本次课遵循知识学习的过程:从体验感知开始,到矛盾引发思考,猜测因素,排除因素,实验验证,最后总结应用。
  (3)本次课的教学形式采用小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猜想、讨论,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4)关于本次课的改进,可在使用U型管压强计测量中,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从定性实验过渡到定量实验.
其他文献
笔者在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聆听了一节苏科版《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公开课,教师演示“空气压缩引火”和“点火爆炸现象”的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在实验失败之后用学生课前已经看到的微视频中的成功实验而一笔带过,而在说课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微视频在本节课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性,也因为微视频在课前的提前感知而忽略了这两个演示实验在课堂中的充分展现.笔者深入分析了演示实验的价值及达成策略,对演示实验的微视频热有不同
有效性的正确定义关乎着教学的真正效果,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有效性的的教学被赋予了时代意义.有效性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而且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有很重要的逻辑思维培养功能,对学生将来科学方面的发展或是在处理问题方面都很有帮助.  1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也能帮助他们尽快的理解,还是学习更多.但是因为物理学科特有的强逻
翻转课堂是当下的一个热门教学词汇,但正如每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一样,要将美好的概念变成可操作的现实,还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笔者翻阅了与翻转课堂相关的诸多文献,发现当前对翻转课堂的描述更多的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有所举例,也更多的是顶着翻转课堂的帽子行着传统教学的事实,从实质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对翻转课堂作出有意义的阐释.对于这些现象,笔者以为是对翻转课堂可操作性的忽视.而结合这些现状,笔者以为有必要对翻转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强调单元教学的实践模型,其有四个要素:单元学习主题;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它提倡“教”为“学”服务,“教”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全身心积极参与、成功体验、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的方向得到了普遍认同,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变化,但课堂中学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基于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把学生生活融入物理课堂,加强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设置有效的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体会物理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文题设计】rn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我国中小学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浪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构建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国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要使高中物理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高中物理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必须提升,也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更宽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专业能力,具有更全面和更多创新的教学技能以及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是专业发展
1案例背景  “专家制”小组学习模式是笔者本学年研究的市级个人课题《“专家制”:初中物理小班教学小组学习的一种新模式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把班上28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拼桌上课,每组5~6人,每个组设有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实验等活动.笔者将一学期教学内容分成5~6个知识模块,每个组员认领一块知识模块成为“专家”,如“声学专家”、“物态专家”等.“专家”在本模块学习期间要力争学到本组最好,并且参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完美的学情分析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情分析体现的正是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显的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借助于问卷调查、访谈、作业反馈等方式,可以比较充实了获得对学生真实情况的了解,为学情分析提供了最精准的一手资料.  1 学情分析及意义  学情分析,是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整个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的标志.  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流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文中设计的两个教学片段,突显了这两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让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参与实验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思路是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过程的主干路线和策略.教学思路不仅要清晰,有条不紊,而且逻辑性要严密.课堂要讲什么,怎样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层次,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