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性、艺术性和厚重的历史感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例,评析
  [中国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0046—03
  
  由刘晓华老师执教的《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课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石,以人文性、艺术性和启发性为特点的精彩课例。整个课堂以浪漫主义为中心,以相互关联的文学、音乐、美术为子目,自上而下地精心建构逻辑严密、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络。在情景创设和问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人本性和思维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比较法和神人法的灵活运用,并且在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设计上别出心裁,给人以不少启迪。这节课不仅是有效教学的成功范例,而且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功探索。笔者不揣浅陋,略作评析,以就正于方家。
  
  一、人文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的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建构新知的起点,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往往会导致新知建构的失败,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激活或者补充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学习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刘老师在这个方面精心打磨,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特别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问题关注问题的梯度和难度,尽力把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主要表现在:
  (1)导入设计突出乡土历史的作用。
  导入设计一般要考虑“凝神、起兴、点题”三个功能。刘老师从吴承恩在长兴县担任县丞时为浪漫主义经典著作《西游记》积累素材切人。激发了长兴学子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很好地起到了“凝神”的效果,然后经过从长兴(中国)到西方、从中国浪漫主义经典著作《西游记》到西方浪漫情怀两次巧妙的转换,有效地沟通了学生经验和知识目标。情景创设新颖,过渡衔接自然,有如行云流水、踏雪无痕,构思之巧妙,令人叹服。达到了导人的最佳效果。
  (2)浪漫之旅突出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
  主体知识部分刘老师精心设计了西方文化的浪漫之旅,她特别指出:“老师只是路标,不是导游,真正的探寻者,是各位同学”,将学生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文化美景之中,在此过程中,她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从常识、情感和历史三个角度观察和思考所见所闻,这个虚拟情景使得学生完全成为积极的探索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因为,探索之旅究竟会有哪些美景,会遇到哪些思维挑战,对旅行者来说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样自然有助于激活旅行者最大的潜力,来积极应对随时出现的思维挑战。
  (3)知识升华提升的不只是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
  培养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的,授予学生建构知识的合法权是重要方法,但是囿于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滞后,教师的态度一般是慎用。刘老师别出心裁,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请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浪漫主义最深刻的感受”。这个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多样性理解,这既能成为测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又能为学生放飞思维创造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培养。事实证明,这个环节上进行得很成功。举一例如下:
  从拜伦得到启发:追求理想和自由,表现个性和感性。
  笔者点评:拜伦出身于社会上层,但是对人世间的不平等深恶痛绝,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现象极度不满,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遭到封建势力的无情践踏时,他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犹豫,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积极追求自己的社会理想,充分表达了他不羁的个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上述同学的感悟简洁、明了、准确、到位,说明了他真正领悟了作品的真谛,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标。
  
  二、艺术性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气氛很好,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进程流畅,清新自然,用赏心悦目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的艺术性略陈管见。
  (1)语言美
  刘老师在这节课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语言天赋,用优美的、富有情感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她所预设的虚拟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看、去想、去感悟。例如,在开始浪漫旅行之前的她说的一番话,既充满了理性(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又富有想象力(品尝文学盛宴)。她的语言极具亲和力,有如一个大姐姐亲切地鼓励小弟弟、小妹妹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发现之旅。
  在知识升华部分,“浪漫主义者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演出,于色彩间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文字里勾勒人性的高洁,于音符中感受灵魂的震撼,在我们心目中,他们最美。光芒划过两个世纪,见证百年沧桑巨变,一阵阵激情如此磅礴,一个个生命如此厚重,他们在历史中真实地行走,贯穿于文艺中的热情、忧患、良知,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这样优美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激发学生美好的想象,陶冶着学生的心灵,培养着学生的正确情感。
  (2)方法新
  新课程强调方法和过程,神人法和比较法是有效地构建知识、培养情感的方法。在这节课进行过程中,刘老师别出心裁,艺术地运用比较法、神人法和角色扮演,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1 比较法
  在《巴黎圣母院》作品评析过程中,刘老师借助她近乎完美的语言表达、很高的文学素养把神入法和比较法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整个过程语言简洁、凝练,极具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与丑、畸形与优美、丑怪与崇高、光明与黑暗相互交织的历史场景之中,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去感悟。那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强化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对丑的憎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教育。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方法之一,该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通过神人历史,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但是由于在课堂环境下,学生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入,情感培养不够充分,往往会导致角色扮演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进行有效的角色扮演呢?通常,角色扮演要成功,师生需进行多次预演,方能精益求精,但这次是借班上课,师生互不熟悉,如何在课堂环境下成功地进行角色扮演,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刘老师通过细致的过程设计,充满情感的语言文字,夸张的表情以及适合课堂氛围的动作,很快将学生引入她所设计的那个历史场景,充分展示了拜伦对旧社会秩序的叛逆和对自由平等社会的强烈向往,这种强烈的情感通过学生激情表演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升华了主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刘老师思维严谨、感情充沛和追求完美的个性特点。
  
  3 神入法
  神入历史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方法,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具体环境,再作出自己的权衡和判断,这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美术之旅部分,刘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对浪漫主义名作《梅杜萨之筏》进行讲解。她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神入历史,通过对图片信息的挖掘、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虚拟的情景中发出源自于本能的呼喊:救命!我们不想死!整个环节,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再加上刘老师循循善诱的优美语言,成功地化抽象为可感,把难以理解的知识“拖”进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油画所表现的主题:苦难的法国人民渴望当局尊重他们的生存权!这个环节设计的优点在于图片选用典型,运用恰当、使用效率高、问题设计巧妙、情感教育到位。
  第二个环节是对《自由引导人民》名画赏析,刘老师采用神人法让学生领悟画魂,通过两幅油画的比较,特别是细节的比较,突出法国历史的演进。第一幅图大致成于1818年,时值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处于七月革命时期,自由引导人民的油画主要表现人们要求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理想社会的强烈愿望。“梅杜萨之筏高高飘扬的红布条终于演变成了法国的三色旗,”“筏上人们的呐喊声变成了向封建堡垒开战的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法国人民从对自由的渴望到拿起枪来争取自由的实际行动的伟大转变,是从沉默到“在沉默中爆发”的伟大转变。这个环节可以说是神入法和比较法的优化组合,增强了两种方法各自的表现力。
  
  三、厚重的历史感
  
  这节课涉及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文学色彩比较浓厚,在材料选择、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上成语文课。如何才能文史结合突出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以增加厚重的历史味呢?可能是这节课的最大挑战。
  刘老师援引经典名著,巧设问题情境,在帮助学生建构起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作的相关内容和思想倾向的同时,及时帮助学生升华主题,即让学生了解这些名著所体现的思想观念的时代背景。例如,在讲解雨果和拜伦思想之后,刘老师设计了探究活动,提供三则联系紧密的材料,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巧妙地把浪漫主义情怀与工业革命这一巨大的时代背景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特定的文学作品是根植于时代背景的,是时代精神的折射,这样一来,让学生享受了精神盛宴、实现了和先贤心灵对话,又增加了历史感悟,理清了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升华了认识。
  音乐之旅环节的设计方面,教师要面临三个挑战:一是专业知识匮乏,二是如何让学生准确解读作品内涵,三是在音乐与历史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三个问题刘老师都巧妙地化解了,做到了化大象于无形,凸显主题而不留痕迹。她通过史学甄别环节的设计,增加了历史感,同时让学生透过优美而理性的文字领略经典音乐艺术之美,最后通过教师画龙点睛之语,巧妙过渡,达到了既节省时间、又升华主题的一石二鸟之功效。
  绘画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刘老师采用了和音乐之旅环节相似的办法。
  整体而观,这节课感性和理性相得益彰,熔艺术的美感和历史的厚重于一炉,是一节文学、艺术和历史结合得相当到位的好课,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作者简介]王涛,男,1976年生,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中,本文试图通过《草原就是我的家》课例阐述“以生为本·有效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把握到局部,点线结合,设计有效教学课堂,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创新
1633年6月22日下午5点,对于罗马宗教当局及渴望真理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尖峰时刻。如果此刻圣库斯教堂的大钟被敲响,就意味着伽利略向当局同时也是向荒谬低了头。  教堂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其中就有伽利略的学生安德雷亚。安德雷亚儿时就被母亲带到伽利略身边,母亲给伽利略当女佣,他则跟随伽利略学习各科知识。数载朝夕相处,他们情同父子。当恩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并且极有可能做出“悔罪”行为,安德雷亚的心情
[摘 要:数学无处不在,充斥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个学科也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学生掌握好数学,拥有数学思维对自己将来就业也是非常有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新课改之前的小学课堂上,数学常常是用于应试,用来对付平常的考试。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掌握好数学,更别说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产生了对数学的恐惧和厌恶。对于数学
摘 要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的两个核心概念。辽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又一高潮,也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本课以耶律楚材家族400年间的起落,折射辽夏金元统治的世事变迁。将看似松散、彼此独立的几个少数民族并立或更迭的政权,以及从并立到统一的历史过程加以勾连统合,在建构整体化知识体系的同时,窥见“多元一体”和“多元共辉”的核心
在唐朝,要想当进士,基本都要考诗歌,而且题目出得相当文艺,类似于“浅谈如何做大唐好青年”这样的题目,基本上是不会有的。  白居易参加高考那年,题目叫“玉水记方流”。这个题目,一般人别说考了,看都看不懂。因为要审清这个题目,得熟读《文选》里颜延之的诗才行。可白居易微微一笑,立刻提笔开工,开篇写的是“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凌厉点题,水中有玉,漂亮!结尾写“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抒发怀才不遇、千
[关键词]史料实证,目标分解,高考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3-0047-08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在选择太子的道路上,乾隆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定律,一个让他痛哭流涕、伤心欲绝的“铁血定律”,那就是:只要他想立谁当太子,这个儿子就肯定会死!在死了两个嫡子、冤枉死自己的皇长子后,乾隆想立皇三子。结果这个念头刚一出来,皇三子就死了;后来,乾隆又动起了立皇五子的念头,结果,这个主意还未酝酿成形,皇五子也死了。  虽然乾隆的儿子多,但也架不住这样接二连三地“挂”啊!何况,这么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乾隆
明孝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终其一生,他只宠爱张皇后,几乎事事顺着她,并留下了“妻管严”的名声。  一次,张皇后的弟弟张鹤龄和张延龄仗着皇后姐姐的权势,胡作非为、抢夺民田,被百姓告上了朝廷。一贯不愿插手二张事情的明孝宗便派司礼监太监萧敬和两位大臣前去处理此事。调查结果证明,张鹤龄和张延龄确实不对。因此,萧敬等三人先将二张手下出面占地的几个家奴逮捕,又把民田还给了故主。但碍于张家兄弟
武乙是商朝第28位君王,由于上两任商王只知享乐、不理国事,武乙即位时,不仅百姓生活困顿,周边的方国也不时制造骚乱,威胁边境安全。  武乙决心整顿军队,用武力征服方国。几年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武乙选了个吉日,首先对西部以旨方为代表的叛乱部族进行征伐,经过数场激战,商军大获全胜。随后,武乙又率军征服了南方的归伯。周围各方国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商朝的统治暂时稳定下来。  此时周族虽声威大震,但还是臣服于
上回讲道:在NBA球场上,我不仅遇见了奇迹般成为球队队医的邵医生,还遇见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成为一名腾讯NBA文字解说员,我在网上铺天盖地地寻找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一有空就给他留言,不断修正自己的措辞。直到高三的一天,他终于回复我了,可他说,他已经离开腾讯了……不过,他给我推荐了一个人,莎姐。  是一无所有  让人一往无前  莎姐说,给我一次试播机会。  高一那年的灵光一闪,在高中